永振胡同与迪群齿科

新民胡同区域,有一条小胡同叫做“永振胡同”。

关于永振胡同,新民胡同的朋友们这样说:

1、“永振胡同是和庆长胡同并行的,南出口就在一商店西面,迪群齿科小二楼边上。”就是说迪群齿科边上的胡同,就是永振胡同。

永振胡同与迪群齿科

1939年迪群齿科老照片,来自渡桥的新浪博客

2、“新民小剧场正门右侧就是永振胡同。”从四马路去小剧场,可以走永振胡同。

3、“永振胡同从新民胡同到西四马路,不是一直的,有几个弯,说不好的形状。”永振胡同地形复杂。

永振胡同与迪群齿科

新民胡同手绘示意图,来自新文化报

《长春市•志城市道路志》记载,永振胡同,起止地点:西四马路—新民胡同,长191米,宽4米,土路,始建于1909年。

《长春市南关区地名志》《街路胡同一览表》记载,永振胡同,起自西四马路至于新民胡同,长240米,宽6米。

两种志书记载数字不一,各有因由,不必计较。永振胡同现在仅存西四马路胡同口一小段。

永振胡同与迪群齿科

2004至2008年间的迪群齿科建筑,来自陈锐的一个人的长春地理

关于永振二字与长春地名的关系。我们看,长春商埠地位于长春旧城北门外,北门叫做“永兴门”,西南门叫做“永安门”,今有西南门外永安桥还在。永兴—永安,一个“永”字贯穿了长春城南北。商埠地有永春路、永长路,永庆胡同(今大安胡同),在加上永振胡同,一个“永”字,一脉相承。以“永”字命名的长春,一定不会辜负为长春城长春街路命名的前辈,永远长春,永远平安,永远振兴……

《百年大马路》一书中,于老于祺元先生的《大马路沉浮》一文中介绍商埠新市场有这样一句:“开始,新市场较小,范围仅限于回宝珍饺子馆后身,方圆不过百米,商业、服务业较少,是一条不太显眼的街巷。”我这样这句话理解,回宝珍后身是小剧场,小剧场东侧就是永振胡同,西侧是新民北胡同一线。新市场最初的位置体现在今天的西四马路上,就是永振胡同向西,至庆长胡同以东这一块的北部,今天的农贸市场和停车场一带。就是说,永振胡同属于新市场东边的胡同。

永振胡同与迪群齿科

2015年3月拍摄

永振胡同口,有一家老修鞋店,修鞋师傅老林是山东人,在他17岁时候,从老家来新民胡同投奔他姥爷,如今已经40年了。他姥爷就是修鞋匠,到老林这已经传了三代人。修鞋店只有6平方米,天气好的时候,老林就在永振胡同口支出来一个修鞋摊,为百姓服务。这个修鞋摊,附近的人都熟悉。如今,老林和他的修鞋铺,就是永振胡同的一个标志。

永振胡同与迪群齿科

2015年8月拍摄

永振胡同西四马路口东侧坐落着迪群齿科医院旧址建筑。迪群齿科是20世纪20年代长春的一家著名齿科医院,院长于迪群曾赴东洋学医,学业有成之后回国,正赶上长春开埠的大好时机,便在大马路西四马路最繁华的新市场买下一块地皮,建起来一座带有地下室的二层小楼,开起了牙科诊所。小楼坐北朝南,地下室靠近地面处有玻璃窗,是制作义齿的工作间。一楼为牙科诊室,十几平方米的诊室里安置了三台牙科诊治转椅,以及其他设备,地面铺设有木地板。木质楼梯通往二楼的寝室,那里是于迪群和他的家人休息的地方。(据陈锐《一个人的长春地理》)渡桥的新浪博客有一幅1939年元旦迪群齿科开业10周年的照片,与陈锐文章的时间描述相符合。

永振胡同与迪群齿科

2018年10月拍摄

迪群齿科旧址建筑,入住过不少商家。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迎来了专卖眼镜的王鹏,长春的“王鹏眼镜店”就是在这里起步并做大的。《长春年鉴》2008年记载: 长春市十佳外埠工商人士--王鹏,浙江省瑞安人,吉林王鹏眼镜公司董事长,长春市温州商会会长,南关区人大常委。1992年成立吉林王鹏眼镜公司,安置就业196人,免费开办了十余期培训班,千余名学生毕业后都成为行业的骨干;他每年免费为 40万长春市中小学生做视力检查,为公益事业捐款100万元。荣获温州十大优秀在外创业青年称号,荣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

迪群齿科建筑还做过牛肉面、百合饭包以及日用百货,但迪群齿科与一商店一大一小两座建筑之间的食杂店却一直叫一分利食杂店,没有变过。

永振胡同与迪群齿科

2015年6月拾得迪群齿科建筑面砖后面

2015年,迪群齿科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修缮,原来的外墙面砖被换掉。路过这里,拾到废弃的旧面砖,看到面砖后面有一个圆形标识,上有“NTK”三个字母,字母下面是一个展翅蜻蜓图案。迪群齿科建筑最初粉刷成土黄色,后来又改成了灰色。建筑门窗位置,1939年照片显示自西向东为窗、窗、门;200几年图片上变成了窗、门、窗;再后来又改成了门、门、门式样。无论这座建筑如何变化,始终是永振胡同口的标志,是新民胡同区域的一员。

永振胡同与迪群齿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