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列明:改革開放成就了貝達藥業|致敬改革·僑·40人

文|《浙商》全媒體記者 謝慶

音頻剪輯|汪菁璐

[編者按]浙江是全國重點僑務大省。幾十年來,一批又一批的浙江人踏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出國門,攜“浙江製造/中國製造”奔赴世界各地,創業謀生。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浙商》雜誌、浙江省僑聯共同推出“致敬改革·僑·40人”系列報道,挑選有代表性的40個(國家)華僑通過改革開放的視角講述浙江人勇闖海外的故事,或者回鄉創業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故事。

今天推出的第二篇,是關於貝達藥業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丁列明的故事。

丁列明致敬改革來自浙商雜誌

貝達藥業,這個集諸多光環於一身的企業,算得上是浙江的驕傲。其研發的埃克替尼是我國第一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時任衛生部部長的陳竺院士將其譽為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2016年,埃克替尼獲我國化學制藥行業和浙江企業界首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近日,在中國僑聯、浙江省僑聯、杭州市僑聯共同主辦的“2018僑界創業創新峰會”上,《浙商》記者再次見到了貝達藥業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丁列明。如今的貝達藥業,團隊快速成長,已近1200人,其中研發人員300多人,擁有30多位海歸博士,6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6名入選浙江省“千人計劃”。

“正因為有改革開放,才有了今天的貝達藥業。”丁列明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丁列明:改革開放成就了貝達藥業|致敬改革·僑·40人

丁列明

“時時刻刻都盼望著回到祖國”

1979年上大學的丁列明一再跟記者強調,他趕上了好時代,正因為改革開放,他才有機會上大學並赴海外留學。“我1992年到美國留學後,於1997年首次回國。時隔5年,卻深刻感受到國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候,我在美國做醫生,但時時刻刻都盼望著回到祖國的懷抱,以自己的學識報效祖國。”

2002年夏,機會來了。由張曉東、王印祥等博士設計合成的一款靶向藥物獲得出色的實驗室數據。初創團隊就下一步如何開發展開討論。新藥研發週期長、投入大、風險高,業界一直有10年時間、10億美元的“雙十”之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難在美國完成其開發並上市的全過程。充其量,在取得某個階段性成果後,找個大藥廠,賣個好價錢。這個時候,大家自然想到了祖國。在中國,當時靶向抗癌藥還是一片空白,沒有一個上市產品,也沒有公司開發。經過熱烈討論,大家很快形成了共識:“回祖國去創業,讓中國患者有自己的抗癌藥!”此時,距丁列明出國恰好10年。

“從內心來講,還是希望回到中國,把自己所學用到中國的科研和經濟建設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丁列明回憶說。

丁列明清晰地記得,那是2002年8月13日,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機場。他告別拼搏奮鬥了10年的美國,帶著創新藥項目登上泛美航空公司的班機回國。“從一開始,我就是全職回國。”丁列明放棄的是10年打拼實現的“美國夢”,選擇的是艱難的新藥研發之路。

九年後,埃克替尼(商品名:凱美納)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證書,成為中國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創新藥。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桑國衛院士稱讚埃克替尼的研製成功,代表中國醫藥行業從仿製到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轉折。

“做國人用得起的抗癌藥”

“做創新藥,貴在堅持。在困難的時候要堅持,在成功的時候更要持之以恆,”丁列明此言源自他的親身經歷,“2011年,就在我們馬上就要拿到新藥證書的時候,一家跨國製藥公司派代表來到公司,出資2.5億美元希望收購我們的研發成果,我們很果斷地拒絕了。”誘惑面前的定力尤為難得。

“做國人用得起的抗癌藥。”這是丁列明與合作伙伴的初衷。凱美納上市時,貝達藥業最終把凱美納的價格定在了同類競爭產品的60%至70%。同時,他們與中國藥促會合作,推出後續免費用藥項目,即連續使用6個月且治療有效的患者,可申請後續免費用藥。截至2018年10月,貝達藥業已累計向6萬多名患者贈藥近353萬盒,市場價值80多億元。


丁列明:改革開放成就了貝達藥業|致敬改革·僑·40人

“當年開展贈藥項目,就是為了減輕患者長期治療的經濟負擔,讓更多的患者用得起、用得上我們自主研發的創新成果。我們算過,迄今為止,我們贈藥80億多元,而銷售額為55億多元,贈藥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銷售額。用藥時間最長的一名患者是2007年臨床試驗時開始用藥的,直到現在還在用藥。這一方面說明埃克替尼的療效好,另一方面說明了我們企業的擔當。”丁列明說,好消息是,2017年凱美納終於進入國家醫保目錄,“這樣就能實現病人、企業和國家的共贏”。

“每個人都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這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丁列明認為,改革開放後,國家越來越注重民生,醫藥市場在急劇擴大。同時,改革開放讓自主創業、民營企業和高科技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人才在這個過程中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研發新藥,動輒10年甚至數十年,必須沉下心,埋頭苦幹,克服種種困難。因此,每當困難當前,前進維艱時,丁列明安慰自己,也安慰同伴:“容易的事不會留給我們來做,就是因為這事太難,我們才有機會。”

2017-2018年,丁列明先後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全國“僑創二十傑”、最具影響力醫藥創新企業領軍人物獎、首屆浙江傑出創新人才獎、首屆全球浙商金獎、浙江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僑界傑出人物等榮譽。作為醫藥創新領軍者,他將貝達藥業打造成浙江鼓勵科技創新的一張金名片,為我國醫藥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繼凱美納之後,貝達藥業目前共有在研新藥項目30餘項,其中8項已經進入臨床研究階段,3項已經進入Ⅲ期臨床階段。

最後,丁列明再次向記者強調,是改革開放給了他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因為改革開放,我才有機會上大學,有機會走出國門,有機會回來創新創業。沒有改革開放,創新、創業都是不可想象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