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一个饱读诗书而又让历史遗憾了两千多年的读书人

冯唐,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西汉时期,书生冯唐饱读诗书,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当官,他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可是,命运不济,始终都没有如他所愿。

直到汉武帝时期,冯唐被人推举,汉武帝也认为他有才学。可这时候的冯唐已经是90岁的高龄了,白发斑斑,不能再任职了。古人感慨生不逢时或壮志难酬时,常常以冯唐为例子。如“初唐四杰”的王勃因《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在《滕王阁序》一文中感慨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在门阀制度的压抑下,怀才不遇,感慨道:“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是说冯唐难道不是俊伟之才吗?可是头发都白了也没被重用。看来这个冯唐名气不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此人。

冯唐——一个饱读诗书而又让历史遗憾了两千多年的读书人

当时冯唐以孝行著称,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汉文帝乘车遇到冯唐,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并感慨自己没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将领去抵御匈奴的侵犯。冯唐直言道:“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在这时,匈奴大举进犯汉朝,杀死北地都尉孙卬,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

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如今他们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而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

冯唐——一个饱读诗书而又让历史遗憾了两千多年的读书人

汉文帝听了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苏轼在希望自己被重用时便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是化用此事。

汉景帝即位后,冯唐被任命为楚相,但很快被罢免。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当时匈奴犯边,帝广征贤良,虽然冯唐再次被举荐,可是已经九十多岁了,只能任命其子冯遂为郎。

当年司马迁在撰写《史记·冯唐列传》时,对冯唐倾注了深切的惺惺相惜和感佩之情,他说:“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冯公”这一尊称直接影响到了后世,左思的“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就是沿用了这一称呼,以表对冯唐的尊敬。

冯唐——一个饱读诗书而又让历史遗憾了两千多年的读书人

现在,人们在谈人才选拔或揭露旧制度用人腐败时,还经常会引用“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这两句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