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睡覺,睡著又哭醒怎麼辦

孩子不睡覺,爸媽焦慮了:不好好睡覺,怎麼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娃會不會以後長不高、腦袋變笨?而且孩子不睡就折騰爸媽:

一到睡前就提出古怪要求,不滿足不睡覺。

要求媽媽一定要陪著睡,睡著也不讓離開。

睡前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怎麼娃還睜著大眼要再聽一個?

這樣下去,老母親和老父親的身體哪裡吃得消哦!臉色蠟黃了,黑眼圈重了,腦子還暈乎乎明天還怎麼上班!

爸媽頭大,忍不住又把目光投向了爭議頗大的睡眠訓練:我是不是該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可是我又擔心會傷害和孩子的關係。

且慢,孩子晚上不願意睡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背後的原因卻有很多種。如果只是粗暴地要改變「不睡覺」這個現象,當然費時費力,娃根本就不願意配合。瞭解了孩子不睡覺、睡不好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事半功倍嘛!

寶寶不睡覺,睡著又哭醒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睡覺?

首先,孩子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睡覺前會更多掙扎,半夜也更可能驚醒,相信你們也已經注意到了。但是有時候明明孩子沒病沒痛,白天像個小天使,怎麼睡覺的時候就變成小惡魔了呢?

首先我們看看從腦科學角度的睡眠定義:「睡眠是由腦的功能活動引起的動物生理性活動低下,給予適當刺激可使之達到完全清醒的狀態」。

說人話,就是腦發出一系列指令,我們就身體放鬆、眼皮耷拉、其他人小聲說壞話外面也聽不見了,但是鬧鈴還是可以讓我們再清醒過來。

所以,想要娃睡得香,就不能忽視娃的「腦功能活動」。孩子不睡覺、睡不好,通常是腦活動受到了生理和心理的影響。

生理原因

1. 運動量

疲憊的時候,一場美妙的睡眠會幫助我們恢復精力。但是這有個前提:疲憊的時候。如果不累,誰會早早爬上床?

想想我們自己,看書工作做筆記,擼串煲劇侃大山,似乎哪一條都比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做,要有意義、有趣。但是忙完了高強度的工作、或者使盡渾身解數哄娃陪玩,疲憊的身軀只想撲到柔軟的大床上陷入無邊的美夢中。

娃也一樣。玩玩具、看繪本、出去瘋跑,這些可都比干躺在床上有趣多了!如果孩子不累,當然有力氣折騰你、怎麼也不睡了!

2. 褪黑素

褪黑素是每個人入睡必需的激素,只有分泌量足夠濃,人才會困。反過來,當娃腦中的褪黑素不夠濃時,自然就睡不著了。為什麼會褪黑素濃度不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睡覺時間不對!

孩子明明 10 點鐘褪黑素濃度才達到足以犯困的水平,你偏偏讓他 9 點鐘就要上床睡覺;

今天 9 點睡,明天 11 點睡,褪黑素也不知道該啥時候分泌;

下午玩累了,從 6 點睡到 7 點,褪黑素水平降下去了,結果 10 點又該睡覺了,分泌褪黑素的腺體表示「忙不過來啊!」。

這時候孩子多委屈呀:「我不是故意不睡覺,可是我真的睡不著!」這種情況下,適當地調整、穩定上床時間,你和孩子都會在睡覺這個方面輕鬆不少。

但是,還有一位褪黑素殺手需要警惕 ——藍光。藍光作為一種人造光源,會給褪黑素髮出信號:「現在還是白天,你別分泌那麼多讓你的主人犯困!」結果自然就不那麼容易犯困了。電視、電腦、平板、和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屏幕都會發出藍光。如果想讓娃按時入睡,晚上電子產品還是少看為妙。


寶寶不睡覺,睡著又哭醒怎麼辦


3. 咖啡因

我們都知道攝入咖啡因之後人會更難以入睡,所以相信你也會注意讓孩子不喝咖啡、少喝茶、少喝奶茶。但是你知道嗎?咖啡因其實還存在於可樂、巧克力和能量飲料之中!下次給娃挑選零食的時候,這些含咖啡因的零食也要「say no」了。

心理原因

另一方面,當孩子過度恐懼、焦慮、興奮的時候,哄娃入睡也必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即使好不容易睡著了,半夜也很容易再次驚醒。

1. 分離焦慮和夜間恐懼

對於孩子來說,一個人在黑暗中醒來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媽媽去哪裡了?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

桌子底下黑洞洞的,好像有個妖怪藏在裡面……

是什麼在響?是不是有怪獸進來了……我會被吃掉嗎?!

