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末太平天國起義沒有出現群雄並起的局面?而是從頭到尾都是太平軍和清軍作戰?

哪怕笑得再大聲


清朝末期的農民起義是非常多的,只不過咱們得歷史教材只提到了太平天國。這是因為太平天國的規模最大,而且其它的起義往往和太平天國有一定的聯繫,所以才會給人一種清軍只和太平天國作戰的錯覺。那麼當時的起義有多少呢?據不完全統計,

從道光二十五年到同治八年,幾乎年年都有起義

首先是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前,南方連續五年都有起義。第一個造反的是道光二十五年的四川白蓮教殘餘義軍大起義。正當清廷部署剿滅事宜時,浙江奉化又爆發了民變。奉化當地一個叫張名淵的平民聚眾請願,希望官府能控制糧價,結果浙江巡撫一面假意安撫百姓,一面暗中佈置兵力進行圍剿,對聚眾請願得老百姓展開了大屠殺。到了道光二十六年,湖南新田和江蘇昭文起義。這兩次起義的規模都不大,很快被清政府剿滅。

道光二十七年,湖南新寧起義,清廷迅速派兵剿滅。

道光二十八年,廣州欽州和廣西賓州天地會起義,也遭到剿滅。

道光二十九年,廣西天地會和湖南新寧人民再次起義。一時間百姓群起響應,廣東人李世奎和方晚等人帶領鄉民起義。起義堅持到了第二年,得到了廣西太平、寧明等六個州府和廣東信宜人民的支持。一時間兩廣大亂,清軍四處滅火。太平天國起義,就是在兩廣大亂這個背景下爆發的

備註:四川白蓮教餘黨起義之前,還有四場起義,分別是湖北的崇陽鍾人傑起義、湖南曾如注起義、臺灣嘉義起義、湖南楊大鵬起義。這四次起義以湖南曾如注起義的規模最大,起義軍包圍了州衙,把知州殺了。起義的原因其實就是老百姓不堪剝削,實在是活不下去了。

備註:當時的清政府堪稱是暴虐不仁。比如太平天國爆發前,黃河年年決堤,後來甚至徹底改道。而負責河道的總督不管不問,各級的官員也是隻顧盤剝百姓、貪汙公費,導致整個黃淮地區的老百姓不是在逃荒,就是在逃荒過程中。老百姓不能安家置業,市場上的食物的價格必然是飛漲,到最後苛捐雜稅、水患、饑荒一起全來,老百姓自然要造反。洪秀全只是點了一把火,真正煽風點火的是清政府自己。


咸豐三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一時間整個江南全亂套了。由於各地起義太多,就不逐個列舉了,只挑幾個重點起義說。

首先是福建、臺灣起義。其實當時太平軍並沒有影響到閩臺地區,但是福建海澄、永春,臺灣風山、嘉義不堪剝削,最後爆發了幾萬人規模的暴動。

第二是貴州獨山起義,山東朝城、呂州,安徽亳州起義。尤其是安徽亳州人民起義,後來演變成了北方捻軍大起義,堅持的時間比太平天國還要長。

第三是大成國起義,最早是東莞、佛山和肇慶等地人民起義,最後變成了廣東全省幾十個州縣群體響應,起義軍圍攻廣州,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政治口號,影響了後來的一代人。

第四是貴州苗民大起義,幾乎席捲了大半個貴州。起義軍巔峰,有幾十萬之眾,一直堅持到了1872年才被剿滅。

在這一期間,兩廣、兩湖、河南、山東等地人民紛紛響應義軍,老百姓簞食壺漿,前來圍剿的清軍不得人心,不僅遭到了人民的抵抗,還得不到糧食,也無人願意給清軍帶路,整個南方對清政府的剝削統治都失望了,展現出驚人的組織力和團結力。



