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宋家学馆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乐亭故乡人网站(www.guxiangren.com)专版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李大钊与宋家学馆

1902年冬天,李大钊到城北井家坨宋举人家求学,直至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堂,三年的学习生活,在他人生经历中留下了珍贵的印迹。

一、宋家谱系及学馆

宋举人家,位于乐亭城北五里井坨村侯庄(又称景坨,现行政区划归乐亭县乐亭镇),因同胞三兄弟皆中举人,故被称为宋举人家。宋氏家族是乐亭县的名门望族,民国版《乐亭县志》曾专章记载了其六代谱系。宋举人的祖父宋文光字辉若,庠生,因父亲宋通早亡,和两个弟弟转由伯父宋达抚养,宋达即是有谱系记载的宋家祖先。宋举人父亲名宋德春,字子和,附生,由国史馆滕录任山西闻喜县典史。德春生有三个儿子,先后中举。他们是:长子宋廷荫,字励堂,咸丰辛酉(1861年)举人,候选教谕,诰赠奉政大夫,貤封朝议大夫;次子宋广荫,字福堂,辛未(1871年)年中三甲第八十一名进士。签分河南即用县知县,诰赠朝议大夫;三子宋森荫,字玉堂,同治壬戍(1862年)举人,山东蒙阴县知县,光绪乙亥山东乡试同考官,后历任山东十余县知县,加四品衔以知府用,候补直隶州,诰授通议大夫。宋廷荫、宋广荫、宋森荫同胞三兄弟先后中举,可谓世所罕见,家族荣光,故坊间广为流传着皇帝在招见宋广荫时,赐宋家御笔题写“同胞三孝廉”牌匾的说法。宋举人儿子辈排元字,即宋廷荫过继子倬元,字勉齐,宋广荫子伟元,字镜人,宋森荫子僖元,字劼斋。他们也全部顺利通过科考取得生员资格。宋举人孙辈排毓字,分别是毓璇、毓瑛、毓琦、毓璐、毓璘、毓琨、毓璋、毓璞、毓琥、毓璥。宋家毓字辈和李大钊同辈,是李大钊在宋家学馆读书时的同窗。他们学业各有所长,据《乐亭县志》文献记载,毓瑛读高等警官学校毕业、毓璘读保定讲武堂,毓琦、毓璋、毓琥留学日本,分别在日本帝国大学、明治大学、日本大学毕业。宋伟元与其子宋毓璋、侄宋毓璐和李大钊共同就读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政治经济科,宋毓璋与李大钊还同期赴日留学。

宋氏家族耕读传家,经过几代的发展,至宋毓璘辈已富甲一方,在井家坨拥有良田八顷,建大宅院一座。宋家世代宽仁济世,深得百姓的赞誉。《乐亭县志》载“宋文光居心仁恕,好施济,遇事善于排解,多有功德及人。子德春……清慎慈惠,数年卒于官。有皂役某数以事被责,殃之日哭之甚哀。一妇人焚纸钱于署门外,流涕而去。”宋廷荫、广荫、森荫三兄弟承继先人衣钵,不仅在学业功名上出之于蓝而更盛于蓝,而且在为官治家上也不辱家风。宋森荫在山东十余县为官多年,始终清廉,造福地方。他为政“济猛以宽,除恶植善,澄清积弊,平反沉冤,而以捐廉数千,防赈黄河水灾,代募餔兵,扩清曹属盗薮种种,其为民之利頼也尤大。”宋森荫喜爱读书人,对后生晚辈多有提携,山东任职期间,徐堉等翰林皆出其门下。宋森荫为人刚直不阿,因“不直某前巡抚之为人及其当道,迭请假归”,晚年辞官不就,“购经史图书万余卷,纵观之。”归家后“讲学兼课子侄,经师仪表兼而有之,暇以道德文章与同里葛文翰沐堂等相淬励,藏书尚多。”为使子弟能够顺利进学,宋家在家设学馆,聘请同为进士出身的乐亭名师黄玉堂任教。黄玉堂是乐亭县城北小圣庙村人,同治十三年参加甲戌(1874年)科考,中二甲四十四名,选入国子监读书,优贡。[《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学术指导网站科举辑萃》《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在宋森荫和家塾教师的指导下,宋廷荫嗣子倬元,宋广荫子伟元,宋森荫子僖元,都顺利地通过了科举考试,取得生员资格。(《乐亭县志》记载,乐亭县试每年取生员二十人)宋家学馆虽说是家塾,但也接受乡邻子弟到塾读书。黄玉堂老师名师执教,井家坨附近的乡绅更是慕名把孩子送来宋家学馆读书。黄老师人品高洁、学识渊博、教学有方,深得学生的爱戴。为了办好学,宋家在自家大宅院路南专门辟出几间房做教室和老师休息室,人称南学(乐亭当地口音,读‘xiǎo’er)。南学自创办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为乐亭一带培养了大批人才。《乐亭县志》记载,民国十年十二月时(1921年12月),宋家学校已改为公立国民学校,由宋毓璐主办,招聘教职员两名,招收学生84名。