你不要小看孩子的這些恐懼。一方面,這種恐懼具有進化意義:在遠古時期,一個孩子在夜間單獨一人就意味著極大概率的死亡。只有孩子大聲哭鬧,吸引成年人注意到有個孩子落單了,他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另一方面,孩子仍處於認識世界的階段,他在不斷學習世界上可能發生的事情。如果在他認為「媽媽不要我」而大聲哭鬧的時候,你沒有出現在他的身邊,他其實印證了自己的假設。

你可能會問:「可是世界上確實沒有怪獸呀!他哭一會兒就會發現沒有怪獸,不也印證了假設,不哭鬧了嗎?」

孩子的前額葉遠沒有發育成熟,他很難在恐懼的狀態下調整自己的情緒。研究發現,如果有媽媽在場安撫,孩子的緊張水平會很容易下降,並且他可以將這個調整情緒的過程內化,也就是學習媽媽降低自己恐懼和緊張感受的過程。如果他要自己學會這個過程,非常困難。

更何況,當孩子哇哇大哭你卻沒有出現,他可能會想:「為什麼爸爸媽媽沒有來救我?他們是不要我了嗎?」你看,他這時候又感受到分離焦慮了。

2. 過度疲勞或過度興奮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明明已經困得腦袋發脹、眼睛也睜不開,偏偏腦子裡一條又一條的信息飛過來、飛過去,像是有一百隻蚊子在腦中飛舞,怎麼也睡不著覺?這其實是一種過度疲勞,精神高度緊張、無法放鬆,結果睡不著覺。

有時候孩子明明已經非常累,但也像你一樣,腦袋嗡嗡。這時候他可能非常難受,所以大哭大鬧怎麼也不肯睡;他也可能「以為自己不困」,翻過身繼續折騰你。

還有一種情況,他滿心想著的還是剛才看過的動畫片、玩過的遊戲,或者剛剛和爸爸瘋跑一場,內心還興奮得很呢!哪裡能夠靜下來去睡覺呢?


寶寶不睡覺,睡著又哭醒怎麼辦


3. 測試父母的權威

有的孩子在睡前就開始提各種要求:「我要喝水!」「我要上廁所!」「再講一個故事!」……一連串的要求,就是沒有「我要睡覺!」

回想一下,當孩子給你提出這樣的要求時,你是不是就一退再退:「他這不是還有事情要做嘛。」但他可是偷偷把你這些讓步都記在小本本上了:「嘿嘿,只要我提要求,大不了再哭一下,就可以不睡覺了!」下一次,要求變本加厲。

怎麼讓娃好好睡覺?

如果能找出孩子不睡覺的原因,其實你已經在幫助他好好睡覺的路上走完了80%!針對不同的原因,就可以提出解決方案:

孩子運動量不夠,那就給他更多的時間出門瘋跑,給他報名安全、正規的體育興趣班,讓他得到一天至少1~2小時的中高強度運動。就算孩子一整天不停地動,也很難有中等強度的運動量喲。尤其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需要更大的運動量。

但是,睡前2小時內不要進行劇烈運動,不然孩子到了睡覺時間仍然處於興奮狀態。

調整孩子的睡眠時間,讓他在困的時候睡覺。

注意午飯之後不要讓孩子吃含咖啡因的零食,比如奶茶、可樂、巧克力、能量飲料。

睡前不要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一方面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另一方面孩子會因為動畫片、遊戲的內容而興奮。

幫助孩子面對分離焦慮和夜間恐懼,比如講一些怪物不可怕的繪本、故事,留一盞夜燈,進行角色扮演等。

不滿足孩子睡前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睡覺的地方溫度適宜、安靜,燈光微弱或沒有。

另外,建立一套睡前儀式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小孩子喜歡自己的生活有秩序感,一套包含睡前故事和晚安吻的睡前儀式可以幫助他更好的放鬆、入睡。一位媽媽就分享了她和孩子的睡前儀式:

我從來不跟他說要睡覺了,我都是說:「寶寶上床了!我們一起讀繪本吧!」,然後他就會上床跟我一起讀繪本。

讀著讀著,我就說:「哎呀,媽媽有點累了,不如我們躺下吧。」

躺著讀完一本,我就說:「來閉上眼睛,聽媽媽給你讀好不好呀?」

中間可能會有反覆,但是最後都會慢慢睡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