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中尼边界谈判始末

读史|中尼边界谈判始末

读史|中尼边界谈判始末

中尼两国之间约1414公里长的双边陆地边界线,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政策为基础,继中缅边界划分之后,通过双边外交谈判,正式划定、勘定的第二条明确而清晰的陆地边界线。

周恩来提出“三个原则”

尼泊尔与中国的西藏地区接壤。历史上,中尼之间长期存在着基本上是沿喜马拉雅山山脉中段而行的一条传统习惯线,但是从来没有正式划定、勘定过。1955年中尼正式建交以后,均致力于建设和发展双边的友好合作关系,均致力于尊重和维护事实上已经存在的传统习惯线,一直是和睦相处,边界地区没有发生过大的矛盾和纠纷。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随着中缅陆地边界问题的外交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先行示范,中尼关于解决陆地边界问题的外交交涉也提上两国政府的议事日程。对此,中方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加以推动。

1959年10月,周恩来总理在回答来中国访问的尼泊尔客人关于中国政府对于解决中尼陆地边界之立场的提问时指出:“我们愿意表明,在边界未正式划定前,我们同意双方维持这一条习惯线,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同时为表示中尼友好,在亚洲树立范例,如尼政府同意,我们也愿立即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并且经过勘测,划定边界。”

翌年3月,尼泊尔王国首相柯伊拉腊应邀访问中国,正式拉开了两国关于边界问题的政治对话和外交谈判的序幕。

在柯伊拉腊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与其进行了三次正式会谈,毛泽东也会见了柯伊拉腊并与他举行了会谈。

  • 在周恩来与柯伊拉腊的双边会谈中,周恩来提出三个原则:“一、以传统习惯线和双方实际管辖为基础,这就是肯定现状。二、对个别争议,作个别调整,办法就是按地图办事:(一)绝大部分相同,把同的地方肯定下来,线北的属中国,线南的属尼泊尔,不再动摇;(二)不同的地方,但无争议,实地勘察,使地图统一,即根据地形和实际管辖;(三)有出入,又有争议,这次如能解决最好,否则交联合委员会解决。三、我们希望这次能解决争议,技术问题交联合委员会。我们这次可签订一个边界协定,以后再签订一个边界条约,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保证两国友好。我们要互相保证在边界条约签订以前维持现状,互不侵犯。即使这次有些争议留下,也要互相作这样的保证。”对此,柯伊拉腊表示基本认同。

读史|中尼边界谈判始末

毛泽东:珠峰一半一半

对于双方都非常关注而且争议也比较大的珠穆朗玛峰的划分问题,中尼两国客观上存在不同认识,中方一直认为它是在中国境内,而尼方则认为它是以峰顶为界分属中尼双方。在15日周恩来与柯伊拉腊的双边会谈中,周恩来讲:“珠穆朗玛峰,它在我们境内是有根据的,说这个峰属于尼泊尔是没有根据的,但是这个峰在全世界是有名的,它不仅涉及中国的民族感情,我们也应该照顾到尼泊尔的民族感情。”

针对一些不友好的国家,如印度别有用心地渲染而令尼方也非常担心的所谓中方将在中尼边界谈判中对整个珠峰提出领土要求的问题,在18日与柯伊拉腊的会谈中,毛泽东明确指出:“人家一寸土地我们都不要,我们的土地相当多,有96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没有开发。自己国家的事情都搞不赢,哪里会要别人的土地?要别人的土地是犯罪的。我们侵略你们尼泊尔没有?你们尼泊尔一寸土地我们都不要。可以订个边界协定,立上界桩,是不是这样?”珠穆朗玛峰这个涉及两国人民感情的问题,“可以解决,一半一半。山南边归你们,山北边归我们。”“顶峰也是一半一半。”“如果解决不了,拖一拖也好。山很高,山可以保证我们边境的安全。你们不吃亏,我们也不吃亏。全给你们,我们感情上过不去;全给我们,你们感情上过不去。可以在上面立个界桩。这个山峰可以改个名字。不叫额菲尔士,那是西方人起的名。既不要叫什么萨迦-玛塔,也不要叫什么珠穆朗玛,就叫做‘中尼友谊峰’。”“我们要得到你们的友谊,你们也要得到我们的友谊,这是问题的中心。有了这个中心,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对于毛泽东的意见,尼方当时没有表态。柯伊拉腊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以后,曾发表感言说:“尼泊尔用不着为它同中国的边界感到不安。”“尼泊尔和中国之间没有边界纠纷。他们从未干扰过我们的领土,因此,没必要提出这个问题。”

读史|中尼边界谈判始末

签订“边界条约”

  • 1960年4月26日,周恩来应邀访问尼泊尔,继续就边界问题进行商谈。这一次中尼双方讨论的重点,集中在珠穆朗玛峰问题上。30日,柯伊拉腊就珠峰划界问题举行记者招待会,指出:“在两国总理举行会谈时,分歧已经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根据尼泊尔交给中国的地图,珠穆朗玛峰的南部属于尼泊尔,北部的大部分实际上是在中国的位置内,这个山峰北坡直到绒布寺所在的1.7万英尺处是处在中国的实际行政控制下,而且尼泊尔从来没有对绒布提出要求……尼泊尔同意这一事实,中国管辖着北坡,分歧只不过是这个山峰的几码地方……研究它的地理位置是需要时间的。”

  • 根据中尼“边界协定”1960年8月11日,中尼边界联合委员会正式成立。翌年9月28日,新亲政的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应邀访问中国。周恩来继续就珠峰划界问题同其交换意见看法,最终达成“边界通过顶峰”“峰北属于中国,峰南属于尼泊尔”的意见。

  • 10月5日,刘少奇和马亨德拉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边界条约》上正式签字,该条约即时生效。

(摘自《领导文萃》2018年11月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