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也柔情,妻子死後他一夜白頭,花半生時間修建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歷史上最完美的古建築之一,它是一位皇帝為妃子所建造的世界上最為典雅、最讓人動容的陵園;它因為愛情而生,被稱為“愛情的豐碑”;它代表了思念,同時也象徵著痛苦;它被詩人泰戈爾形象地比喻為“面頰上的一滴眼淚”。

暴君也柔情,妻子死後他一夜白頭,花半生時間修建泰姬陵

提到泰姬陵必須提到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這個愛情故事的男主人公在世人的印象裡,他並不是一位慈愛溫情的君主,相反,他更像一位暴君。確切地說,沙·賈汗是一名武將,他一生戎馬,南征北戰,在做王子時就統領著全國之軍,給莫臥兒王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暴君也柔情,妻子死後他一夜白頭,花半生時間修建泰姬陵

阿姬曼·芭奴的出身並不高貴,她是位賣糖果的姑娘,來自波斯,據說長得很美,明眸皓齒,膚若凝脂,而且十分乖巧,在集市賣糖果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當時還是王子的沙·賈汗,兩人一見鍾情,私定了終身。

在坐穩了帝位後,沙·賈汗開始窮兵黷武,平定穆斯林叛亂,擊退葡萄牙人,吞併拉吉普特人的王國,將國土延伸到了開伯爾山口之外(即今天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邊境)……總結沙·賈汗的一生,基本在馬背上度過,這樣的戰爭生涯直到他的愛妻阿姬曼·芭奴逝世才結束。是這位美麗溫柔的妻子之死讓窮兵黷武的帝王突然厭倦了戰爭嗎?與其說是厭倦了爭戰,倒不如說是失去了人生的支柱更貼切。

暴君也柔情,妻子死後他一夜白頭,花半生時間修建泰姬陵

沙·賈汗掌管莫臥兒王朝的軍隊,經常出兵打仗,阿姬曼·芭奴都隨夫出征,跟隨左右。從古至今,沒有哪位國王出征要強迫妻子隨軍的,而且一個女人隨不隨軍與戰事毫無瓜葛,然而沙·賈汗去哪都帶著阿姬曼,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他們倆可謂是如膠似漆,十分恩愛。

至1622年,沙·賈汗兵變失敗,被迫在外流浪七年,阿姬曼·芭奴也與丈夫一起亡命天涯,生死與共。時事的鉅變和歲月的洗禮非但沒有減淡他倆濃烈的愛情,反而這樣的愛情在苦難中更加堅固。那相依為命的七年,是他們一生中最艱苦、同時也是最難忘的日子。1631年,阿姬曼·芭奴39歲,與沙·賈汗結婚18年,那一年她隨沙·賈汗出征希爾汗普爾,在征途中阿姬曼·芭奴突然臨盆,為沙·賈汗生下第14個子女。可沙·賈汗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他的妻子難產,生下孩子之後,撒手人寰。

暴君也柔情,妻子死後他一夜白頭,花半生時間修建泰姬陵

據相關資料記載,回朝之後,沙·賈汗把自己緊鎖在房間裡,不準任何人打擾,整整8天,他水米未進,頭髮一夜間都白了,就像魂魄出了竅一樣,待在角落裡一動也不動。之後下令宮裡為阿姬曼·芭奴致哀兩年,並禁止一切娛樂活動。他自己在兩年內也不看歌舞,不戴珠寶。這就是沙·賈汗建造泰姬陵的主因,是合情合理的,他雖是一個暴君卻是一個痴情的暴君。

暴君也柔情,妻子死後他一夜白頭,花半生時間修建泰姬陵

生前沒有讓你享受榮華富貴,死後要為你修建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完美無瑕的宮殿,這是沙·賈汗在已故的妻子靈前許下的諾言。如果說他的前半生是為了戰爭而生,那麼他的後半生則是為了修建泰姬陵而活。

暴君也柔情,妻子死後他一夜白頭,花半生時間修建泰姬陵

泰姬陵的格局借鑑了當時眾多知名建築的精華,整整修了22年,除了會集印度最好的建築師和工匠外,還聘請了中東和伊斯蘭地區的知名建築師,並且採用最好的花崗岩,從400千米外的地方開採並運送過來,每天要動用2萬名勞工,死者不計其數。最終建成這座叫世人驚歎的陵園,寢宮的中央並列擺放著石棺,無論歲月如何流逝,他們都將永遠地躺在一起。泰姬陵耗盡了國庫,強大的莫臥兒王朝由此走向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