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千年偉人”馬克思“仍然活著”

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千年偉人”馬克思“仍然活著”

近日報載:在德國特里爾市,離馬克思故居不遠的廣場上豎起了一座5.5米高重達2.3噸的馬克思雕像。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給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領袖的最好饋贈和永久紀念。這使全世界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相信馬克思主義的人們為之振奮,倍感欣慰。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影響是世界性的、經久不衰的!

“為人類的幸福而工作”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就誕生在特里爾市一個律師的家庭裡。在這裡,他度過了17年的孩提時代。應該說,18歲以前的馬克思雖說好像一個紈絝子弟或者說“問題少年”,但在很多方面,年輕的馬克思卻已經顯現出與眾不同。如,他酷愛學習,勤于思考,具有超越時代的縝密洞察力,重視精神層面的知識積累,對費爾巴哈、黑格爾等的學說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再如,他從小具有真性情且敢於反抗,特別討厭圓滑之類的性格,有時甚至會參與一些“鬥毆”的事情,有如新銳騎士,正如他在一首詩中所說:“面對著整個奸詐的世界,我會毫不留情地挑戰,讓世界這龐然大物塌倒……”。又如,學生時代的馬克思具有厚實的文學藝術修養,是一位浪漫的抒情詩人,也許正因為如此,他撰寫的《共產黨宣言》是一曲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暢想曲,文采飛揚,讀後使人激情澎湃,心曠神怡。更為重要的是,他年紀輕輕,就懷有雄心大志,17歲中學畢業論文就語出驚人,要“為人類的幸福而工作”。他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的少年壯志,曾經感染激勵了多少青年人和有志者啊!

馬克思生命的重要轉折點大概是在1837年。此時,馬克思與康德的新唯心主義決裂,開始接受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在資產階級氛圍濃郁的普魯士,他一方面看到德國軍隊的強大和資本主義驚人的生產力,另一方面看到資本世界的權貴逐漸壟斷話語權,而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流浪漢,貧富懸殊觸目驚心。就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馬克思潛心學習,皓首窮經,深沉地思考,從商品這個社會最簡單的細胞入手,向資本主義這隻龐大的巨獸發起進攻,並且始終充溢著旺盛的獨特的鬥爭精神、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

“兩個偉大發現”:超越時代的洞察者和批判者

馬克思終其一生都在觀察歷史的和現實的世界,都在研究批判能夠產生剩餘價值的資本。

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社會的歷史(從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會解體以來)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而“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資本論》)“資本是死勞動,像吸血鬼一樣,必須吸收活的勞動,方能活得起來,並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是大。”“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是過去支配現在,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是現在支配過去。在資產階級社會里,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著的個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共產黨宣言》)

“唯物史觀”這個偉大的“發現”,深刻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說明“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定的基礎……”也就是說,只有從社會的經濟基礎出發,才能科學地說明和揭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而無產階級只有通過一系列發展階段,採用各種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使自己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自由,發展生產力,消滅私有制,才能最終解放自己,這就是無產階級的“初心”和“歷史使命”。而馬克思的另一個偉大“發現”即“剩餘價值學說”,則深刻地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第一次說明了人類勞動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意義,第一次揭開了階級社會人剝削人的秘密,第一次闡明瞭剝奪者被剝奪的必然趨勢。作為勞動者,其“初心”是要獲得勞動的權利、休息的權利、公平享受勞動成果的權利。而作為共產黨人,就是要消滅剝削,消滅壓迫,消滅階級,為勞動者階級的徹底解放而不懈奮鬥。

正是由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這兩個偉大的發現,馬克思向全世界宣言:“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產黨宣言》)而我們進行的“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而“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兩個必然”以及“兩個徹底決裂”等一系列天才的、周詳全面系統的偉大思想原理,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為共產黨人奠定了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的理論基礎。然而這一切都不是人的主觀臆斷,而是基於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縝密科學分析,正如恩格斯所說:“現代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的信心,正是基於這個以或多或少清楚的形式和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印入被剝削的無產階級的頭腦中、可以感觸到的物質事實,而不是基於某一個蟄於書齋的學者的關於正義和非正義的觀念。”