二、李大钊入塾就学

1899年,在赵辉斗老师极力举荐下,李大钊以伴读的身份,到小黑坨村张老恭(张攻璞,乐亭县四大富户之一)为儿子张春迥办的专馆读书。正当赵老师全力以赴准备指导李大钊参加科举考试之时,张春迥不幸夭折。这一变故给李大钊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使他失去了在张家专馆读书的机会,更有甚者被乡邻诋毁嫌恶,民间四起“李大钊命硬小时候克死父母,入学克死学友”的说法。虽然现在看来这些传言非常荒谬,但在当时宿命的人们对此却坚信无疑,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李大钊的进一步求学之路,大黑坨附近乃至十里八村的学塾,没有愿意收留他的。为了保障李大钊能够第一次顺利参加县试,赵辉斗不顾年迈,到李大钊家中单独辅导,并与爷爷李如珍一起,陪同他到县城参加考试。可是,因年纪太小缺乏考试经验,李大钊不小心在考试时污了试卷,落榜而归。赵辉斗老师在这次考试结束之后,挂鞭回乡了。

李大钊失学在家,李如珍十分着急,经过一番联络,终于把孙子送到宋家学馆,从师黄玉堂老师。据乐亭县任万平考证,李大钊能够到宋家读书,有着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亲属关系,宋伟元的妹妹嫁到李家,按辈份是李如珍的侄媳妇,李大钊的婶子;二是因为宋家原籍为大黑坨,李大钊的父亲李任荣是个好读书,长书法的科举童生,他与宋伟元互相仰慕,因而交好;三是李大钊才学出众,得到了宋伟元和黄玉堂老师的认可。李大钊因为自小接受李如珍良好家教,知书达理,守规矩、明孝悌,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再加上天资聪慧,学业优秀,所以凡是了解李大钊家世的,都很心疼和喜欢他。当李如珍向宋伟元提出请求孙子到宋家学馆读书时,宋伟元打破了世俗的偏见,答应下来。

到宋家学馆读书,要通过入学考试。初次跟黄玉堂老师见面,衣着寒酸的李大钊并没有留下太好的印象。当宋伟元向黄老师讲明李大钊情况,请收入学堂时,黄老师不客气地说道:“那就写篇文章看看吧。”李大钊听到黄老师的吩咐,忙铺展纸笔,磨墨准备,端端正正的坐在黄老师和宋伟元的面前写下了一篇题为《雪》的习作。黄老师拿过文稿,不由心头一喜,没有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孩子能够做出如此的好文章。李大钊的这一篇《雪》写得工整清秀,起承转合自然,通顺流畅,可称得上是一篇佳作。写雪景,生动的描绘了雪花飞舞,村庄银装素裹的景色;抒情,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瑞雪的喜爱和内心的感受。黄老师看罢,脸上终于露出笑颜,宋伟元一颗悬着的心也落了地,更是满心欢喜,当即宣布,接收李大钊入塾读书,而且还免去他的学杂等费用,饮食起居都与自家子弟宋毓璘等一起。这样,李大钊开始了在宋家的学习生活。

按照李大钊的修业程度,黄玉堂老师将李大钊分在宋毓璘(仲斌)一个班级。黄玉堂老师在授课上依然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他的讲授更加精要、独道,更能够讲透经史的精华。同时,黄老师为适应戊戌改试“策论”“经义”的新政,也根据自己的进学经验,把《文心雕龙》这部文学理论专著作为讲授的重要教材,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理论,要求孩子们在吃透经义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论点,写出好文章。在教学中,黄老师常常出题目让学生们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李大钊不仅好学,而且善思,常常向老师请教,而对于他的不耻下问,黄老师总是耐心回答,真诚帮助和培养,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李大钊进步很快,成为班里的好学生。

在学生的道德培养上,黄玉堂老师注重讲孝义,常拿古书上的经典孝顺例子和家乡的孝子作榜样鞭策学生。每年农忙时节,特意给学生们放春假和秋假,让他们从小帮助家里干农活,体验农作的辛苦,通过帮助家里干农活尽孝心。李大钊理解黄老师的良苦用心,回乡后,每日跟着爷爷到田里干活,他跟车把式学习赶车送粪,跟庄稼人学习耕田、播种、收割、装车,经过一两个假期的虚心学习,将自己锻炼成干庄稼活儿的好手。

在授课之余,黄玉堂老师给学生们讲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像窦尔墩,李自成、洪秀全等等。李大钊佩服窦尔敦的英雄气概,赞同洪秀全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人平等的主张,但又不明白为什么朝廷却大张旗鼓的镇压,便问黄先生,既然李自成、洪秀全他们都为百姓,为啥朝廷还派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黄先生笑而不答,只是说:“违俗招祸”。尽管黄老师不能给李大钊更深层次的解释,但是争取人人平等、不受人欺负,却成为李大钊的朴实心愿,这一心愿也随着他知识和年龄的增长发展为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为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05年,李大钊在黄老师的带领下和同窗一起参加癸卯县试,并顺利通过,又到永平府“督学院行署”参加府试。清政府于1905年9月2日,颁布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李大钊虽“府试中”,却没有如往届考生那样取得举人的功名,而入永平府中学读书。

