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科学家,中国科学家,对中国传统的八卦易经中医等是否有研究兴趣?

胡迎春hyc


先摆明几个观点:

1,文化是一种积累,文化发展少不了继承,传承的历史能证明所继承的内容的社会、人文价值。易经,世历三古,人经三圣,其价值不可小视,轻易否定与抛弃,受损的是否定和抛弃它的时代!

2,对易经的评价或议论,应基于对其本意的了解,停留在浅偿则止或人云亦云的了解,等于在一个智慧宝库的门口自行止步,而领略不到智慧的光芒,失去增长自身智慧的机会。

3,用西方科学的观念去质疑中华传统的科学性,是自己给自加的思维锁链,将自己投进了一个自闭的牢笼。事实上文化、哲学与科学的分野是后来的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典文化中哲学科学是融合在一起的。

鉴于上述:

易经誉称为“群经之首”,不负其名!

从周易的六十卦看,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学模型,它首先提供了用“模拟”方法研究和表述复杂事物科学思维。

从系辞及易传看,首先要从中学习怎样从现象中挖掘出哲理的思维方法,然后我们看到,易经不是简单的一本“算卦”的书。

从易传的开篇“天高地卑,……,”这一段,就包含了现代系统论的五个主要论点,如系统的有序性,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等等。


白鹤排云


《易经》不是科学,也形成不了科学结论,人类要了解宇宙万物背后的机制或原理,要通过观察与试验,以及对于这些观察的思考中获得,而不是到某个现成的古籍中寻找。

人类思想史与文明史中,有无数的哲学家科学家贡献过自己的思想,但这些思想没有一条是被后人直接拿来用的。既使有我们的观察与前人的某些观点相似或一致,那也需要一个重新发现的过程。比如,近代科学的原子论就与古希腊的原子论不同。科学原子里是古希腊学说的重新发现。

说有一位聪慧的古人已经参透了宇宙的奥秘,并将它藏在一本古书中,以至于后人试图探究宇宙的奥秘时就不需要观察事物的实际秩序而直接研读那本古书就够了。这是不可能的!而我国的学者往往将《易经》设想为这个意义上的天书。

想象一下,有一部分学者坚信《易经》中包含宇宙的奥秘,于是他们抱定它研究了一千年。而哲学与自然科学在不学习易经的条件下发展一千年。那么请问一千年以后,哪个方向更有意义呢?假设一千年以后,科学果真有了与经文中相似的言论出现,这个时候,研究易经的学者们除了为祖先的荣光自豪外,还能有什么?整个一千年中易经对科学没有丝毫贡献,那些读天书的惑于经文难懂难识而一无所获,而那些选择读自然之书的人却成果不穷,不断进步。

所以,天书既使有,只要读不懂就是没有意义的东西。研究宇宙奥秘不能从本本出发,要从试验与观察中要答案。真正的科学家是不会迷信易经的。一劳永逸的制定宇宙的奥秘的答案与一劳永逸的获取宇宙奥秘的答案都是不合理的。







国学新逻辑


《科学、哲学研究如果学了易经,就能体道于客观万物的研究过程中》

西方人至今没有发现研究出一种智慧体系,与他们的哲学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相配套。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西方人研究万物天地宇宙的分科方法。

科学的研究需要方法论。他们最常用的就是逻辑的思维,这是他们的认知方法。科学他还必须制造仪器。这是科学的两个特点。

《易经》中华智慧的方法,这里面有超级的认知方法,他有没有仪器呢?他引用了人本身这个高级的宇宙生物仪器。西方人还不会引用我们人本身来了解宇宙万物。为什么西方人不会呀?因为西方人没有《易经》这种超级的认知方法。我们总是以西方人科学为标准,来认识中华古老的智慧方法,这样我们就不能打开进入中华智慧里面的奥妙之门。

《易经》难吗?把握了道体,《易》就易。

《易经》不是一本哲学之书,勉强说是哲学,这个哲学也有别于西方的哲学。西人的哲学义为爱智慧,但是他们自己至今没有发展出一种智慧体系,因为他们的哲学方法,最主要的是用逻辑思维的方法,他们用这个方法注定的只能获得知识体系,何以故,他们的这个方法无法启开人本有妙德。如果我们把《易经》等同于西方的哲学,这不能发现中华真正的智慧。《周易》系辞传说:”易者,象也”,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的,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告诉我们,易是一门观象的形象思维,至于中国的文字创立的规则他是一致的。通过观象,融会卦爻各象之意,从形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广拟于形象,得意忘象,感而遂通,于是天下事物之理得矣。这是基于道而有的智慧思维方法,能够令一一法悉归于本源,用易则能体道,体得大道,则天地人万物宇宙复归无为。用西人哲学的话来说,就是能在本质于表象之间建立辩证的关系。西方的哲学探究本质,但是他无法建立这种智观系统,无法于有形的万物与无形的大道之源获得实相。因为西方人他们没有这种对本体论的究竟认知,所以他们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摸象的研究。

卜筮,这很让现代的人以为这是迷信。为什么?