太平天國滅亡後,各地起義的勢頭沒有任何緩解。先是兩湖地區再起義,然後廣西壯族、瑤族第三次大起義。最後是貴州、雲南人民大起義,各路饑民、杆子、佃農紛紛響應,攻克縣城,殺縣令。甚至到了後來連曾國藩的湘軍中都有人反了,共有二十八營湘軍起義反正,迎接西北的太平軍殘黨進入湖北,曾國藩急忙調兵鎮壓,並展開了清鄉屠殺,允許湘軍在兩湖屠城、搶掠(湘軍發起狠來,連自己三湘老鄉都殺)。結果激怒了湖南湘鄉和瀏陽等地的老百姓,於是湖南中部人民第N次起義。

通觀這一時期的農民起義,有一個很典型的現象,就是各地的起義軍遭到鎮壓後,都會打太平軍的旗號。比如大成國起義,失敗後餘部就併入了太平軍的石達開部;還有回民起義,就與英王陳玉成派出的陳得才等部聯合作戰,也是打太平軍旗號;再比如雲南起義軍的蔡昌榮部,也是和遠征西北的太平軍聯合作戰,打太平軍旗號。並且當時除了太平天國之外的最大勢力,北方的捻軍也有太平天國的影子。捻軍前期接受太平天國的封號,與太平軍會師。捻軍後期接受整編,變成一支新軍,仍打著太平天國旗號與清軍作戰。

因此很多人說太平天國禍國殃民,導致南方百姓死傷大半,其實這是不準確的。因為太平天國領導人腐化墮落,這並不能掩飾清政府同樣暴虐不仁的本質。當時造反的人數不勝數,不止太平軍一支,整個南方都暴亂了。這些暴亂的義軍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太平軍的影子。太平軍的鼓動,只是老百姓起義的客觀原因。歸根到底還是清政府的殘酷統治造成的結果。清政府如果真正體恤貧苦百姓,人民何苦要冒著掉腦子的風險參加造反呢?!



另外就是當時的練軍武裝,也是很值得說道說道的。很多人把湘軍和淮軍看成湖南人和安徽人的代表,覺得他們鎮壓太平天國有大功,雖然有屠城,但殺得都是外省人,沒有禍害本省的百姓。其實這種看法也是不對的。因為當時的矛盾是階級矛盾,是貧富差距的矛盾,還有一點民族矛盾。曾國藩殺起湖南人,一點也不手軟。他殺人的標準是叛民和順民,與是不是湖南人無關。抬高曾國藩可以,但是丁是丁卯是卯,不要把他造的孽也強加到活不下去的老百姓頭上。

至於曾李左胡這些中興名臣為什麼不反,沒有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是士紳出身,清朝也還沒有死透,他們這些士紳和清政府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吃的是官家飯,當然要替官家賣命了。其次,湘軍、淮軍、楚軍這些新興的軍閥集團,勢力太小了,沒有形成規模。跟中國歷史上的漢末或唐末軍閥相比,曾李之流的實力相差太多了。造反是不可能的,一是沒膽量,二是沒實力。



不過到了上世紀,清政府的中央統治力越來越弱,軍閥的實力越來越強,於是軍閥就推翻了清政府。袁世凱在清末乾的事,其實跟當年曹操、朱溫乾的事是一樣的。只不過曹操、朱溫是自己乾的,袁世凱是站在兩代前輩的肩膀上乾的。


Mer86


清末太平天國起義出現了群雄並起的局面,那就是與太平天國幾乎同時代的各種起義,包括雲南杜文秀起義、上海小刀會起義、廣東天地會起義、北方捻軍起義和同治回亂等,一時之間,清朝上下風聲鶴唳。

這個時候的清朝統治已經千瘡百孔,搖搖欲墜,為啥沒完蛋呢?還是清朝中央政府手段毒辣,依次鎮壓起義,並且在此之後壓制地方大員,阻止地方大員像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壯大那樣發展壯大。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之後,幾乎喪失了流動性,只和捻軍有串聯。同治回亂又不得人心,各地起義也就沒有連成一片,給了清朝各個擊破的機會。即便如此,清王朝還是在列強的幫助下,鎮壓了小刀會、天地會和太平天國。外國人在鎮壓太平天國過程中出力很大,英國的冒險家戈登率領洋槍隊,幫助清朝打下了太平天國33座城,勸降了蘇州城。

