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應該先談進步,再談超越!

大家好我是小幕,是一個剛剛起步的新手,第一次接觸自媒體,希望大家可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有更多有趣的文章視頻分享給大家!

中興芯片事件給中國管理者敲響了警鐘,在過去的兩個月內,中國輿論對芯片領域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興奮之後,人們似乎又開始忘卻這種恥辱,轉而繼續關注小鮮肉的綜藝節目。事實上,之所以有此狀況,正在於芯片本身就是一個相當令人敬畏的東西,是集合資本、技術、經驗、人才於一體的綜合性產物,中國的企業被美國掐住了咽喉,玩命地蹂躪,給予無限的羞辱,我們在吞掉羞辱之後,理應變得勇敢,但真正的事實是,芯片這個東西真不是靠“勇氣”就能搞定的,即便是梁靜茹也給不了中國芯片勇氣,畢竟,中國缺少需要長期沉澱的底蘊,而非一腔熱血。


中國芯片應該先談進步,再談超越!


前不久,有報道稱中國的科學家已經研製出7nm芯片製造工藝,輿論界又出現“中國芯片業已經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實現彎道超車”之類的妄言,這讓筆者想起中國首例衛星東方紅一號,重量為其他國家衛星的總和,教科書上說:因重量體積大於其他國家,所以,我國衛星的水平是領先全球的。但如此描述真的不準確,事實上,在確保完成仼務的前提下,衛星的重量越輕越好,我們的相關工作者如此片面,不得不讓人感嘆。

因芯片製造是個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活兒,這對於常年浸淫在商圈、地產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裡的中國企業家來說非常陌生。我們雖然已感受到深深的恥辱,也知道做好芯片意味著“自立自強”有面子,但談到具體的操作步驟,又難免一臉茫然,不知所措,總之,依現在中國的產業鏈結構,想要做芯真得很難。

師夷長技,中國企業應該走哪條路?

中國芯片應該先談進步,再談超越!


長期以來,芯片產業鏈就被三星、臺積電、高通和蘋果等少數幾家寡頭壟斷著,其他企業很難追趕並超越,久而久之,大家似乎都已經失去了“進入”的慾望,但即便是這幾個寡頭也有著自己非常獨特的奮鬥史,高通和蘋果不用贅述,歷經波折,洗盡鉛華,他們如今只用完成設計,代工則交由亞洲企業,每年單專利費收入就足以令人瞠目結舌;臺積電則一直兢兢業業地升級製程,而且堅持“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的經營準則,從12nm到10nm,再到最新的7nm,一直保持著芯片業大佬的位置。

相比之下,三星芯片的崛起之路,更加勵志,韓國人最擅長的就是後來者居上,或許他們的模式更加適合中國企業。

現在,三星電子在全球芯片市場的佔有率達到50%,無論是銷售額,還是利潤率,都全面領先競爭對手,芯片利潤之高佔整個三星集團利潤的七成以上,但他們能取得如此成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三星主導、政府支持和市場聯動三個得天獨厚的條件湊到一起,才能最終修成正果,真可謂一部完美的逆襲大片。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三星就依靠家電生意淘到第一桶金,但彼時的韓國經濟低迷,民眾也只能滿足溫飽而已,三星創始人李秉喆關注到芯片業的利潤有“點石成金”的效果,當時,高端的芯片技術都掌握在歐美、日本人手裡,三星很難偷師,即便是打通進入夏普公司的通道,也很難獲取到有價值的資料。好在,韓國政府野心勃勃,他們在政策、稅收方面都給予三星巨大的支持,且號召國內比較大的財團來協助其完成芯片技術的研發,這些情況同現在的中國有些類似,我們的製造業雖然量大,但缺少“點石成金”的利潤來源,產業鏈有著強烈“向上流動”的慾望,而且經此一役,中國政府也是非常有動力支持本土企業投身芯片事業,類似韓國的財團支持應該不成問題,論資本,現在的中國不輸給任何國家。

在整個環節中,最有問題的就是芯片人才。在三星電子的崛起之路上,趕上了韓國留學生的第一輪迴國潮,李健熙抓住此機會,大力遊說自己於歐洲留學時結交的韓國學生,總共招募140名芯片人才,這批人才花費近兩年的時間,向三星的工程師和高管們傳授芯片領域相關的技術和經驗,最終形成寶貴的芯片人才根基體系,後面,經過幾輪的發展以及政府、企業、財團的聯合努力,韓國大學生掀起一股狂熱的研發芯片熱潮。相比之下,中國大學生就比較羸弱了,他們連找到工作都是問題,就不要談什麼芯片和理想了,一些巨嬰們只想生活,不願意謀生,而且就中國的社會大環境而言,年輕的大學生更願意投身金融、房地產、電子競技等行業:因為不寂寞,因為來錢快,顯然,如此心態下,中國企業很難形成規模龐

大的人才體系,這幾乎成了中國芯片的最大命門。

此外,現在的時代又不同於三星所處的時代,他們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也得益於日本芯片企業慘淡的經營狀況,以及電腦、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三星的經驗值得借鑑,但總要踏踏實實地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探尋突破:中國芯片先談進步,再談超越

最近幾年,中國輿論頗為迷戀“彎道超車”這個詞兒,我們也似乎做到了一些彎道超車,比如遍佈全國、超越德國、走向非洲的高鐵,比如美團、摩拜和滴滴,比如隨處可見的二維碼支付等等,這些都不是我們首創,但現在卻走到了世界前列,顯然,這些行業更傾向於資本運作,基於龐大的市場和舉國體制,我們是可以在短期內取得顯著成就的,不幸的是,正是這種“短期之內要成績”的思維,有可能毀掉中國的芯片業。

從三星的經歷來看,他們之所以能超越競爭對手,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得益於大時代的變遷,如果只做同樣的芯片,三星是沒有辦法同競爭對手相抗衡的。按照摩爾定律,每隔18個月,芯片的價格就會降低一半,如此定律是對頂端企業的褒獎,同時也是落後者、後來者的災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每當三星推出一款自己的新產品,競爭對手就將同樣的產品大幅度降價,企圖將三星這個後起之秀扼殺到搖籃裡。顯然,中國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當我們滿臉興奮地推出14m工藝的芯片時,國外的芯片巨頭可能也會直接把價格降低一半,所以,中國芯片面臨的又豈止技術、人才的問題呢,這簡直是一個天大的迷局,僅靠一兩代人的努力是絕不可能完成“超越”的。

此時,中國企業需要靜下心來,把時間軸拉長,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要耐得住寂寞修煉自己,鼓勵大學生以“迷戀”般的熱情投身芯片行業,同時,關注時代的變遷,比如AI芯片時代,中國市場生產出的數據量將會成為獨一無二的優勢,到了那個時候,如果能抓住機會,則有希望在芯片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華為任正非講過要想在科技、通信、芯片領域取得突破,沒有五十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的。因中興芯片事件,中國已經受盡屈辱,我們不得不趁著這個傷疤依舊隱隱作痛時,深度理解芯片行業,完善好自己的發展戰略:先談進步,再談超越。

中國芯片應該先談進步,再談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