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世界科學家,中國科學家,對中國傳統的八卦易經中醫等是否有研究興趣?

胡迎春hyc


先擺明幾個觀點:

1,文化是一種積累,文化發展少不了繼承,傳承的歷史能證明所繼承的內容的社會、人文價值。易經,世歷三古,人經三聖,其價值不可小視,輕易否定與拋棄,受損的是否定和拋棄它的時代!

2,對易經的評價或議論,應基於對其本意的瞭解,停留在淺償則止或人云亦云的瞭解,等於在一個智慧寶庫的門口自行止步,而領略不到智慧的光芒,失去增長自身智慧的機會。

3,用西方科學的觀念去質疑中華傳統的科學性,是自己給自加的思維鎖鏈,將自己投進了一個自閉的牢籠。事實上文化、哲學與科學的分野是後來的事,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古典文化中哲學科學是融合在一起的。

鑑於上述:

易經譽稱為“群經之首”,不負其名!

從周易的六十卦看,它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社會學模型,它首先提供了用“模擬”方法研究和表述複雜事物科學思維。

從繫辭及易傳看,首先要從中學習怎樣從現象中挖掘出哲理的思維方法,然後我們看到,易經不是簡單的一本“算卦”的書。

從易傳的開篇“天高地卑,……,”這一段,就包含了現代系統論的五個主要論點,如系統的有序性,系統結構決定其功能,……等等。


白鶴排雲


《易經》不是科學,也形成不了科學結論,人類要了解宇宙萬物背後的機制或原理,要通過觀察與試驗,以及對於這些觀察的思考中獲得,而不是到某個現成的古籍中尋找。

人類思想史與文明史中,有無數的哲學家科學家貢獻過自己的思想,但這些思想沒有一條是被後人直接拿來用的。既使有我們的觀察與前人的某些觀點相似或一致,那也需要一個重新發現的過程。比如,近代科學的原子論就與古希臘的原子論不同。科學原子裡是古希臘學說的重新發現。

說有一位聰慧的古人已經參透了宇宙的奧秘,並將它藏在一本古書中,以至於後人試圖探究宇宙的奧秘時就不需要觀察事物的實際秩序而直接研讀那本古書就夠了。這是不可能的!而我國的學者往往將《易經》設想為這個意義上的天書。

想象一下,有一部分學者堅信《易經》中包含宇宙的奧秘,於是他們抱定它研究了一千年。而哲學與自然科學在不學習易經的條件下發展一千年。那麼請問一千年以後,哪個方向更有意義呢?假設一千年以後,科學果真有了與經文中相似的言論出現,這個時候,研究易經的學者們除了為祖先的榮光自豪外,還能有什麼?整個一千年中易經對科學沒有絲毫貢獻,那些讀天書的惑於經文難懂難識而一無所獲,而那些選擇讀自然之書的人卻成果不窮,不斷進步。

所以,天書既使有,只要讀不懂就是沒有意義的東西。研究宇宙奧秘不能從本本出發,要從試驗與觀察中要答案。真正的科學家是不會迷信易經的。一勞永逸的制定宇宙的奧秘的答案與一勞永逸的獲取宇宙奧秘的答案都是不合理的。







國學新邏輯


《科學、哲學研究如果學了易經,就能體道於客觀萬物的研究過程中》

西方人至今沒有發現研究出一種智慧體系,與他們的哲學方法,科學研究的方法相配套。

科學是什麼?科學是西方人研究萬物天地宇宙的分科方法。

科學的研究需要方法論。他們最常用的就是邏輯的思維,這是他們的認知方法。科學他還必須製造儀器。這是科學的兩個特點。

《易經》中華智慧的方法,這裡面有超級的認知方法,他有沒有儀器呢?他引用了人本身這個高級的宇宙生物儀器。西方人還不會引用我們人本身來了解宇宙萬物。為什麼西方人不會呀?因為西方人沒有《易經》這種超級的認知方法。我們總是以西方人科學為標準,來認識中華古老的智慧方法,這樣我們就不能打開進入中華智慧裡面的奧妙之門。

《易經》難嗎?把握了道體,《易》就易。

《易經》不是一本哲學之書,勉強說是哲學,這個哲學也有別於西方的哲學。西人的哲學義為愛智慧,但是他們自己至今沒有發展出一種智慧體系,因為他們的哲學方法,最主要的是用邏輯思維的方法,他們用這個方法註定的只能獲得知識體系,何以故,他們的這個方法無法啟開人本有妙德。如果我們把《易經》等同於西方的哲學,這不能發現中華真正的智慧。《周易》繫辭傳說:”易者,象也”,孔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的,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這告訴我們,易是一門觀象的形象思維,至於中國的文字創立的規則他是一致的。通過觀象,融會卦爻各象之意,從形象到抽象,再從抽象廣擬於形象,得意忘象,感而遂通,於是天下事物之理得矣。這是基於道而有的智慧思維方法,能夠令一一法悉歸於本源,用易則能體道,體得大道,則天地人萬物宇宙復歸無為。用西人哲學的話來說,就是能在本質於表象之間建立辯證的關係。西方的哲學探究本質,但是他無法建立這種智觀系統,無法於有形的萬物與無形的大道之源獲得實相。因為西方人他們沒有這種對本體論的究竟認知,所以他們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摸象的研究。

卜筮,這很讓現代的人以為這是迷信。為什麼?