清王朝鎮壓這些起義軍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最後一支滿蒙精銳,僧格林沁的騎兵被捻軍消滅。這導致地方上的真空,太平天國起義又催生了漢族軍閥的出現和壯大。甚至在太平天國被鎮壓之後,太平天國的降將還勸說過曾國藩一起起義推翻清朝。曾國藩一念之差,放棄了推翻清朝,而慈禧手段狠毒,迅速解除了各路漢人大臣的兵權,但也默認了他們地方獨大的事實。

清王朝就這樣又地方瓦解了幾十年,終於在辛亥革命中徹底瓦解。真正的群雄並起,就得等到辛亥革命之後的北洋軍閥時代了。那個時代就是北洋軍閥的各種群雄並起。要不是清王朝中央政府的手段足夠厲害,剝奪了曾國藩等人的兵權,但給了他們地方上的權力,北洋混戰這一幕會提早幾十年就發生。


貓圖怪談


這基本是錯誤印象。當時天下大亂,江南有太平天國,淮河沿線有捻軍、陝西有各路回軍、新疆有阿古柏、雲南有杜文秀、貴州有苗民起義、廣西有大成國。清朝軍隊在各個戰場作戰。

1、太平天國是在清朝的核心區

中國王朝進入元朝後,就是兩個核心區:北方政治中心,江南經濟中心。這兩個地方自然更受關注。

(江南、江北大營)

從1853年太平軍佔據南京後,十餘年裡雙方在長江中下游拉鋸作戰,清軍中央軍主力長時間守備江南、江北大營。地方最強的團練湘軍、淮軍也在這時候崛起。太平天國確實是清軍最強勁的對手。

(太平天國極盛圖)

但不代表那時候沒有其他割據勢力。

2、西北的各路割據

在太平天國覆滅後,捻軍徹底整頓開始流動作戰,縱橫天下。清軍中央軍僧格林沁親王在高樓寨陣亡,湘淮軍多位悍將也在平定捻軍中陣亡。

(高樓寨之戰)

在平定捻軍後,淮軍主力拱衛京師,左宗棠率老湘營劉松山等部開始西北作戰,前後五年,多次貢獻堡寨,尤其是金積堡之戰,雙方血戰兩年,以清軍的勝利告終,陝西、寧夏安定下來,為進軍甘肅奠定了基礎。

(金積堡之戰)

之後左宗棠在青海、甘肅作戰兩年,並進行兩年準備後向新疆進發,“緩進急戰”,一年多時間底定新疆。

(左宗棠西征)

可以說西北數省都是左宗棠重新打下來的。

3、西南的格局

相對於廣西格局的忽其忽滅、貴州割據的小規模。雲南杜文秀的割據很是強大,建立了以大理為中心,東至楚雄,西至騰越,南至耿馬,北至麗江等地的割據政權。

在1856年即建立政權,1872年在清軍攻擊下失敗。

(杜文秀割據政權)

當時在廣東、四川也有規模很大的起義,只是沒形成長時間割據而已。可以說1850-1870大危機對清朝衝擊很大。就我個人研究,這場危機和1620-1644的明朝大危機有相似性。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在太平天國戰爭時期,清軍絕對不是僅僅是和太平軍打仗的。在太平天國戰爭期間最著名的戰爭就是第2次鴉片戰爭。

還有捻軍大起義,遍佈北方各省,還有安徽等地。其餘,還有持續18年的張秀眉、柳天成、陶新春在貴州,湘西、川南、桂北和滇東的苗民大起義。布依族楊元保也在1854年在獨山起義主要活動在貴州和廣西。

