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浙商看好中國高質量發展轉型機遇:產業迴歸 資本回歸 總部迴歸

新華社杭州11月15日電 題:產業迴歸 資本回歸 總部迴歸——海外浙商看好中國高質量發展轉型機遇

新華社記者 方問禹、屈凌燕、魏一駿

走出國門,腳步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傾情迴歸,200多萬海外浙商因勢而動,“走回來”反哺家鄉,更在中國高質量發展轉型中找到發展機遇。

“浙商迴歸”漸成洪流

漫步平湖國際進口商品城,一整片歐洲建築裡,日用品、食品、服裝鞋帽等多門類、3萬多種進口商品琳琅滿目,其中大多數是陳堅帶隊從國外直接採購而來。

29歲出國,輾轉澳大利亞、匈牙利、荷蘭、葡萄牙,他背靠浙江輕工產品製造和流通基地,外貿生意越做越大,在葡萄牙開辦了第一家中國人的進出口商貿公司。

平湖國際進口商品城是陳堅從葡萄牙迴歸國內市場,在浙江投資的第一個大項目。他說,從生產轉型到消費升級,中國轉向高質量發展,給全球資本帶來發展機遇。

2018年底,計劃募資100億元、首期封閉規模80億元的“浙商成長基金”正式成立並開始運營,這個基金是浙江省轉型升級提供產業與資本對接的新平臺。

“產業迴歸、資本回歸、總部迴歸,在外浙商反哺家鄉渠道越來越通暢,同時也幫助家鄉的浙商企業更好在全球化中獲取資源。”基金髮起方、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CEO梁信軍表示,產業與資本融合,浙商在逐步嫁接全球資源,尋找中國轉型發展新機遇。

13日開幕的第五屆世界浙商大會上,現場簽約項目124個,總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創歷屆世界浙商大會之最。項目主要涉及高端裝備製造、軟件信息、生物醫藥等,其中單體投資超過50億元的項目達到13個。

“750萬遍及全球的浙商推動著社會經濟發展,如今浙江以及全國經濟顯現出來的韌性和發展潛力,吸引了更多海外浙商投資國內。”浙江省工商聯黨組書記陳浩說。

“走出去”也要能“走回來”“走進來”

走進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裡的專利牆上掛滿了150餘項國際國內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證書。

“無論走到哪裡,始終覺得根在中國。”當年的溫州企業家李康平曾經遠走海外,如今又回國開創國內人工耳蝸先河。諾爾康董事長李方平表示,無論“走出去”或者“走回來”,始終以創業者身份心繫中國。

出生於浙江一個小山村的丁列明是成功“走出去”的代表,他是畢業於美國阿肯色大學的醫學博士、病理科執業醫師,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但他始終覺得缺點什麼。“在美國,最好的結果是研發的藥品被大的製藥公司買走,而對於當時的中國,一款抗癌新藥研發成功就是填補空白,能夠拯救更多老百姓的生命。”

2002年,丁列明毅然回國在杭州創辦貝達藥業,帶領團隊經過十年艱苦攻關,成功研發我國首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被譽為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讓我國成為繼美、英之後,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靶向抗癌藥的第三個國家,至今已造福20多萬名患者,累計銷售超60億元。

在第五屆世界浙商大會上,浙江省委表示,以更高的站位、更開明的理念、更開放的姿態,支持浙商“走出去”創業發展,倡導在外浙商“走回來”反哺家鄉,歡迎全球各地企業“走進來”投資興業。

為僑服務全球通 營商環境助力放心投資

11月13日,在第五屆浙商大會現場,浙江創新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海外版——為僑服務全球通平臺。針對海外僑胞辦事需頻繁回國、耗時多、成本高等問題,該平臺依託僑團組織設立海外服務點,“最多跑一次”“進一個門”“上一張網”辦理涉僑事務,讓華僑享受到浙江改革紅利。

自2014年開始創業,到2016年簽約第一家客戶,致力於通過信息化手段幫助航空業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杭州派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正駛上發展的快車道,尤其是2018年實現收入3倍以上增長,並獲評浙江省領軍型創新創業企業。

“在這裡能安心做研究,安心做產品。”派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薇說,作為一家初創型公司、高科技企業,能在杭州未來科技城感受到“店小二式”的服務。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479億元。其中,新增減稅1213.4億元,新增社保費降費265.6億元。前三季度,浙江新增減稅降費額佔全國的比重為8.3%,高於浙江在全國經濟總量的佔比。

浙商好、浙江才會好,浙江好、浙商會更好。在營商環境已經領跑的情況下,浙江省委、省政府近年著力進一步做強優勢,改善營商環境。

2016年來,浙江省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把審批服務“優”起來,這項浙江經驗逐步走向全國。今年初,浙江省全面開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活動,進一步把民營企業信心“提”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