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就要捱打!晚清時期中國人與外國人的這些合影,看得人心碎


清朝末年,由於國家衰落屢遭西方列強欺壓,一次次的侵略,一次次的割地賠款,隨著清王朝主權的逐漸喪失,當時到中國來生活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最開始是沿海的通商口岸,後來他們逐漸來到了上海、天津甚至北京。今天我們可以在很多當年的清朝末年的老照片中看到外國人的身影。

一群外國人在一處中國傳統建築前的合影。從照片中已經看不出他們是侵略者還是外交官或者別的什麼身份,但是至少可以感覺得出他們並不是來幫助中國的,從他們的神態來看個個趾高氣昂,與旁邊的一位穿長袍的中國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北京的街頭,一群中國的大人小孩圍著一個戴禮帽的外國人,而另外一個外國人用相機拍下了這個場景,因為是在街頭的抓拍,所以照片比較模糊。

當然了,當年的那些外國人也有很多是來到中國傳教或者幫助中國一些底層窮苦老百姓的。當時在很多的地方都建起了教會,這些外國的傳教士還在教堂裡開辦了教會學校,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基本都是免費的。一些上不起學的孩子有了學習知識的機會,從這方面來說,他們確實也幫著了很多人。

一位完全穿著中式服裝的外國人,當時有很多外國人在中國一待就是很多年,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國通。旁邊的桌子放著一個十字架,由此可見,這個人的身份應該是一個神父。客觀來說,當時確實有不少的神父是帶著理想主義,帶著上帝的信仰,來到中國一邊傳教一邊幫助一些窮苦人民的。


還有不少的外國人是受僱來到中國,幫助中國操練新式的軍隊。當年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期,就聘請了不少的外國教官,採用西方式的裝備和兵制操練軍隊。這也奠定了後來的北洋各派系軍隊的基礎。

還有更多的外國人完全就是來中國作威作福享受生活的,很多人都是因為在當時的清王朝享有特權,於是舉家遷往中國,過著富貴的生活,通常他們都會有不少的中國傭人。

這張圖片中,一位外國婦女抱著一個小孩,坐在兩個中國人抬著的竹轎上,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而抬轎子的中國人都是骨瘦如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