在上海小刀會也在1854年起義,另外,還有陝甘青寧數十萬回民大起義,雲南杜文秀十數萬回民大起義,在西域的,中亞浩罕汗國支持的阿古柏近十萬軍隊入侵新疆。

在兩廣等等還有三合會大起義等等,這都是人數過十萬,乃至太平軍那樣百萬人級別的大起義。小型起義數量更多。

從1851年一直到1877年,經過26年戰爭,清軍全部平息了所有的起義。說起來,也是挺厲害的,當時清軍出現了一大批名將,比如,鮑超,羅澤南,劉松山,劉錦棠,金順,西凌阿,塔齊布,楊載福,董福祥,劉銘傳等等一大批名將。

但是要承認的是,清朝這些名將都是善於傳統舊式戰爭的名將,而當時世界上爆發的普法戰爭,普奧戰爭已經是全新的近代化戰爭和編制,策劃,組織,以及培訓方式了。把這些名將拉到歐洲戰場,就都不行了。


深度軍事


跟隨和崇拜洪秀全的人其實是一些沒有主見的人,也是些缺乏社會經驗的人。洪秀全這支假起義軍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邪教組織!打著起義的旗號,愚弄中國老百姓。佔領南京城後,其醜惡面目迅速暴露,每天花天酒地,與大量美女淫蕩,搜刮民財,大興土木。就是說他們起義的目的不是為了造福百姓,而是為了奪得官位,貪圖享樂。崇拜洪秀全,大多是牆頭草,盲目崇拜,不是深入瞭解,分析。可以說這是一些可憐又可悲的人!

太平天國邪教和外國勾結一起打中國人,使中國人口減少近1億人,,英國趁機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日本趁機發動甲午戰爭,沙俄趁機奪我領土,,所以太平天國是歷史罪人,罪魁禍首。



笑似花解語ID


這種說法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太平軍與清軍作戰了十數年,不過在此期間與清軍作戰的並不只有太平軍,還有其他的反清力量。

19世紀50到60年代,中國從南方到北方都曾經有過反清的力量出現,雖然並沒有都成為“雄”,但是並起的局面是出現過的。

比如略晚於太平軍起事,規模較大的起義還有活躍在江淮、中原一帶的捻軍。捻軍的活動範圍與太平軍比較接近,二者之間也曾經有過聯合,比如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遵王賴文光就曾經是捻軍出身。

在當時的上海還有小刀會等反清組織。1853年小刀會曾經在上海發動過起義,太平軍也曾經與其有過短暫聯合。

而同期、廣西、廣東、湖南等地還有天地會的起義,中國的北方還有白蓮教的起義。

因而,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與清軍作戰的並不只是太平軍,還有其他反清力量。不過各顧力量之間缺乏有效的配合,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所以終究不能撼動清王朝。


青年史學家


太平天國出現前後,都有起義軍和清軍作戰,力量也很強大,太平天國出現之後,一枝獨秀,但是絕不是隻有太平軍和清軍作戰,還有很多起義軍,有一些例如捻軍,風頭只比太平軍差那麼一點點,太平天國滅亡後還拿過了太平軍的接力棒,繼續和清軍戰鬥。

太平天國1851年宣告起義,1864年天京城破結束,它只是反清力量最大的一個,在它之前和之後一直都有反清力量,有的還相當大。

當時反清力量,在南方主要是太平天國和天地會(當時又叫三合會,添弟會),在北方是捻軍,當太平天國起義之後,這兩股力量和太平天國有合流,甚至太平天國滅亡之後,太平天國的主要將領加入捻軍,成了捻軍主要將領。

當時最強的四股力量:天地會,太平天國,捻軍,少數民族起義及其他零散起義,各有特點,彼此之間有的會有聯繫。

天地會主要在南方,在太平天國之前,基本上起義打的都是天地會的旗子,廣東廣西,福建湖南等地都有,此起彼伏,這一支被鎮壓,又一支很快出現,少則千人,多則萬人,非常讓清朝頭疼。

頭疼到什麼程度呢?政府官員抓住起義的,很多不敢上報造反,而是改用其他罪名,因為一旦查明造反,這個地方當官的也當不長了,因為是你的治下造反,是以官員也脫不了責任,很多都想著法子改罪名。

