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像歼-20是什么样的体验?你了解迷彩的进化史吗?

对于群众而言,军人意味着什么呢?他们不仅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国的脊梁。而迷彩最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受到人们的欢迎则是因为迷彩多用于军人的作训服,人们喜欢它多出于一种社会必要的需求:男性想要表现得潇洒不羁;女性想要变得利落、飒爽。而你知道迷彩是如何发展起来,为何会受重视吗?

19世纪,英国因为觊觎南非奥伦治河一带的金刚石矿,便出动了总共约25万的兵力,却因为红色的制服太过显眼,被当地布尔人不屈不挠的游击战打得伤亡惨重,高傲的红公鸡一下就变成了活靶子。这就体现了布尔人的聪明之处,根据密草丛林的特点,将服装和武器改为了草绿色,与密林融为一体,常常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英军,打得英军措手不及。

长得像歼-20是什么样的体验?你了解迷彩的进化史吗?

孙子兵法有言: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增强战斗人员和装备在战场上的隐蔽性不仅有助于战斗的胜利,同时能够提高战斗人员的生存几率,贴合环境的迷彩便因此而生了。目前世界上的迷彩按照类型来分主要分为13种,像大众比较熟悉的MARPAT - 数码迷彩、CADPAT- 数码迷彩等等。如果是经历过军训的同学们应该会对这两类比较熟悉,大部分大学的军训服装都是从这两类迷彩中脱胎而来的。

长得像歼-20是什么样的体验?你了解迷彩的进化史吗?

空军自然也有迷彩涂装,不过大部分情况下它不是由战斗人员来穿戴的,而是直接喷涂在作战用的军机上。早在二战的时候,战机上便有各种迷彩出现,不过当时只能叫做涂鸦,因为当时探测技术还不够发达,需要用图案来辨明是敌是友,比如美国经典的鲨鱼头P40战斗机。

现代战争因为科技的发展,战机已经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电磁隐身”的的效果,雷达探测有可能让战机成为“漏网之鱼”,大大增加了空战中的“近身战”几率。此时,飞行员能够依靠的就只有自己的肉眼,而低可视化的涂装可以降低远距离被肉眼发现的风险。

我国战机的迷彩涂装演变并不复杂,最初的强5黄绿色迷彩,到略显粉色的苏30MKK战机迷彩涂装,再到蓝灰色的苏35海洋迷彩涂装,其实都是特定场景下比较适合低空作战任务的涂装。

长得像歼-20是什么样的体验?你了解迷彩的进化史吗?

而国内民众比较熟悉的歼-20采用的涂装最开始其实是黑灰色的,目视隐形的效果并不好。不过当时主要是为了歼-20的雷达隐身效果进行的试验,后来改成了以灰色为主的涂装,才算得上是真正适应了高空作战。民众所看到的以灰色的为主的迷彩涂装专业术语应该叫做割裂迷彩,不仅目视隐身效果上佳,以不规则的几何图案营造出一种科幻感,从美学角度上来说,也要比中国以前的迷彩涂装好看太多,因此它也被称作最酷炫的涂装。

而这种割裂迷彩涂装如果运用在手机上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长得像歼-20是什么样的体验?你了解迷彩的进化史吗?

刚结束的ChinaJoy上,努比亚红魔带着全新的战地迷彩版亮相。它的设计理念就源于先进的第五代战机,在机身背部喷涂了低可视化的迷彩涂装,不规则的深灰、浅灰几何图案,白色的线条构成了如同战斗机机翼一般的形状,配合富有立体感的利落造型,整个手机犹如歼-20一般“振翅欲飞”,是力量与颜值的完美融合。

长得像歼-20是什么样的体验?你了解迷彩的进化史吗?

正如歼-20一般,红魔战地迷彩版实现低可视化涂装技术也是高科技的代名词。手机机身显得立体虽然会提升手机的感官,但也会为涂装带来更大的困难。为此,红魔战地迷彩版采用了Lightning color 激光冷雕技术,运用355nm的紫外激光高能量分子进行加工,并且以“光子聚焦技术”快速、灵活地进行喷涂,使得色彩和图案得以在机身背面不同的切面上均匀呈现,犹如金属后盖本就带有这样的效果。

长得像歼-20是什么样的体验?你了解迷彩的进化史吗?

融合军事元素与游戏元素的红魔战地迷彩版面世,是努比亚多年来技术积累以及新工艺的探索,也是手机发展上的一次突破。红魔战地迷彩版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都如同歼-20一般,代表着无与伦比的力量。而这也是红魔战地迷彩版指出的一条道路:通过精准定位细分市场,把握消费者的极致需求,结合自身的技术创新,寻求手机的突破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