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监理行业中的潜规则 需从根源开始杜绝 该举报则举报

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企业,现在似乎在履行着“准执法”的监管职能,但从本质上分析就不难发现,为数众多的监理公司目前所从事的业务,多是原来各地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各地技术质量监督局所行使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延伸,这种执法者的法和规交给执行者去履行的做法,

相当于现行司法实践中的“委托”,而建设监理企业这种表面上看法律赋予的权力似乎很大,但在实际工程监理过程中面对施工企业的具体违规问题又无权进行处罚的尴尬处境又导至了建设监理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在对工程监理的某些环节上达成默契或妥协。


浅谈工程监理行业中的潜规则 需从根源开始杜绝 该举报则举报

对投资方的过分依赖导至建设监理企业的监理水平只停留在“监工”水平。为了监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许多监理公司在获取工程后,不是拿出精力去研究图纸,研究如何监理和管理好项目,而是要拿出精力和时间去搞好和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的关系,既要做投资商的监工,又要和施工企业达成某种默契,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拿到手之后,竞争的对象就由同行变成了同一投资主体,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和甲方(投资方)搞好关系,这样自然而然的就把监理企业置于了“监工”的位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监理企业要想有所为,就必须和施工企业在同一竞争层面上和投资搞好关系,赢得投资方的信任和理解,对施工企业的默契是制约监理企业依法监督严格要求的一大难题。现实监理过程中,由于监理企业的监理是一种企业行为,而执行的监理标准又是一种国家制定的强制行为,为了便于工作,不发生大的矛盾,许多监理公司实际是采取就低不就高的监理原则,既,只要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没有大的偷工减料和违反操作规程行为的发生,监理单位一般多采取争一眼闭一眼的办法进行监理,当然,这种睁一眼闭一眼的办法,对施工企业而言,不是无条件的,而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说穿了,就是能够容忍监理单位在一定程度上的吃、拿、卡、要。

监理企业与施工企业串通一气以降低或简化监理程序或监理标准为目的的投机行为。这是一种近年出现的监理行业的腐败行为,施工企业为了达到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和监理企业或监理工程师串通一气,公然违规,监理企业通过这种违规获取的非法收入,一般数额较大,极大损害了投资方和消费者的利益,处于监理企业或监理企业的监理师依据自己所处的监理地位,依靠手中的监督管理权力,采取强取豪夺的手段,公然进行监理权的权力寻租行为。公然进行监理管理权力的寻租行为,近年在工程监理行业也时有发生,这是一种极端的腐败行为,严众败坏了行业风气和企业形象。所谓“潜规则”,实际就是大家有目共睹,心照不宣的一种或多种为现实所不容的旨在一定范围内流行的灰色交易行为。这种交易行为既是违规的,又是存在的。

监理行业“潜规则”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建设监理行业执法环境恶劣造成的。由于目前我国建设监理企业无序、过度发展,建设监理市场求大于供,监理单位效益下降等原因的出现,导至了建设监理领域各种“潜规则”的滋生和法展,加上我国建筑市场的违规行为一直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建设监理领域各种“潜规则”的形成和出现。据统计,近年来,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潜规则”造成的经营成本上升的势头越来越猛,东南沿海地区施工企业因监理行业潜规则存在每年要额外支出费用,已由2002年前的千分之零点六七上升到目前的千分之一点七五,西部地区已由2002年前的千分之零点四七上升到目前的千分之一点二七,极大的加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负担。

浅谈工程监理行业中的潜规则 需从根源开始杜绝 该举报则举报

由于建设监理行业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从而极大损害了监理公司企业的形象,使数量庞大的建设监理队伍在社会上出现了“远看象警察,近看象保安”的说法。因而,行业动员,从源头抓起,采取有效措施,从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入手,加大自律力度,是厄制建设监理行业各种不正之风的有效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