太平天國起義前夕,是天地會最猛烈的時候,清朝集中兵力消滅天地會,是以一開始對太平軍掉以輕心了。

但是天地會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各自為政,互不統屬,是以數量雖然多,但是很快就被清軍消滅。

捻軍起義時間比較早,主要活動在安徽,山東一帶,氣勢也是很盛的,它的堅持時間比太平天國還要長,也非常令清軍頭疼。

捻軍有個很牛的戰績是曾經打到過北京附近,嚇得京師震動,更牛的是殺了僧格林沁,這是捻軍最輝煌的戰績了。

天地會,捻軍和太平天國一直互有往來,一些天地會領袖如羅大綱索性直接加入了太平天國,有幾支天地會起義軍加入太平軍,成為翼王石達開的花旗軍,也很出名。

捻軍在後期分為東捻,西捻,領導人是太平天國的兩個王,正是在此期間,斬殺僧格林沁。

可以說,在太平天國出現前期,天地會最讓清軍頭疼;

太平天國存在期間,太平天國最讓清軍頭疼;

太平天國滅亡之後,捻軍更讓清軍頭疼,出動了後世稱為晚清四大名臣的三個:曾國藩(剿捻不力被撤職),左宗棠和李鴻章才把捻軍打敗,可見捻軍的厲害之處。

下面這是具體的起義軍情況。

天地會

(1)昇平天國

時間:1854-1857

領導者:胡有祿,硃紅英等

活動地點:廣西

主要事件:①1847年胡有福和羅大綱起義,失敗之後,羅大綱輾轉加入太平天國,胡有福被殺,胡有福的弟弟胡有祿在1852年和硃紅音合流,在廣西南寧起義。

②1854年,胡朱二人和何賤苟聯合佔領廣西灌陽,建立升平天國,年號“太平天德”,硃紅音稱“鎮南王”(不是段正淳),胡永祿稱“定南王”。

1855年欲和石達開,羅大綱合流,結果內部叛亂,胡有祿被清軍所殺,硃紅音只得退回廣西,之後被清軍所殺。

(2)大成國

時間:1854-1864

領導者:陳開,李文茂等

活動地點:廣東廣西

主要事件:①1854年陳開在佛山起義,李文茂在佛嶺起義,洪秀全老家花縣也有天地會起義,這些起義軍全部打著天地會的名號,大支的數萬人,小支的數千人,幾個月之內佔領了廣東四十餘座府州縣。

