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古老的建筑,口口相传的语言,历经岁月变迁的文字,这些都是它的载体。

街头巷尾的叫卖声是文化;

沿街皮匠铺的修补手艺是文化;

陈列在玻璃柜里的缺角破碗是文化;

就连街边行人看到访客之后挥手的那个手势也是文化;

而这些东西从古代流传到现在,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元素,并在你面前展现,这应该就是传承了。

然,由于某些物品的特殊性,也隔阻了人们的口口相传,瓷器就是其中之一。


序幕

东汉时期,天下大乱,在民不聊生的社会里居然开始出现了瓷器文明。

战乱中的国家与人民似乎并没有因为这种事情而停止对文化的继续延伸,瓷器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

在中国陶瓷大家族中有这么一个成员,但是它很特别、很另类,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与众不同地位,它就是“

五大名瓷之首”——钧瓷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禹州古代钧窑遗址

这个享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的钧瓷,其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

钧瓷入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色彩的,是一体素净。

那七彩辉映、让人心旌动摇的绚丽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在窑内形成的,这就是窑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我们常说,每一个岁月静好的背后都有人在默默付出;

钧瓷也是如此,历史对它也不曾优待过。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01-

唐花釉·创烧之始

钧瓷始于唐代,最早的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

在神垕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了灰烬、匣钵片、瓷器残片等制陶瓷遗存。

唐窑残片与众不同、自成风格:

以罐、盘、碗、钵之类俱多;

釉色则以褐为主。

上有不规则彩斑,莹润典雅,耐人寻味,有烟云变化之美感——这就是唐花釉瓷。

有人称这叫“唐钧”是不合适的,因为当时还没钧瓷这个名称,彩斑釉色也不是真正的窑变。

但也可以说,萌生于唐代的“花釉瓷”利用釉的流动,

使它出现像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淋漓酣畅,大胆泼辣,似有意,似无意,似有形,似无形。

唐钧是窑变艺术的源头和前奏,是宋元钧瓷之源,是陶瓷发展史中跳不过去的一章,为北宋的钧瓷盛世提供了动力和源泉,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02-

宋钧·兴盛之期

那一年的北宋时期,社会还是相对稳定,为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唐代花釉瓷也是经过长时期的探索,窑变技艺已经日渐成熟,经自然窑变形成的绚丽釉色玉润晶莹,已绝非唐时花釉瓷所能比拟。

窑变釉以其惊心动魄的美丽震动了朝野,受到了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喜爱。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到了宋徽宗初年,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宋徽宗传下旨意,在禹州钧台附近建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这就为钧瓷艺术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机。

那时候的钧官窑可是专门为皇家烧制,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因而工匠们得以把最为动人心魄的窑变精品呈现出来。

这些工匠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建造了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双乳状火膛柴烧窑炉。

这种窑炉火网面积大,能使柴质快速燃烧、升温迅速、火苗柔和,窑内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窑变效果的形成。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仿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 任星航制

同时,也研制了科学的钧釉配方,铜红釉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中国陶瓷史》所述:

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钧红釉的创烧成功开辟了新的美学境界,对后代的陶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十年之间,宋钧官窑将钧瓷窑变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钧瓷艺术的辉煌。

北宋钧官窑虽然是缔造了钧瓷艺术的辉煌,但也成为钧瓷艺术进入衰败的起始。

-03-

元钧·劫难之刻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赵构渡江南逃,在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北宋灭亡。

长江以北落入金人统治之中,宋钧官窑自然烟消火灭,使钧瓷业遭受重创,工匠们在兵灾战火中亡命他乡,就将制钧技术带到了全国各地,宋钧官窑的历史也就划上了句号,对于钧瓷艺术来说,无疑是一场劫难。

在元朝统一中国后,为钧瓷的生存提供了相应的条件,钧瓷窑变艺术得以向全国传播延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于《中国陶瓷史》记载:

“钧瓷的烧造虽始于北宋,但钧窑之形成一个窑系,主要在元代。”

以禹州为中心,不但在河南有众多的窑口在仿制钧瓷,而且就连广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北、山西等地的仿钧制品达到了一定水平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是,元代钧瓷一般较为粗糙、胎骨厚重,不论造型还是釉色都根本无法和宋钧官窑相比,也无法和宋代民窑相比。

只是在仿钧过程中,出现过一些影响较大的窑口,而这些大规模的仿钧活动从元至清,一直都在进行,没有中断。

但说来说去,这些终究只是仿钧。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04-

战火无情,尚且器物

再后来,元末明初的一段时间内,地处中原的禹州受战祸兵灾之苦,几至十室九空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制瓷业(包括钧瓷)的停顿败落也就十分自然了。

就算到了入明之后,因为生活需要,生活日用瓷器的烧造得以逐渐恢复,但作为观赏瓷的钧瓷却没有复苏。

要说导致钧瓷断烧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唯一一条离不开的肯定是战争。

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加上上层社会的不重视,手工匠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在很长时期内钧瓷领域没有与技术相关的只言片纸存在。

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全靠家族或师徒口耳相传,一旦失传,高难度、复杂的制作技艺要恢复难度更大,令人望而却步,这些恐怕就是钧瓷从明至清断烧失传达数百年之久的几个主要原因了。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05-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在清光绪初年,神垕陶瓷工匠受古玩商人高价求购钧瓷的影响,试图恢复钧瓷烧制,但因难度太大,很多人一试即止。

在钧瓷恢复的后续五十余年时间里,禹州和全国一样,风雨飘摇,兵匪如蚁、旱涝频频,人民深受自然灾害和战乱之苦,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ps:战争,又是战争)

钧瓷作为观赏瓷种,烧成难度又那么大,其发展命运可想而知。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在新中国成立后,奄奄一息的钧瓷艺术逐步焕发了勃勃生机。

1949年四月,神垕解放不久,战争创伤未愈,国民经济尚未恢复,豫西行署五分署即派任坚着手恢复钧瓷烧造。

二十一世纪之后,钧瓷的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也有了更大的突破。

任星航复原了宋代双火膛窑炉,柴烧工艺也恢复了,并用其成功烧出了9件作品。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最终,这9件瓷器也是被公认为最接近宋代审美标准的钧瓷。

同时也是钧瓷艺术在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后最为活跃和灵动的时刻。

钧瓷的历史睡了,我们的时间醒着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国富民强,风华正茂;

现在也是最坏的时代,日新月异,心浮气躁;

钧瓷的历史进程从那年到今天还在持续中……

只是这个持续,还需要更多人的口口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