因为现代人崇尚的是理性,卜,好像没有理性,怎么不是迷信?

其实情景正好相反:易卜之秘乃易。

这易的思维方法,能够运用非常严密的理性,他还引用了人的直觉系统,这能够让我们产生大智慧。

繁华万事万物,通过观察,能够万法归一。这里面就有逻辑的思维方法,用西方人的话来表达:观察万物,有了数量和质量,就能产生质变,最终最终还能达到绝对的理念。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西方人没法了解的原理,就是我们的本性。占卜者,达至诚状态,心的本净本清就显现,深层的意识内容就会显现无为。

这种方法思维的方法是有为的思维与无为的思维微妙结合。

进入我们的潜意识层面,西方的心理学,他通过催眠的方法,但这是被动的。西方人还没法运用人的直觉。

易经的这种方法,如果观察者修习了佛法的观心,就非常容易相得益彰,噢,道原来呀,悟道只在转念之间。

西方人研究万物,他们非常注重的是分科。但是中国人的智慧方法,非常注重融合的观察。西方人丰富的方法,让他们见不到整体的实相,西方人要解决他们这种认知方法的局限,那么必须学《易经》的这种认知方法。学到了易经的这种认知方法,来进行科学的研究,进行哲学的思维,就会进入易的境界。

科学的研究进入易的境界,就会体道实相于万物客观。




圆拙


远的从莱布尼茨近的到李政道,都谈过对易经的兴趣。

但是运用到各自学科的,目前据我所知是没有的,每个学科的发展都经历了前赴后继的不断层的研究。

而易经在时代的断层和各种打击下,已经没有太多可以拿的出可以和宇宙飞船抗衡的力量。

传统文化如今至此,实在是比较可惜。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中国人拿起自己祖宗的文化,延续,发展下去。


不系之舟易学


1,《易经》源于轩辕的《八卦图》,”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辩证论。发展至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天人合一“的学说。从此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三江源“。历史实践证:其具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举世无双,是人类文明史中独一无二的旎丽风景!

2,《易经》精华与糟粕同在,唯物与唯心论同存。《道德经》贵在继承和发展了《易》之精华,並构建了中华古典哲学唯物辩证,阴阳对立统一,运动轮回的哲学体系;孔子的思想贵在扬善止恶,是人间灵魂洗礼的殿堂。

至于《易》之糟粕,把天上人间的万物万物,视为孤立,静态,片面化,是唯心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范本,这是违背天地人间万事万物的本相,是悖论,是通向”刻舟求剑“的歧道。

求精弃粕,才能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3,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人们还遇到一个”伦理“的德行:从《易》的孕,育,生的历史过程中,孕与肓如同胎盘,春秋老子与孔子的理论出生后,胎盘自然剥离。故对胎盘和羊水,血水的过多眨责和污秽,有悖公道,有悖科学,有悖伦理!于心何忍?!


哲海冲浪


要让別人感兴趣,处决于这个里边是否能出东。今天的德国家庭几乎都有一本老子的《

道德经》,这是因为莱布尼次的第一个二进制编程成功是从先天八卦阴阳爻符的排列妨效而成,使德国科学家认识到这些符号所蕴藏的无穷知识奥秘。《易经》里边也有许多东西现在还不会众人所认识,但真正能揭示其规律性的显性成果还是不多,尤其是从炎帝六十四卦到文王六十四卦在排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而《连山》易、《归藏》易又处失传状态,使连续性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周期性事件,有些失准,另一方面由于出现断层使系统性研究成为不可能,这使《易经》研究成为玄学而无法走出国门。


李波84091


现在的传统,科学,中医等一切物质的起源都是从易经理论开始的,在深入研究的同时,肯定遇上得多的困难,一个理性的科学家和一个讲哲学的医生都心知易经是科学的,系统太大,一时又解不开,不管你研究来研究去,成功的成果必定合易经理论,没有和易经理论相违背的科学成果和医学成就,现代科学的成果条条道道通象数,易经是人类文明进步日用必行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