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在满语中,吉林为“吉林乌拉”,意为沿河的城池。原先指一座城,后来成为一片土地共同的名字。对于这个流淌着松花江的省份来说,这个名字似乎恰如其分。在它东边的尽头,静静的图们江从长白山走来,它陪伴着吉林走向海洋。然而当图们江的江水流过防川穿过一座低矮的铁桥时,吉林的土地戛然而止,站在观海楼上,日本海可望不可及。一个多世纪前,吉林成为 “枕着沙滩听海声”的内陆省份。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 封禁政策—吉林失去出海口的伏笔

东北是满人兴起的地方,也正因如此,在他们取得天下之后仍格外重视这块土地,即使当时的东北只是一片辽阔的荒芜之地。在最初入关的满人“先知”看来,关外虽富庶不及江浙、辽阔不及新疆,但他们对关外的实际考量远大于“龙兴之地”的名义。天下人在抬头观望,明朝的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满人未必坐稳天下,一旦失利,则可退回关外,继续做那白山黑水自由的王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650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死后,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为清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图为马景涛版多尔衮与孝庄。


1644年,清军进关后,便开始对东北实行封禁,着手设立边墙。据《柳边经略》记载:“(老边)西起自长城,东到船厂(今吉林省吉林市),北自威远堡(今辽宁省开原市境内),南至凤凰山(今辽宁省凤城市)止。设边门二十一座……每门设苏喇章京一员,笔贴式一员,披甲十名。”全长1900余里,由盛京将军管辖。康熙十六年(1677),清政府又先后在今辽宁省境内修两条边墙,被称为新边,由宁古塔将军(后更名“吉林将军”)管辖,周围千余里境内遂成“禁中之禁”。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1820年的大清、东北及属国


清政府在东北设边墙,置哨卡,划分边内外,旨在限制内地汉人和朝鲜、蒙古人等去边外采参、狩猎和垦殖。若需要进入边外禁地,则必须持其所在地方政府发给的印票,限时、限人出入。不得不说,

这样的考量和做法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但局势的顺利演变却使这一“退回关外”的计划最终没有变现李自成吴三桂准噶尔相继被消灭,满人的天下并没有垮台。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1645年,大顺军占领武昌,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二百多年后的1858年,势已倾颓的大清王朝仍然没有退回关外的打算,俄国人却起了侵吞东北的心思。1858年至1860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抢走约100万平方公里土地。曾经的沿海大省吉林沦为内陆省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失去的吉林故地—锡霍特山脉,远东山系。西为乌苏里江,东临日本海,由东北向西南延伸1,200公里。大部山地森林茂密,较高处为白桦和针叶林,低处为落叶林,是俄罗斯远东主要伐木区之一。开采铅、锌和锡等多种矿藏。人烟稀少。1860年之前属中国吉林。


两百余年来,清政府一纸禁关令维持了东北两百余年满人天下的局面,但与此同时,由于鲜有汉人的移居,辽阔的东北地区在1840年人口只有300多万,而当时全国人口已达四亿多这为沙俄蚕食东北创造了绝佳的条件,人口稀少的土地,一旦被割占,就很难有收回的希望

在这一点上,古老的印度无疑是最鲜明的反例。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强大英国曾在1849将其全部据为己有,但不到100年就不得已全盘吐出。两次世界大战对大英帝国的摧毁也许并非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印度有着庞大的人口,这就注定英国人在登录印度次大陆时就有退出的那一天。以此来看,东北丧失大片土地及出海口和清政府长达数百年的关外移民政策不无关系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实际上这个特许状给予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助理政府和军事作用。


19世纪,英国人的舰船开进了南京的江面,法国人的铁蹄踏入了大清的园林,而俄国人不费一兵一卒就东北划去了大把的土地。如果说,英法与日本是最为“卖力的”侵略者,那么俄国无疑是受益最大的侵略者。清政府在东北的失败,根本原因自然在于它本身的落后,然而并非所有弱国的代价都是丧失土地。