正是由於馬克思這一系列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闡明的、完整的系統的、至今仍然是最全面最深刻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改變了一個世界,“創造了一個時代”。所以,馬克思是一個超越時代的洞察者,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開創者,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先驅。他的“思想寶庫”就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燈塔照亮全世界,成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行動指南和鬥爭綱領,他對人類、對社會、對世界、對時代的貢獻都是無與倫比的。時至今日,近兩個世紀過去,我們仍然在懷念他,仍然把他作為“老祖宗”來紀念,並把他的思想科學地用於對現實的解釋和指導。這說明馬克思主義永遠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由於反動政府的迫害、極端貧困的生活以及十分繁重的理論和實際工作,馬克思的身體健康遭受了嚴重損害。1883年3月14日下午兩時三刻,馬克思坐在自己工作的安樂椅上與世長辭。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倫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馬克思時,用英語發表的講話指出:“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的特殊的運動規律。……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不是主要的。……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776頁)馬克思這位“千年偉人”,他的名字永遠傳頌,他的思想光焰不滅,他的事業輝煌永續!

“迴歸馬克思,讓歷史再度沸騰起來”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鉅變、社會主義運動跌入谷底的時候,就有人認為“社會主義的崛起是20世紀最大的不幸”,就有人斷言“馬克思的‘兩個必然’已經過時 ”,就有人宣稱“21世紀將是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那段時間,信仰的缺失、信念的動搖、思想的迷茫和困惑,使人感到整個世界確實需要真正的“主義”“理論”和“旗幟”來引領,確實需要“信仰”“信念”和“信心”來支撐。其實,自從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總是不斷有人詛咒、詆譭和攻訐馬克思。應該說,他是那個時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衊的人。

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是無情的。馬克思為人類歷史留下的不可磨滅的思想遺產和精神財富,從來就沒有人能夠在世界範圍裡阻止它的傳播。馬克思關於“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的教導已經傳遍世界各個角落,人們是不會忘記他的!

比如,從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馬克思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就先後召開過四次。即1995年為紀念恩格斯逝世100週年在巴黎召開的有1500多名學者參加的“世界第一屆馬克思大會”;1996年在美國紐約召開的有1500多名學者參加的“世界社會主義大會”;1996年在倫敦召開的有6000多人參加的盛況空前的“96倫敦馬克思大會”;1998年,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名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參加的、在巴黎召開的“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50週年國際大會”。

巴黎會議的開幕詞說:“迴歸馬克思,讓歷史再度沸騰起來。”“馬克思主義沒有死,馬克思仍然活著”。這些話語是多麼震撼人心!正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鄧小平同志堅定地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越來越多。”也就是在這個時刻,從英國廣播公司和路透社傳出一則轟動世界的消息,宣告馬克思被評為“千年第一思想家”。這也說明全世界人民都覺得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革命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都相信他是馬克思主義的“老祖宗”,他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永遠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強有力的工具”,“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而真理的力量是強大無比、永遠都會穿越時空的。這以後,在世界各地時有紀念馬克思這位“千年偉人”的盛會和盛況,這是歷史和時代的必然。我想,只要資本主義的主要矛盾和頑疾依舊存在,馬克思的聲音就不會消失,並且會越來越響亮,越來越強大。

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我們:“世界社會主義實踐的曲折歷程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一旦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就會土崩瓦解。共產黨人如果沒有信仰、沒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必然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至理名言,振聾發聵!

準確理解“兩個決不會”思想,做堅定而清醒的共產主義者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說:“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中國已經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有了前進的路標: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此時此刻,我們不僅要特別警惕那些早就此起彼伏的什麼“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等各種西方話語的乘勢來襲,而且要正確理解馬克思關於“兩個決不會”的思想。

