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天下紛爭,用《隋唐演義》裡的話說是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
自王薄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寧可與隋朝官軍拼命也不願再受壓榨的老百姓就如干柴,只待燎原的點點星火。
第一顆火星是李密,一個天生的叛逆者。
李密家族是關隴集團核心家族之一,勢力和地位不在李淵家族之下,也是攪動隋末風雲最為關鍵人物。新舊唐書都把李密排在除宗室之外的列傳第一位,且都是單獨成篇,要是換司馬遷,可能就像項羽一樣能享受帝王本紀待遇。
李密同李淵一樣,都是楊堅、楊廣父子廢察舉、興科舉而感受到威脅的門閥士族,取楊廣而代之是他們的基本政治訴求,並且終於在楊廣三徵高句麗後找到了這個機會。
李密首先追隨楊玄感起兵反隋,但楊玄感志大才疏,不到三個月就兵敗身死。這三個月,楊玄感沒有完成任何一個戰略意圖,沒有佔領任何一個重要區域。名將楊素竟然有這麼個笨蛋兒子,真是意想不到。
作為楊玄感的謀士,李密的建議沒有得到採納。如果按李密建議,封鎖遼西走廊,真有可能讓楊廣死在遼東。
李密成就了瓦崗,也毀了瓦崗。
李密兵敗後被俘,用計逃脫,四處漂泊隱居數年,直到被瓦崗寨翟讓發現,才開始了他的人生巔峰旅途。這時,李密三十四歲,正當壯年。
翟讓對李密言聽計從,各路義軍紛紛被李密招降,攻克金堤關、滎陽城,陣斬隋朝名將張須陀,瓦崗軍聲勢大振,戰略形勢極佳。
在李淵起兵反隋之前半年,李密率軍下了瓦崗寨,開始了正式反隋的征程。克興洛倉,把楊廣積存的軍糧分發給幾十萬百姓;再大敗隋將劉長恭討伐軍,劉長恭僅以身免。
之後李密就一路犯錯誤。
不智,接受翟讓讓位,當上瓦崗一把手。李密入瓦崗僅一年,內部威望不深,這個行為把一批人推到了對立面;
不義,無故暗殺翟讓,瓦崗眾人離心。洛陽城下,李密與隋朝守將王世充對抗數月,怕翟讓重新上位,借酒宴之機暗殺了翟讓,消滅了翟讓親信。雖然主要將領徐世績、單雄信等人仍然服從李密的指揮,但瓦崗軍已經人人自危;
不仁,對瓦崗舊人沒有刻意籠絡,對新人賞罰不明。李密殺了翟讓之後勢力膨脹的很快,但除了王伯當之外,一直沒有培養出更多的嫡系和親信,彷彿那時起,李密就覺得自己的地位已經高人一等了,這是李密最致命的錯誤;
不明,戰略方面,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力量在洛陽堅城之下。之前其他人勸諫精兵突襲長安和稱帝兩個建議都被他拒絕,雖然投奔的人不少,地盤也越來越大,但洛陽始終還在王世充手中。
前前後後,李密在洛陽城下浪費了一年半的時間,直到楊廣死掉、宇文化及北上也沒能攻下洛陽。與楊玄感一樣,李密的戰略目標也是一個也沒有實現。
終於,在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的連續攻擊下,李密支撐不住了,被王世充大敗於邙山腳下。
兵敗如山倒,瓦崗也一同倒下,單雄信投降王世充,徐世績、秦瓊、程知節等人降唐,瓦崗徹底煙消雲散。
李密就屬於那種上位之前勤勤懇懇,上位過程不擇手段,上位之後高高在上,這是標準的小人行徑,身份再尊貴、能力再強也是小人。這種小人不能失敗,一旦失敗一切都將離他而去。
李密兵敗後降唐又叛唐,被唐軍殺掉,年三十七歲。
但無論如何,李密是消耗隋王朝元氣最多的一個,而且險些成功。
第二顆火星是竇建德,一個標準的民變領導者,格局太小。
農民、地方小官吏、小軍官出身的竇建德是個奇人,從帶著數百人起兵造反開始,先勝宇文化及,再俘李神通、徐世績,交好突厥,大勝羅藝,一直到擁兵數十萬,虎踞河北,自立為夏王。
竇建德為人豪爽、寬厚、大方、不追求生活享受,很得士兵愛戴,擁有民變領導者全部的優秀品質,但也有格局小的致命弱點。
具體體現一,造反決心不足。
竇建德割據河北後,不知道自己應該何去何從。對前隋皇室表示懷念,對李淵勢力表示友好,和王世充勢力打打和和,和突厥也是友好相處,好像是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滿足於割據一方,等天下安定投降了事;
具體體現二,耳根子太軟。
竇建德不是老好人,而是有選擇的聽。對於逆耳忠言前期還能聽得進去,後期對舉報造反的聽一個信一個。殺了諍臣宋正本,殺了大將王扶寶,在救援王世充、與李唐為敵戰略戰術上猶豫不決,最後斷送了自己性命。
《舊唐書》對竇建德的評價是“愎諫”二字,剛愎自用、不聽勸諫。竇建德既無格局、視野,也聽不進良言相勸。這種底層爬上來的小人物,從自以為了不起、不聽勸諫那一天起,就離死不遠了。
竇建德援助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俘虜,在長安被李淵斬首,年四十八歲。
竇建德統治河北期間,老百姓還沒遭什麼罪,底層將領對他也很敬重,後來舊部劉黑闥打老竇的旗號重新反唐,聲勢也是不小。
還有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等點點星火。
佔據隴西地區的薛舉是第一個被李唐消滅的勢力,老天彷彿在幫李世民,薛舉病亡,否則西秦霸王薛舉、萬人敵薛仁杲父子會給李世民帶來更大的麻煩。短短一年,李世民敗俘薛仁杲,李唐勢力再無後顧之憂。這種勇悍好殺之輩,是走不遠的;
和薛舉類似的是劉武周,佔據了李唐的大本營晉陽,以擄掠為生,不得民心。被李世民擊敗,又投奔突厥,被突厥所殺。這人要是得勢,估計要搶後世石敬瑭兒皇帝的位置;
王世充佔據了洛陽這座堅城,和李密兩年征戰保住了東都洛陽,為隋朝立下大功。擊敗李密後繼承了李密的地盤和將領,王世充自以為可以當曹操、司馬懿,沒想到自己還不如董卓,被李世民擊敗俘虜,在長安被仇人所殺;
其他杜伏威、李子通、沈法興、朱粲、蕭銑等人雖一時稱霸一方,但實力不強,或自相殘殺、或擇主投奔、或束手待斃,李唐終歸一統。
這場豪門士族、地方豪強、前隋官吏以及民變首領的淘汰賽中,李唐笑到了最後。
如果李淵不起兵反隋,應該是王世充機會最大,不急稱帝,在洛陽防禦和消耗竇建德,西進關中佔據長安,東西兩京聯接。只要能扛住薛舉勢力的進攻,王世充沒準真的能當曹操、司馬懿,隋朝也能多傳個一兩代。
當然,王世充並非雄才大略,能走多遠尚未可知。
其次是蕭銑,佔據最佳位置,但只能算是守土之犬,也沒有大出息。
其他碌碌之輩,更是毫無機會。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閱讀更多 理工男讀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