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以来中亚突厥系民族尊崇成吉思汗的种种表现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游牧帝国——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不仅被蒙古人视为本民族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圣主,而且还长期受到中亚许多突厥系民族的尊崇。这里的“突厥系民族”具体指那些原操突厥语和14世纪以后突厥化的民族。

历史上,在蒙古人中长期存在着“只有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才能受到天命护佑以统治天下”的理念,所以也惟有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才有资格称汗。自17世纪起,虽然西蒙古人中出过几位称汗的首领,但据研究,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是因其血统和成吉思汗家族有关。

对具有成吉思汗血统的重视也见于突厥人中。首先应该提起的是帖木儿,他出自河中地区突厥化的蒙古八鲁刺思部,自14世纪70年代起率部先后远征钦察汗国、 波斯、印度等地,创建了辉煌一时的帖木儿帝国。早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社会就将“女婿”看作一定程度上的女方家庭成员。原本与成吉思汗家族并无瓜葛的帖木儿为使自己的统治取得合法性,帖木儿曾娶了忽辛的寡妻。此女是察合台后王哈赞汗 (GhazanKhan)的女儿。在这以后,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后王黑的儿火者又以宗室女塔瓦卡勒公主嫁给帖木儿。当时,中国明朝称他为 “驸马帖木儿”,指的就是他是察合台后裔的驸马。

帖木儿以此进入成吉思汗大家族中。由于帖木儿毕竟不是成吉思汗的直系男性后裔,故终其一生也仅是采用比汗低一级的头衔“埃米尔” (amir),但为表明其是成吉思汗家族一员的身份,特地在对外交往中使用了“古列坚”(女婿) 的“头衔”。

14世纪以来中亚突厥系民族尊崇成吉思汗的种种表现


帖木儿帝国对蒙古大汗血统的尊崇还清楚地表现在帖木儿石棺上刻的墓志中。该墓志强调帖木儿是成吉思汗四世祖屯必乃汗之子合出里之后,并称他与成吉思汗一系有共同的祖先。对成吉思汗血统的尊重还体现在帖木儿王朝的宫廷礼仪中。在柏林国立图书馆收藏的一幅朝觐图中,君主右侧表示尊贵的位置是四位成吉思汗系王子的座位,表示卑微的左侧则站立着高官们。

帖木儿王朝对成吉思汗崇敬的另一突出表现是对所谓的成吉思汗的札撒(jasaq,法令)或图拉(tura,规则)的遵从。伊本·阿拉布沙赫(Ebn Arabshahi)称帖木儿“遵守成吉思汗的法令甚于伊斯兰法”,“(帖木儿)政府的基本原则被安排成完全适合成吉思汗法令的样子”。当时,中亚地区全部察合台人、草原居民、契丹人和突厥居民,都遵守成吉思汗法令”。这反映了中亚地区的人们对成吉思汗的尊敬。在帖木儿帝国,直到沙哈鲁统治时期,伊斯兰教法才凌驾于成吉思汗法规之上。在巴布尔建立的莫卧儿王朝中,成吉思汗法规依然是规范人们特别是皇室成员行为的准绳。

与帖木儿的平民血统不同,继之兴起的月即别

王朝(布哈拉汗国)的建立者昔班尼则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直系后裔。因此,虽然月即别人早已突厥化,但凭着成吉思汗家族血统的优越感,他们才能蔑视帖木儿的出身。不过随着他们的伊斯兰化,月即别人有时不得不从坚守成吉思汗法 令的立场上稍作变通,以迎合伊斯兰教法。

以上说明了中亚突厥系民族上层人士具有明显政治意味的对成吉思汗的崇拜。其实,中亚突厥系民族普通民众对成吉思汗的敬重也是颇深的。15世纪后期,在蒙兀儿 斯坦西部曾聚集了不少从布哈拉汗国分离出来的游牧人,他们被称为“哈萨克”,哈萨克族人在起源上与术赤兀鲁思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少哈萨克贵族在血缘上也属于成吉思汗后裔。。15世纪末到16世纪,哈萨克汗国的统治者声称自己为成吉思汗的后代,并以此来震慑敌人。

从历史背景上看,14世纪以后,在中亚逐渐形成的突厥系民族中有不少都肇始于成吉思汗子孙所建立的汗国,如哈萨克人和乌孜别克人均源自钦察汗国,类似的还有鞑靼人等。在后蒙古时期的草原上,操突厥语的部族经常是由一个原先操蒙古语的部落为核心,而后各个操突厥语的部落又加入进来。既然这些民族的形成与蒙古帝国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再加上成吉思汗独具的魅力,那么对成吉思汗的崇拜自然容易作为一种具有维系民族作用的历史记忆而保留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