馬克思“兩個決不會”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歷史發展過程的曲折性。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表明,新舊兩種社會形態的更替決不是一帆風順筆直平坦的,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主義社會是如此,社會主義社會要完全代替資本主義社會也是如此。因此,我們要準確理解馬克思關於“兩個決不會”的思想,既要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充滿必勝的信心,做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又要充分估計社會主義完全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把自己國家的事情辦好,做清醒的共產主義者。對此,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曾經意味深長地說,社會主義制度鞏固和發展的過程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奮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必須全面把握馬克思提出的“兩種設想”:即社會主義革命應當在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至少在歐洲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才能取得勝利的“共同勝利論”;以及以東方經濟落後國家為考察對象以後,提出的“‘東方社會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論”。要清楚地看到,馬克思主義不可能為全世界各國的革命提供一種模式和現成答案,無產階級革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須把馬克思主義與各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做好長期奮鬥的思想準備,進而在自己的思想上築牢馬克思關於“兩個必然”的思想理論根基,為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而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堅持馬克思主義,就要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當然,“迴歸馬克思”“不忘老祖宗”,不等於也不可能把歷史倒退到馬克思所處的時代,不等於也不應該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神秘化、神聖化,更不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和解決所有問題的現存答案,而是要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克思主義,不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同時不拘泥於用馬克思的個別論述來裁決活生生的現實。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學說,馬克思最反對把自己的理論教條化,而總是根據變化了的社會現實情況不斷地修改、補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論,“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去實際地運用自己的思想原理。總之,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來對待馬克思主義,讓馬克思主義植根於偉大的社會實踐之中,更好地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

馬克思曾經說過:“每個社會時代都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造出這樣的人物來。”馬克思就是十九世紀創造的偉大人物。歷史在發展,社會在前進。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自誕生之日發展到今天,歷經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艱難曲折的過程。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更是跌宕起伏。其自19世紀上半葉在西歐興起,到19世紀下半葉馬克思的故鄉德國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心;20世紀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心開始東移俄國;至20世紀下半葉,中國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的中心。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跨越這個歷史階段,要改變這種國際地位,需要上百年的建設、改革和發展時間。上世紀初以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實行改革開放,開闢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及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分別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和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一脈相傳的紅色基因。我們堅信:在新時代中國這個宏大的舞臺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一定會傳承馬克思的遺志和事業,演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威武雄壯的活劇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今天,我們紀念馬克思,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或者說,現階段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這是毫無疑問的。

當前,中國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一帶一路”正贏得沿線國家越來越多的認同和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中國的努力下成為廣泛共識。有著13億多英雄中國人民的新時代中國,正在為世界文明發展提供新方案,作出新貢獻。而做好這一切,就是對馬克思這位“仍然活著”的“千年偉人”的最好紀念。

近日報載:在德國特里爾市,離馬克思故居不遠的廣場上豎起了一座5.5米高重達2.3噸的馬克思雕像。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給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領袖的最好饋贈和永久紀念。這使全世界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相信馬克思主義的人們為之振奮,倍感欣慰。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影響是世界性的、經久不衰的!


“為人類的幸福而工作”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就誕生在特里爾市一個律師的家庭裡。在這裡,他度過了17年的孩提時代。應該說,18歲以前的馬克思雖說好像一個紈絝子弟或者說“問題少年”,但在很多方面,年輕的馬克思卻已經顯現出與眾不同。如,他酷愛學習,勤于思考,具有超越時代的縝密洞察力,重視精神層面的知識積累,對費爾巴哈、黑格爾等的學說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再如,他從小具有真性情且敢於反抗,特別討厭圓滑之類的性格,有時甚至會參與一些“鬥毆”的事情,有如新銳騎士,正如他在一首詩中所說:“面對著整個奸詐的世界,我會毫不留情地挑戰,讓世界這龐然大物塌倒……”。又如,學生時代的馬克思具有厚實的文學藝術修養,是一位浪漫的抒情詩人,也許正因為如此,他撰寫的《共產黨宣言》是一曲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暢想曲,文采飛揚,讀後使人激情澎湃,心曠神怡。更為重要的是,他年紀輕輕,就懷有雄心大志,17歲中學畢業論文就語出驚人,要“為人類的幸福而工作”。他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的少年壯志,曾經感染激勵了多少青年人和有志者啊!