三、兄弟情深

在宋家学馆,同班级学生之中,李大钊的年龄最小。因为穿得寒酸,离家远还是新来的,所以有些富家子弟和欺生的孩子常常嘲笑他、欺负他。李大钊总是克制谦让,不与任何人发生冲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宋毓璘看不公,为他打报不平。当毓璘询问他为什么如此忍让时,李大钊回答:“我在这里读书,吃着宋家,喝着宋家。哪能因为吃一点亏,再给宋家惹事呢?”宋毓璘被李大钊简单的回答感动了,从心里佩服李大钊的识理明义和自我担当。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宋毓璘与李大钊的感情更加接近了。在宋毓璘的提议下,他们在夜深人静之时,互相递过贴子,义结金兰。宋毓璘1884年出生,长李大钊5岁,是哥哥,李大钊是弟弟。从此他们互相称呼二哥、寿昌(李大钊初学名耆年,字寿昌,号龟年),宋毓璘负起当哥哥的责任,给李大钊家的温暖。《李大钊全集》第五卷刊登李大钊《致二哥》信一封,据山东李继华先生考证,是写给宋仲斌的。全文录为下:

二哥大人鉴:

示悉。此事弟全然不知。彼等狼狈为奸,甚为可恨,惟不知彼等将欲假弟之名作何举动。兄可随时侦察一切,如与弟相干,乞即告知,以便预防,免受其累,是为至祷。匆此,即请

近安

弟钊顿首

因为李大钊此信没有日期,所以尚不知信中所指何事,但是从语言措辞,可以看出兄弟二人的感情之深,互相之关心与帮衬。

结拜为兄弟后,宋仲斌在生活上更是照顾李大钊,他吩咐做针线的朱妈,给兄弟做一身替换的棉衣,还让朱妈负责大钊衣服的拆洗浆做。当宋仲斌发现李大钊冬天仅仅是罩着棉衣裤而没有内衣时,又叮嘱朱妈给李大钊做一身内衣,护住心口,以免受凉流鼻涕。在远离家乡二十余里举目无亲之处,宋毓璘的关怀,让李大钊体会到了家的温暖,这也奠定了二人深厚的感情基础。在宋仲斌的影响下,毓琨、毓璋、毓琪、毓琥等宋家兄弟也都与李大钊亲近起来,以弟兄相称,同吃同住同上学。

读书之余,李大钊也和宋氏兄弟一起休闲娱乐。刻皮影人,演皮影是他们经常玩的游戏。放学后,几个孩子聚在一起,研究着刻什么玩意,谁负责写影卷、谁负责刻影人、谁染色,谁练噪子主唱,谁耍影人表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商量切磋,给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许多乐趣。他们听完黄老师讲窦尔敦的故事后,就编写了《窦尔墩盗御马》的影卷并自娱自乐的演起来。乐亭当地刻影人的材料是驴皮,可是驴皮太贵,孩子们用不起驴皮,就用牛皮纸代替,一张张刻下来,再涂上颜色,效果也很好。当时这些影人大多被宋家保留下来,有“三国”、“水浒”的人物故事等,收藏在大宅院的书厢里,成为宋家后代如宋世孝等孩提时代的玩具。可是岁月沧桑,这些珍贵的文物大都被销毁掉了,只留下有心人收藏的当时李大钊等人刻影人用的小刻刀、染色用的小碗、涮笔的瓷墨池等,还记录着当时的美好时光。

与宋家子弟相比,李大钊家境清贫,尤其是1906年祖父李如珍去世后,家产被本家姑姑以大发丧的名义折腾大半,偌大的家庭唯留下夫人赵纫兰的相伴支撑,使他倍尝人世间的冷暖。然而,自进入宋家学馆起,宋毓璘等兄弟都给李大钊极大的支持和帮助。1905年,李大钊与宋毓璘、宋毓琨、宋毓璋兄弟等人到永平府中学读书。两年后,学有所得的年轻人们纷纷走上新的人生道路,宋毓璘投笔习武,考入保定讲武堂学习军事,暂时和李大钊分别。李大钊和宋毓琨、宋毓璋等兄弟相伴到天津求学,考取自己喜欢的学校。直到后来,李大钊与宋毓璋到日本留学,同窗学友始终相伴。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当李大钊为高昂的学宿费发愁时,宋毓璘兄弟几个总是默默的帮他解决生活问题。对于宋家兄弟的关心,李大钊十分感激,所以每次回乐亭老家,都要到宋府探望拜访。宋毓璘追随孙中山,由广州到上海,李大钊主要工作在北京,两地相隔,他们书信来往,交换思想,畅谈对中国命运前途的看法。后来,在宋毓璘的引荐下,李大钊拜见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的大事,并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促成了第一次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

(作者刘晓燕,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保安部部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