②這些起義軍互不統屬,因此多被清軍擊敗,1855年,陳開和李文茂等退回廣西,佔領潯州,建立大成國,年號洪德,潯州改名秀京,封五王,蓄髮易服,鑄錢流通。

隨後相繼佔領廣西梧州,柳州,南寧,1857年的時候控制了大半個廣西。

③由於起義軍缺乏戰鬥經驗,很快被清軍圍困。1861年潯州失陷,陳開準備投奔離開天京在貴縣的翼王石達開,可是此時石達開又已經去了橫州,陳開被清軍俘虜殺害。

④陳開死後,一部分隊伍投奔石達開,撤離廣西,一部分堅持戰鬥,被清軍消滅。

⑤同時期在廣東廣西等地起義的天地會義軍被清軍集散之後,

例如周春、翟火姑、葛耀明等分別於1855年和1856年加入石達開部,成為翼王花旗軍。

(3)大明國

時間:1853-1855

領導者:劉麗川,周立春等

活動地點:上海

主要事件:①廣東香川人劉麗川和上海人周立春等發動起義,佔領上海諸多地區,建立大明國,總部設在上海豫園旁邊的點春堂。

劉麗川自號“大明國統理政教招討大元帥”,不久改稱太平天國屬下,寫信給洪秀全,欲和太平天國合流。

②此次起義以天地會下的小刀會為主體,廣東人佔多數,但是福建幫和廣東幫對立比較嚴重,加上法國軍艦對小刀會宣戰,劉麗川在1855年戰死,部下逃亡鎮江加入太平天國。

③福建小刀會黃德美在海澄起義,自稱大明統兵大元帥,派人聯繫太平天國,可惜被清軍圍剿,約1858年失敗。

④臺灣小刀會李石,林恭起義,1853年佔領臺灣鳳林縣,同年失敗。

(4)延陵國

時間:1851-1869

領導者:吳凌雲,吳亞終

主要事件:①1851年,吳凌雲在廣西新寧起義,1860年佔新寧州,太平府。

②1861年,吳凌雲建立延陵國,蓄髮易服,以太平府(今廣西崇左)為首都,1863年吳凌雲戰死。

③1868年,吳凌雲子吳亞終被馮子材一路追剿,退到越南,1869年戰死。

(5)湖南天地會起義

時間:1855-1856

領導者:焦玉晶,許月桂等

主要事件:①焦亮和焦玉晶是兄弟倆,娶了許香桂和許月桂姐妹倆,在太平軍佔領永安後,焦亮前去投奔,永安突圍時,焦亮被清軍俘虜,自稱洪大全,清軍誤以為捉住了洪秀全,鬧了一場大笑話。

②焦玉晶和許香桂等在湖南郴州起義,焦玉晶自稱三省軍師,許香桂稱元帥,許月桂稱大元帥,初期勢頭較猛,本欲聯繫太平天國,但是被清軍圍堵,全部犧牲。

(6)其他的南方起義

①紅錢會:1853年林俊在福建德化起義,1857年失敗。

②紅巾軍:1855年瞿振漢,金佩銓在浙江樂清起義,同年失敗。

③十八局:1858年黃春生在浙江慈溪起義,後來加入太平天國。

④八卦會:1862年戴潮春在臺灣彰化起義,1865年失敗。

⑤邊錢會:1855年林雙桂在江西建昌起義,1857年加入太平天國。


捻軍:

時間:1853-1868

領導者:張樂行,賴文光,張宗禹等

主要事件:①1851年,捻軍聚眾起義,1852年,張樂行,龔德樹在安徽歃血為盟,張樂行為盟主,號稱十八銅人聚義。

1853年,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北伐,捻軍響應。

③1853年,張樂行稱大漢永王,組建捻軍,立青,黑,白,黃,紅五色軍旗制,淮河兩岸捻軍人數達到10萬。

④1856年,張樂行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與陳玉成呼應。1857年,張樂行被封成天義。1858年,為太平天國徵北主將,沃王。

⑤捻軍主要在長江以北安徽北部,山東,河南,江蘇等地。

⑥1863年,張樂行被僧格林沁俘虜殺害。

1864年,太平天國天京城破,遵王賴文光和梁王張宗禹與捻軍合流,賴文光授予捻軍王號,此時人數又達到近十萬,而且是騎兵。

1865年,捻軍殺僧格林沁,震動整個大清,曾國藩圍剿不力,被撤職。

1866年,捻軍分成東西捻,由太平天國的兩個王賴文光和張宗禹分別率領,1868年,兩隻捻軍分別為李鴻章和左宗棠的軍隊消滅。


少數民族起義

雲南

1856-1972;杜文秀滇西回民起義。

1856-1874:李文學彝族農民起義。

1859-1864: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貴州

1855-1869:潘新簡水族起義。

1855-1862:姜應芳侗族起義。

1855-1872:張秀眉苗族起義。

1854.3-1854.6:楊元保布依族起義。

1858-1872:張凌翔回族起義。

1860-1871:陶新春,陶蘭春苗民起義。


北方,西部等地區起義

山東

1860-1863:劉德培淄川起義,自稱大漢德主。

1852:陳玉標郯城起義,稱幅軍。

東北

1860-1868:王達,白凌阿遼寧義州起義。

1861-1863:才寶善遼寧昌圖起義。

1862-1863:葛成隆黑龍江依蘭起義。

1861-1866:王五,李維藩吉林梨樹起義。

其他地區

1863-1873:馬文祿甘肅肅州起義。

1863-1872:馬佔鰲甘肅河州起義。

1863-1871:馬化龍甘肅金積堡起義。

1862-1873:馬文義,馬桂源青海西寧起義。

1862-1863:任武,赫明堂陝西渭南起義。


師明禮閒聊太平天國


滿清剃髮異服,穿馬褂就是殭屍服,剃髮就是把前面和周圍剃了,留下頭頂和後面結成豬尾巴,當時西方人和整個世界都稱呼豬尾巴,直呼當時的滿清人為豬!