馬克思生命的重要轉折點大概是在1837年。此時,馬克思與康德的新唯心主義決裂,開始接受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在資產階級氛圍濃郁的普魯士,他一方面看到德國軍隊的強大和資本主義驚人的生產力,另一方面看到資本世界的權貴逐漸壟斷話語權,而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流浪漢,貧富懸殊觸目驚心。就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馬克思潛心學習,皓首窮經,深沉地思考,從商品這個社會最簡單的細胞入手,向資本主義這隻龐大的巨獸發起進攻,並且始終充溢著旺盛的獨特的鬥爭精神、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

“兩個偉大發現”:超越時代的洞察者和批判者

馬克思終其一生都在觀察歷史的和現實的世界,都在研究批判能夠產生剩餘價值的資本。

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社會的歷史(從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會解體以來)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而“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資本論》)“資本是死勞動,像吸血鬼一樣,必須吸收活的勞動,方能活得起來,並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是大。”“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是過去支配現在,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是現在支配過去。在資產階級社會里,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著的個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共產黨宣言》)

“唯物史觀”這個偉大的“發現”,深刻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說明“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定的基礎……”也就是說,只有從社會的經濟基礎出發,才能科學地說明和揭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而無產階級只有通過一系列發展階段,採用各種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使自己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自由,發展生產力,消滅私有制,才能最終解放自己,這就是無產階級的“初心”和“歷史使命”。而馬克思的另一個偉大“發現”即“剩餘價值學說”,則深刻地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第一次說明了人類勞動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意義,第一次揭開了階級社會人剝削人的秘密,第一次闡明瞭剝奪者被剝奪的必然趨勢。作為勞動者,其“初心”是要獲得勞動的權利、休息的權利、公平享受勞動成果的權利。而作為共產黨人,就是要消滅剝削,消滅壓迫,消滅階級,為勞動者階級的徹底解放而不懈奮鬥。

正是由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這兩個偉大的發現,馬克思向全世界宣言:“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產黨宣言》)而我們進行的“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而“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兩個必然”以及“兩個徹底決裂”等一系列天才的、周詳全面系統的偉大思想原理,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為共產黨人奠定了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的理論基礎。然而這一切都不是人的主觀臆斷,而是基於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縝密科學分析,正如恩格斯所說:“現代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的信心,正是基於這個以或多或少清楚的形式和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印入被剝削的無產階級的頭腦中、可以感觸到的物質事實,而不是基於某一個蟄於書齋的學者的關於正義和非正義的觀念。”

正是由於馬克思這一系列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闡明的、完整的系統的、至今仍然是最全面最深刻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改變了一個世界,“創造了一個時代”。所以,馬克思是一個超越時代的洞察者,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開創者,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先驅。他的“思想寶庫”就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燈塔照亮全世界,成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行動指南和鬥爭綱領,他對人類、對社會、對世界、對時代的貢獻都是無與倫比的。時至今日,近兩個世紀過去,我們仍然在懷念他,仍然把他作為“老祖宗”來紀念,並把他的思想科學地用於對現實的解釋和指導。這說明馬克思主義永遠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由於反動政府的迫害、極端貧困的生活以及十分繁重的理論和實際工作,馬克思的身體健康遭受了嚴重損害。1883年3月14日下午兩時三刻,馬克思坐在自己工作的安樂椅上與世長辭。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倫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馬克思時,用英語發表的講話指出:“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的特殊的運動規律。……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不是主要的。……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776頁)馬克思這位“千年偉人”,他的名字永遠傳頌,他的思想光焰不滅,他的事業輝煌永續!

“迴歸馬克思,讓歷史再度沸騰起來”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鉅變、社會主義運動跌入谷底的時候,就有人認為“社會主義的崛起是20世紀最大的不幸”,就有人斷言“馬克思的‘兩個必然’已經過時 ”,就有人宣稱“21世紀將是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那段時間,信仰的缺失、信念的動搖、思想的迷茫和困惑,使人感到整個世界確實需要真正的“主義”“理論”和“旗幟”來引領,確實需要“信仰”“信念”和“信心”來支撐。其實,自從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總是不斷有人詛咒、詆譭和攻訐馬克思。應該說,他是那個時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衊的人。

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是無情的。馬克思為人類歷史留下的不可磨滅的思想遺產和精神財富,從來就沒有人能夠在世界範圍裡阻止它的傳播。馬克思關於“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的教導已經傳遍世界各個角落,人們是不會忘記他的!