列强的大肆进犯、抢夺与侵吞土地,在二十世纪,为此烦恼的不只清王朝,还有它的属地暹罗19世纪,西方列强开始大面积扩大自己的殖民地。法国控制了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地,英国则控制了缅甸、孟加拉国、印度等地。暹罗正好处于英法两国殖民地之间。英法都想吞并暹罗,双方互不相让,无论是谁吞并暹罗,都会招致对方的反对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在强敌虎踞左右的险境下,暹罗成了唯一的独立国家。成为大国平衡求得自保的绝佳例子。在这一点上,国内也有先例,日俄在东北的平衡就曾使得辽东半岛免于割让日本的命运

。由此来看,清政府完全可以利用列强之间的利益分歧保住东北失地,至少给吉林留得一席出海口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 反对租借—火热关系下隐藏着对华崛起的担忧与恐惧

解决吉林出海口的办法并非没有,中国曾有意租界临近吉林的俄罗斯波西耶特扎鲁比诺海港,但俄罗斯交通部副部长伊兹迈洛夫的婉拒令人失望, “波西耶特和扎鲁比诺海港必须由俄罗斯海港公司管理。俄罗斯交通部坚决主张保留对远东海港的影响力,同时保证中国所有出口货物能够在远东海港装卸”。这背后的原因不得而知,中俄火热的关系下埋藏的是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与恐惧

『 扎鲁比诺港—中俄朝三赢

早在1991年,联合国开发与计划署就有意提供350万美元在中、朝、俄连接的图们江三角洲621平方公里地区,建设成一个鹿特丹式的

自由贸易区2014年9月22日 ,俄罗斯最大、欧洲第三大港口运营商苏玛集团公司宣布与中国将合作建设扎鲁比诺大型万能海港

扎鲁比诺位于图们江口北侧的日本海岸,距离中国边境仅18公里,是俄远东地区的天然不冻港。建设后的扎鲁比诺港年吞吐量将达到6000万吨,有望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扎鲁比诺港的建成将打破吉林自《北京条约》签订长达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封闭状况。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扎鲁比诺港码头


东北是我国重工业和商品粮基地,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大宗货物运抵全国各地,半个多世纪以来,黑龙江和吉林的货物出海必须先以铁路形式南下辽宁,然后经渤海黄海运出抵达东部沿海各港口城市。如果货物出口欧美日本,还得绕道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海。扎鲁比诺港建成以后,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和吉林的货物可以直接借道俄罗斯东出日本海,从而省去了漫长的铁路和海洋运输。到那时,远至欧洲美国,近至日本韩国,将更加便利地品尝到东北的优质大米。吉林黑龙江也将乘上海洋经济的快车。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19世纪中叶,为了寻找远东不冻港,沙俄通过武力从中国手中夺取东北大量土地。建造了其在太平洋沿岸最大不冻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吉林也因此永远失去了海洋。而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鄂霍次克海沿岸的土地在逐渐解冻,俄罗斯家的对北极航道的开发,梦想着开辟一条通过北极沿岸连接东亚与西欧的海上航道。扎鲁比诺港位于该航道的东方起点,如果中俄共建成功,扎鲁比诺港将成为中国到欧洲的最近线路。从而实现俄罗斯北极航道、中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日韩朝日本海沿海地区的完美对接,直接推动中国东北振兴俄罗斯远东开发朝鲜开放。进而促成东北亚经济圈

的提早形成,实现东北亚国家经济双赢。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大陆文明,不论是文化还是经济,海洋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农业时代已经过去,商业时代已然来临,机遇和未来来自海洋,它正呼唤着每一块沉寂的土地。吉林,

这块“枕着沙滩听海声”的古老省份,在它失去海洋的第158个年头开始重新“面向大海”

视野拓展

吉林,日本海畔的内陆省|Booker不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