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夫出了个上联难倒状元,无人能对,400年后另一个船夫对了出来

船夫出了个上联难倒状元,无人能对,400年后另一个船夫对了出来

古时候,科举考试是读书人改变自身命运的主要方式,很多家境贫困的学子往往背靠寒窗,一读就是十年,最终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达官显贵。当然有的进入仕途以后,想要大展宏图,从而名利双收,但有的却视功名如粪土。

船夫出了个上联难倒状元,无人能对,400年后另一个船夫对了出来

比如说明初时期的高启,论学问恐怕当时没人比得过他,但他却非常厌烦官场生活,很多人都觉得他是读书人中的“奇葩”。当然明朝可绝对不止高启这一个奇葩,这不,百年以后又出了一个,叫作罗洪先。

船夫出了个上联难倒状元,无人能对,400年后另一个船夫对了出来

熟悉明史的朋友肯定知道罗洪先这个人,毕竟只有他才能这么任性。先来说说他的父亲罗循,当时也在朝廷做官,位居武选郎中。罗循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为人正直,他觉得不对的事情肯定不会做,不管会不会有损自己的政治利益。当时太监刘谨大权在握,而他还安排了十多个亲信到兵部来,但这些人明显不合格,于是罗循就直接将他们清退了。

船夫出了个上联难倒状元,无人能对,400年后另一个船夫对了出来

罗循身居官场多年,他当然也知道其中的利弊,得罪刘谨肯定会遭到报复。不过此后刘谨垮台,他因为这件事还得到皇帝的表扬,当然这是后话。再来说说罗洪先,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罗循这么刚正不阿,儿子当然也不例外。

因为父亲在朝为官,罗洪先受其影响,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接受教育,他人聪明也肯用功,所以才学进步很快。当时罗洪先和同龄人不同,他没有想着入朝为官,而是想当一名学者。

船夫出了个上联难倒状元,无人能对,400年后另一个船夫对了出来

但长大以后罗洪先也没能逃出所以读书人的命运,参加了科举考试。由于能力出众,他在乡试中脱颖而出。三年以后,他又去京参加考试,结果高中状元。由此他也和父亲一样,去朝廷当官,在翰林院干了几年,负责修撰历史。

此后皇帝开始不务正业了,他在享受皇权的同时,开始谋求长生秘术。于是找了一帮道士,在宫里捣鼓仙丹妙药,终日不理朝政。当时很多大臣劝了又劝,也没能挽回局面。而这一切,罗洪先心知肚明,由此对仕途之路非常怀疑和失望。本来他对当官就没大多兴趣,于是干脆就辞官回家,过几天安逸日子。

船夫出了个上联难倒状元,无人能对,400年后另一个船夫对了出来

罗洪先的家在江西,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去九江游玩,顺道看看江上的风景。几个人一合计,就租了一条船,让船夫带着他们去江上逛逛。文人聚会少不了切磋学问,于是几个人就开始对对子。船夫得知罗洪先就是当今状元,不免心生敬佩,而他也读过几年书,就想和其切磋一下。于是他就出了一个上联: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帆,下九江,还有十里。

船夫出了个上联难倒状元,无人能对,400年后另一个船夫对了出来

显然这船夫还是有些功底的,将数字和当时的情景一结合,就说出了上联。而罗洪先不可能不接招,但是硬着头皮想了很久,及时没有头绪,一时间气氛非常尴尬。船夫见此倒也没为难他,只不过叹了口气,显然对这状元有些失望。

船夫出了个上联难倒状元,无人能对,400年后另一个船夫对了出来

几个人不久便悻悻离开,仿佛再也不想到这江边来,而这上联也就一直没让能够对得出。直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时有货船开往九江。途中就有人提到这个故事,而这时其中的一位船夫听到了,便想试一下。不多久,他就脱口而出:十里途,九丈香,八七六五号轮,仍沿四三零旧道,行二日,胜似一年。众人一听,不由得拍手称快。想不到当初的状元都没对出来的上联,却让这一船夫对了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