比如,從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馬克思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就先後召開過四次。即1995年為紀念恩格斯逝世100週年在巴黎召開的有1500多名學者參加的“世界第一屆馬克思大會”;1996年在美國紐約召開的有1500多名學者參加的“世界社會主義大會”;1996年在倫敦召開的有6000多人參加的盛況空前的“96倫敦馬克思大會”;1998年,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名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參加的、在巴黎召開的“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50週年國際大會”。

巴黎會議的開幕詞說:“迴歸馬克思,讓歷史再度沸騰起來。”“馬克思主義沒有死,馬克思仍然活著”。這些話語是多麼震撼人心!正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鄧小平同志堅定地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越來越多。”也就是在這個時刻,從英國廣播公司和路透社傳出一則轟動世界的消息,宣告馬克思被評為“千年第一思想家”。這也說明全世界人民都覺得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革命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都相信他是馬克思主義的“老祖宗”,他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永遠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強有力的工具”,“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而真理的力量是強大無比、永遠都會穿越時空的。這以後,在世界各地時有紀念馬克思這位“千年偉人”的盛會和盛況,這是歷史和時代的必然。我想,只要資本主義的主要矛盾和頑疾依舊存在,馬克思的聲音就不會消失,並且會越來越響亮,越來越強大。

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我們:“世界社會主義實踐的曲折歷程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一旦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就會土崩瓦解。共產黨人如果沒有信仰、沒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必然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至理名言,振聾發聵!

準確理解“兩個決不會”思想,做堅定而清醒的共產主義者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說:“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中國已經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有了前進的路標: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此時此刻,我們不僅要特別警惕那些早就此起彼伏的什麼“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等各種西方話語的乘勢來襲,而且要正確理解馬克思關於“兩個決不會”的思想。

馬克思“兩個決不會”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歷史發展過程的曲折性。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表明,新舊兩種社會形態的更替決不是一帆風順筆直平坦的,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主義社會是如此,社會主義社會要完全代替資本主義社會也是如此。因此,我們要準確理解馬克思關於“兩個決不會”的思想,既要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充滿必勝的信心,做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又要充分估計社會主義完全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把自己國家的事情辦好,做清醒的共產主義者。對此,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曾經意味深長地說,社會主義制度鞏固和發展的過程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奮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必須全面把握馬克思提出的“兩種設想”:即社會主義革命應當在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至少在歐洲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才能取得勝利的“共同勝利論”;以及以東方經濟落後國家為考察對象以後,提出的“‘東方社會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論”。要清楚地看到,馬克思主義不可能為全世界各國的革命提供一種模式和現成答案,無產階級革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須把馬克思主義與各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做好長期奮鬥的思想準備,進而在自己的思想上築牢馬克思關於“兩個必然”的思想理論根基,為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而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堅持馬克思主義,就要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當然,“迴歸馬克思”“不忘老祖宗”,不等於也不可能把歷史倒退到馬克思所處的時代,不等於也不應該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神秘化、神聖化,更不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和解決所有問題的現存答案,而是要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克思主義,不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同時不拘泥於用馬克思的個別論述來裁決活生生的現實。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學說,馬克思最反對把自己的理論教條化,而總是根據變化了的社會現實情況不斷地修改、補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論,“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去實際地運用自己的思想原理。總之,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來對待馬克思主義,讓馬克思主義植根於偉大的社會實踐之中,更好地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

馬克思曾經說過:“每個社會時代都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造出這樣的人物來。”馬克思就是十九世紀創造的偉大人物。歷史在發展,社會在前進。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自誕生之日發展到今天,歷經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艱難曲折的過程。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更是跌宕起伏。其自19世紀上半葉在西歐興起,到19世紀下半葉馬克思的故鄉德國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心;20世紀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心開始東移俄國;至20世紀下半葉,中國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的中心。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跨越這個歷史階段,要改變這種國際地位,需要上百年的建設、改革和發展時間。上世紀初以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實行改革開放,開闢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及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分別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和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一脈相傳的紅色基因。我們堅信:在新時代中國這個宏大的舞臺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一定會傳承馬克思的遺志和事業,演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威武雄壯的活劇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今天,我們紀念馬克思,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或者說,現階段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這是毫無疑問的。

當前,中國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一帶一路”正贏得沿線國家越來越多的認同和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中國的努力下成為廣泛共識。有著13億多英雄中國人民的新時代中國,正在為世界文明發展提供新方案,作出新貢獻。而做好這一切,就是對馬克思這位“仍然活著”的“千年偉人”的最好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