因為現代人崇尚的是理性,卜,好像沒有理性,怎麼不是迷信?

其實情景正好相反:易卜之秘乃易。

這易的思維方法,能夠運用非常嚴密的理性,他還引用了人的直覺系統,這能夠讓我們產生大智慧。

繁華萬事萬物,通過觀察,能夠萬法歸一。這裡面就有邏輯的思維方法,用西方人的話來表達:觀察萬物,有了數量和質量,就能產生質變,最終最終還能達到絕對的理念。

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西方人沒法瞭解的原理,就是我們的本性。占卜者,達至誠狀態,心的本淨本清就顯現,深層的意識內容就會顯現無為。

這種方法思維的方法是有為的思維與無為的思維微妙結合。

進入我們的潛意識層面,西方的心理學,他通過催眠的方法,但這是被動的。西方人還沒法運用人的直覺。

易經的這種方法,如果觀察者修習了佛法的觀心,就非常容易相得益彰,噢,道原來呀,悟道只在轉念之間。

西方人研究萬物,他們非常注重的是分科。但是中國人的智慧方法,非常注重融合的觀察。西方人豐富的方法,讓他們見不到整體的實相,西方人要解決他們這種認知方法的侷限,那麼必須學《易經》的這種認知方法。學到了易經的這種認知方法,來進行科學的研究,進行哲學的思維,就會進入易的境界。

科學的研究進入易的境界,就會體道實相於萬物客觀。




圓拙


遠的從萊布尼茨近的到李政道,都談過對易經的興趣。

但是運用到各自學科的,目前據我所知是沒有的,每個學科的發展都經歷了前赴後繼的不斷層的研究。

而易經在時代的斷層和各種打擊下,已經沒有太多可以拿的出可以和宇宙飛船抗衡的力量。

傳統文化如今至此,實在是比較可惜。

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中國人拿起自己祖宗的文化,延續,發展下去。


不繫之舟易學


1,《易經》源於軒轅的《八卦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辯證論。發展至老子的《道德經》和孔子”天人合一“的學說。從此形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三江源“。歷史實踐證:其具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舉世無雙,是人類文明史中獨一無二的旎麗風景!

2,《易經》精華與糟粕同在,唯物與唯心論同存。《道德經》貴在繼承和發展了《易》之精華,並構建了中華古典哲學唯物辯證,陰陽對立統一,運動輪迴的哲學體系;孔子的思想貴在揚善止惡,是人間靈魂洗禮的殿堂。

至於《易》之糟粕,把天上人間的萬物萬物,視為孤立,靜態,片面化,是唯心主義,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範本,這是違背天地人間萬事萬物的本相,是悖論,是通向”刻舟求劍“的歧道。

求精棄粕,才能將中華文明發揚光大。

3,在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人們還遇到一個”倫理“的德行:從《易》的孕,育,生的歷史過程中,孕與肓如同胎盤,春秋老子與孔子的理論出生後,胎盤自然剝離。故對胎盤和羊水,血水的過多眨責和汙穢,有悖公道,有悖科學,有悖倫理!於心何忍?!


哲海衝浪


要讓別人感興趣,處決於這個裡邊是否能出東。今天的德國家庭幾乎都有一本老子的《

道德經》,這是因為萊布尼次的第一個二進制編程成功是從先天八卦陰陽爻符的排列妨效而成,使德國科學家認識到這些符號所蘊藏的無窮知識奧秘。《易經》裡邊也有許多東西現在還不會眾人所認識,但真正能揭示其規律性的顯性成果還是不多,尤其是從炎帝六十四卦到文王六十四卦在排序上發生了重大變化,

而《連山》易、《歸藏》易又處失傳狀態,使連續性的統計學意義上的週期性事件,有些失準,另一方面由於出現斷層使系統性研究成為不可能,這使《易經》研究成為玄學而無法走出國門。


李波84091


現在的傳統,科學,中醫等一切物質的起源都是從易經理論開始的,在深入研究的同時,肯定遇上得多的困難,一個理性的科學家和一個講哲學的醫生都心知易經是科學的,系統太大,一時又解不開,不管你研究來研究去,成功的成果必定合易經理論,沒有和易經理論相違背的科學成果和醫學成就,現代科學的成果條條道道通象數,易經是人類文明進步日用必行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