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王子意欲复国,唐朝大将却说:正好借给我做一件大事

这个王子意欲复国,唐朝大将却说:正好借给我做一件大事

仪凤元年,久居长安的波斯王子泥涅师得到了一个欣喜若狂的好消息。强大的唐军要护送他回国继位,成为真正的波斯王。其实在此之前,他的家族所建立的萨珊王朝已经覆灭,他的祖父伊嗣俟三世就是末代国王。泥涅师和他的父亲卑路斯千里迢迢来到大唐,就是想请唐朝帮忙复国的。

然而,波斯距离唐朝毕竟太过遥远,灭掉他们的大食与唐朝无冤无仇,唐朝当然也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贸然出兵。于是唐高宗将他们封赏了有职无权的官职,便不予理会。此时卑路斯已经去世,而泥涅师听说了大唐出兵的消息,自然高兴得手舞足蹈,兴奋异常。

这个王子意欲复国,唐朝大将却说:正好借给我做一件大事

陪着泥涅师归国的是吏部侍郎裴行俭,虽然他是个文官,但他曾经担任过安西都护,威震西域,又曾经担任过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和秦州右军总管,也曾领军打仗。虽然他带的人并不多,但泥涅师对于唐军的战斗力相当有信心。他相信,只要这支唐军一到,一定能赶走波斯的阿拉伯人,将他立为波斯王。

然而,这一切都是他的梦想而已。唐军这次出征,打着护送他复国的旗号,其实用心却完全不在于此。

这个王子意欲复国,唐朝大将却说:正好借给我做一件大事

早在贞观初年,大将李靖、李勣突袭突厥,将这个威胁中原王朝多年的国家灭国,连颉利可汗都被擒回长安。也就是这一战,奠定了大唐在西域的威名,从此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局面。突厥人依然记得他们的辉煌,慑于李世民,他们不敢造次,但唐太宗死后,叛乱就不断发生。

这一次,正好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首领阿史那都支以及突厥另一个部落首领李遮匐起事,他们还与吐蕃联合。唐朝在不久之前,就与吐蕃作战中失利,损兵折将,唐高宗对此非常头疼。裴行俭主动提出,自己不带大军,就带着一支小部队和泥涅师王子,便能将突厥人降服。

降服突厥人,要带这波斯王子做什么?唐高宗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但他仍然批准了裴行俭的计划,这才有了泥涅师心心念念的远征。

这个王子意欲复国,唐朝大将却说:正好借给我做一件大事

裴行俭带着泥涅师一路到达西域后,当地的属国纷纷前来迎接。裴行俭接见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部落的酋长后,对着泥涅师说:现在天气太过炎热,不如等到秋凉之后大军再行出发!

虽然归心似箭,虽然急着当波斯王,但泥涅师有求于人,能怎么办,他只好同意,安心与裴行俭一同在西域住下。他们平时喝酒打猎,日子倒也过得舒心惬意。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戏,一场演给突厥叛军看的好戏。自以为将裴行俭目的、人数以及逗留原因都打听清楚的突厥叛军首领阿史那都支放心了,对于这支力量薄弱的唐军,他没过多放在心上。

这个王子意欲复国,唐朝大将却说:正好借给我做一件大事

在一次打猎时,裴行俭突然对当地各族少年说:谁愿意跟我一同狩猎?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打猎就是最为痛快的事情,而能与上国来使打猎,是可以夸耀一辈子的。于是,响应他的人上万。裴行俭一个都不拒绝,统统带着上路。

结果这些少年,成为了唐朝不花钱的雇佣军,一路疾驰距离阿史那都支只有十来里的地方。裴行俭派人命令阿史那都支前来拜见,阿史那都支丝毫没有准备,也来不及逃跑,只好带着五百人去唐营,结果乖乖做了俘虏。

当晚,裴行俭利用阿史那都支的信物,逼迫其它叛乱部落首领前来会面,将他们一网打尽,剩下另一个重要叛军首领李遮匐也闻讯投降。于是,裴行俭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利用泥涅师,平定了这场叛乱,还将叛军首领送回长安听候发落。

这个王子意欲复国,唐朝大将却说:正好借给我做一件大事

泥涅师这才知道唐军的用意,他还幻想能够继续西行,帮他复国。然而,裴行俭却拒绝了这个请求,因为日程表中根本没有这个计划。唐军班师回朝,泥涅师死活不肯回去,后来就留在西域,客居吐火罗20多年。虽然他聚集了追随者数千人,却始终没有办法完成复国的梦想。

到了他的晚年,阿拉伯人又入侵中亚地区,泥涅师无处可藏,只好又跑回长安。此时唐朝都已经经过了武则天时代,唐中宗授予了他左威卫将军之职,让他老死在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