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巴西大獎賽:策略決定如何釀成頭腦發熱的衝突

F1巴西大獎賽:策略決定如何釀成頭腦發熱的衝突James Allen為您分析巴西大獎賽,倍耐力的輪胎變化如何在多個層面為比賽增添花絮。

這場比賽制造了一些車手之間的衝突和重大的討論話題。但是播種這些事件的種子,既源於相關車手的一時衝動,同時也和比賽的策略息息相關。

針對F1輪胎衰竭的原理,倍耐力戰略思考的一部分就是讓新輪胎對抗舊輪胎。我們在加油和使用普利司通的時代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但在程度上不及倍耐力。尤其是在參與F1的末期,普利司通變得非常保守。

由於F1賽車在許多賽道都遭遇了超車難的問題,倍耐力的想法是為車隊提供三種輪胎配方的選擇。針對賽道和不同情況,當他們用複雜的公式做出正確的決策時,你就會見識到精彩的場景,各車隊會在短時間內用若干種不同的方法跑完比賽。

這取決於各隊的處境。靠前排的車手們會想要儘可能快的比賽。而靠後的車手則可能不會選擇以最快的路徑從頭跑到尾,而是通過在第一或第二節堅持得更久以獲得賽道位置。

所以你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一輛使用較新、較軟輪胎的賽車槓上一輛使用較舊、較硬輪胎的賽車。在巴西,這種情況時有發生。但其中的兩起引發了爭議,分別是奧康和維斯塔潘,以及紅牛二隊兩位車手的隊內之戰。

奧康和維斯塔潘的情況是,雖然印度力量車手正在被套圈,但他剛剛換上全新的超軟胎。第40圈,他的二停有所耽誤,比平時多用了4秒。這也是法國人當天第二次相當慢速的進站。

這令他在重返賽道時落後於領跑的維斯塔潘。奧康駕駛著一輛搭載全新超軟胎的中游賽車,突然間比領跑比賽的維斯塔潘每圈快1秒。荷蘭人的軟胎當時已經使用了9圈。你們也知道了接下來所發生的……

F1巴西大獎賽:策略決定如何釀成頭腦發熱的衝突

比賽還剩餘28圈。維斯塔潘嘗試了自己在奧斯汀的成功做法——採用一停,使用無論比梅賽德斯還是法拉利都更軟(更快)的輪胎。

通過墨西哥的勝利,荷蘭人的策略和出色的表現也在奧斯汀的比賽中埋下了種子。這為紅牛在賽季末發起挑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指示。在其底盤運作良好的情況下,車隊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比賽設置上,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底盤和輪胎在比賽中的性能。

由於前三名車隊和中游集團的差距過於懸殊,紅牛目前擁有這樣的優勢。在激烈的杆位爭奪中,梅賽德斯和法拉利的差距只有0.09秒。而紅牛相比表現優異的索伯車隊的馬庫斯·埃裡克森和查爾斯·勒克萊克,擁有超過半秒的充足優勢。

在巴西,法拉利選擇用軟胎髮車,並在第二節換上中性胎。而梅賽德斯則先用超軟胎,再換中性胎。紅牛設法用超軟胎堅持了33圈,為自己創造了此後用軟胎跑至比賽結束的條件,與奧斯汀的策略類似。

F1巴西大獎賽:策略決定如何釀成頭腦發熱的衝突

這並不容易,並且需要維斯塔潘運用超凡的技術進行超車。但第一節,他不僅在沒有磨損輪

胎的情況下保持住了節奏,同時成功地在第10圈從第五追至了第二名。

與此同時,梅賽德斯的賽車也出現了我們在奧斯汀和墨西哥所見的輪胎起泡現象,令其比賽策略受到影響。自從倍耐力提升了最低胎壓值以來,情況便是如此。

法拉利在發車時使用軟胎的策略,是基於斷定比賽當天的天氣更熱。事實確實如此。但是這一計劃的弱點是,如果兩輛賽車均從賽道髒的一側起步,那麼抓地力便會降低。而他們也確實遇到了這一情況。

F1巴西大獎賽:策略決定如何釀成頭腦發熱的衝突

這導致了維特爾一發車就在一號彎把位置輸給了博塔斯。最初,萊科寧設法防守住了維斯塔潘,但隨著荷蘭人的超軟胎的表現好於預期,法拉利使用軟胎的如意算盤也落空了。

在最近四場比賽中,萊科寧第三次成為了兩位法拉利車手中的勝者。在此期間,芬蘭人在積分方面也以65個積分領先維特爾的46分。這也是法拉利所關注的問題。即便在阿隆索和萊科寧的時期也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F1巴西大獎賽:策略決定如何釀成頭腦發熱的衝突

紅牛二隊的內部麻煩

紅牛二隊也上演了一輛使用較新、較軟輪胎的賽車,超過一輛使用較硬、較舊輪胎賽車的戲碼。我們經常看到一支車隊使用兩種不同策略的情況。有時賽道上的領先賽車處於劣勢,車隊便會要求車手們交換位置,尤其是當結果關乎積分的時候。我們已經看到了法拉利、紅牛,即便是漢密爾頓和羅斯伯格的時代都有這樣的情況。

然而紅牛二隊的情況截然不同。

回顧紅牛二隊的歷史,你會發現他們的策略與其他車隊截然不同。因為其背後的理念是讓年輕車手們熱血沸騰,尋找他們的下一個紅牛車手。所以他們通常會給予車手們不同的策略。

F1巴西大獎賽:策略決定如何釀成頭腦發熱的衝突

在巴西,有一種極小的可能性就是,布蘭登·哈特利使用全新的超軟胎追上塞爾吉奧·佩雷茲,以第十位獲得最後一個積分。加斯利在第22圈進站換上中性胎,而哈特利在第49圈換上了全新的超軟胎。從那時候開始,哈特利每圈就要比加斯利快1秒半至2秒。

紅牛二隊要求加斯利不要阻擋哈特利,而是讓他通過。然而法國人拒絕了。在無線電中經過一番爭論後,哈特利最終通過了。但更糟糕的情況是塞恩斯也在最後超過了加斯利。法國人以第九位發車,最終只取得了第13名。

哈特利的整個比賽策略是基於在比賽尾聲時速度更快。使用中性胎起步,意味著他的第一節既漫長又艱苦。所以,在這場他自認為發揮最出色的F1比賽後,他也由於沒有被給予公平的機會以收穫積分而憤憤不平。

F1巴西大獎賽:策略決定如何釀成頭腦發熱的衝突

本UBS比賽策略報告由James Allen撰寫,感謝各支F1車隊策略師和倍耐力提供數據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