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鵬:國內工業互聯網面臨三大挑戰

GE有意出售Predix、工業富聯高層變動,近期的工業互聯網接連起波瀾。

近日,在2018中國智能生態創新大會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鵬表示,國內工業互聯網發展當前主要面臨三個難題。

其一是工業互聯網“互而不連”,企業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業務部門、各條生產線、各個設備、各個班子之間,有大量的信息互通,但是沒有連接。王鵬說道:“也就是說我們當前企業的數字化水平仍然比較低,信息化非常薄弱,所以我們大部分處在工業2.0,還有一部分企業處在工業1.0,只有很少一部分接近了工業3.0,所以數字化、信息化是普遍的挑戰。”

其二就是“連而不互”,這是近幾年工業互聯網出來新挑戰,“設備、人員、物料、部件連接了,但是沒有產生關係,沒有互動、沒有應用,一個原因就是標準、接口、協議層次不清,連上了之後,你會發現你也互動不起來,這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障礙。”王鵬解釋道。

其三是“互聯不網”,有連接有互動,但是在個別企業內部沒有實現平臺化、網絡化的發展,整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化發展現在還在探索之中。

會上,賽迪智庫信息化研究中心兩化融合研究室內主任張朔說道,目前國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提供行業級服務為主。其中,面向裝備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最多,佔比36.4%;消費品領域次之,佔比24.3%;其次為原材料行業,佔比17%,電子信息行業佔比13.2%。

對比國外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內在工業APP和工業PASS兩個層面均有所欠缺,IaaS層則實力相當。張朔分析道,在工業APP上,美國和德國等壟斷了傳統的工業軟件市場,擁有Oracle、西門子、SAP等軟件巨頭,形成了完整的開發者社。但是國內起步晚,高端工業軟件主要依賴進口,開發了少量的工業APP,也缺乏開發者社區。

再看工業PaaS層,美國和德國在機械、汽車、航空、船舶等行業有了上百年的工業經驗,包括工業機理和數據科學,但是國內工業知識薄弱,算法庫、模型庫、知識庫等微服務提供能力不足。

如何提升核心能力、建立優質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還需要長期的摸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