而太平天國反抗滿清的封建殘暴統治,根據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開始蓄髮,被孔老二門生曾國藩曾剃頭汙衊成長毛!曾屠夫所募湘勇所過之處,蓄髮的百姓一律皆為長毛屠殺殆盡,財物女人搶掠一空,而後汙衊為長毛所為,所以曾剃頭之名不是無緣無故而來!

不然曾剃頭所汙衊的長毛幾大天王怎麼沒有剃頭之名?

太平天國運動,嚴重打擊了腐朽反動的滿清封建統治,以摧枯拉朽革命運動席捲大半個中國,動搖了腐朽反動的滿清封建統治基礎,為辛亥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促使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的反封建運動,共產主義思潮進入半殖民半封建的落後中國,使中國迅速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落後的國家,社會主義革命得以成功,從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強盛走向世界,領導第三世界人民反帝反封建獨立運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泰山情侶


這麼說不大對,其實當時反清的起義軍不少,主要是太平軍在其中規模最大,其他的都沒太受到後人的關注。而且在南方,很多小股的反清或者造反的或者佔山為王的農民軍隊,大都被太平軍收編了,有一部分被清軍消滅了。

比如太平軍有個重要首領,叫羅大綱的,擅長水戰。他前期加入天地會反清,霸佔水道,活動於潯、梧、永安、荔浦等地,攻城略邑,突襲清軍,全盛時曾佔領永安州,手下有數千水軍。洪秀全就派馮雲山去遊說他,最後他帶領手下參加了太平軍。

羅大綱這幾千水軍,成了太平軍水師的骨幹力量,後來著實打了幾次聞名的大戰。比如逼得曾國藩差點跳湖自盡的九江之戰。在蕪湖之戰中,羅大綱受傷不治,一命嗚呼,太平軍追封他為奮王。

當時天地會的起義軍也非常強盛,巔峰時在十幾個州縣有他們的義軍活動。主要活動範圍在西南各省,比如廣西貴州湖南等。此時天地會的總舵主叫李元發,巔峰時手下有5000多人。

還有湖南的苗民起義,氣勢還沒有起來,就被剿滅了。

這兩股起義軍大部分都是被當時的雲貴總督鄭祖琛和晚晴名將向榮等人帶兵圍剿的。

除了南方的這些大大小小的起義,北方也很多,比如山東白蓮教,捻軍,西北的回民起義。等等。


西堤君


出現了啊,一堆的雜毛流民軍,然而沒什麼戰鬥力。主角還是清軍和太平軍。

另一個群雄的可能來源是地方勢力,他們也確實獲得了很大的自治權,然而他們在反太平軍這點上和滿清朝廷高度一致。在他們看來,和太平軍比起來,滿清朝廷更像自己人,更符合理念。

這和太平軍的組成和理念有關係。其核心骨幹是客家人,這些人凝聚力強戰鬥力高,然而骨幹來源單一也就限制了其他勢力的投靠,尤其是漢人土豪和文人,比較起來,李闖的吸引力都比太平軍大多了。

另一方面,他們的理念在士大夫階層看來大逆不道,毫無妥協的可能性。其實士大夫階層是沒有什麼節操的,從滿清入關後他們的表現就能看出來了。他們的要求不過是君臣父子這套保留,最重要的是要有科舉,讓他們能有做官的途徑。然而太平軍那套,就無法相容了。

最要命的是,他們還得罪了真正能打的洋人,本來因為宗教原因,洋人起碼是中立的。後面竟然就直接打起來了,這不是找死麼。

為什麼沒有形成群雄並起局面,很大程度上怪太平軍自己,他們把所有可能的盟友和中立勢力變成了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