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工程監理行業中的潛規則 需從根源開始杜絕 該舉報則舉報

我國的工程建設監理企業,現在似乎在履行著“準執法”的監管職能,但從本質上分析就不難發現,為數眾多的監理公司目前所從事的業務,多是原來各地工程質量監督站和各地技術質量監督局所行使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的延伸,這種執法者的法和規交給執行者去履行的做法,

相當於現行司法實踐中的“委託”,而建設監理企業這種表面上看法律賦予的權力似乎很大,但在實際工程監理過程中面對施工企業的具體違規問題又無權進行處罰的尷尬處境又導至了建設監理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不得不與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在對工程監理的某些環節上達成默契或妥協。


淺談工程監理行業中的潛規則 需從根源開始杜絕 該舉報則舉報

對投資方的過分依賴導至建設監理企業的監理水平只停留在“監工”水平。為了監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許多監理公司在獲取工程後,不是拿出精力去研究圖紙,研究如何監理和管理好項目,而是要拿出精力和時間去搞好和建設單位及施工企業的關係,既要做投資商的監工,又要和施工企業達成某種默契,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程拿到手之後,競爭的對象就由同行變成了同一投資主體,在實際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首先要做的是和甲方(投資方)搞好關係,這樣自然而然的就把監理企業置於了“監工”的位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監理企業要想有所為,就必須和施工企業在同一競爭層面上和投資搞好關係,贏得投資方的信任和理解,對施工企業的默契是制約監理企業依法監督嚴格要求的一大難題。現實監理過程中,由於監理企業的監理是一種企業行為,而執行的監理標準又是一種國家制定的強制行為,為了便於工作,不發生大的矛盾,許多監理公司實際是採取就低不就高的監理原則,既,只要施工企業在工程項目施工中沒有大的偷工減料和違反操作規程行為的發生,監理單位一般多采取爭一眼閉一眼的辦法進行監理,當然,這種睜一眼閉一眼的辦法,對施工企業而言,不是無條件的,而是要付出代價的,這種代價說穿了,就是能夠容忍監理單位在一定程度上的吃、拿、卡、要。

監理企業與施工企業串通一氣以降低或簡化監理程序或監理標準為目的的投機行為。這是一種近年出現的監理行業的腐敗行為,施工企業為了達到簡化施工程序,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和監理企業或監理工程師串通一氣,公然違規,監理企業通過這種違規獲取的非法收入,一般數額較大,極大損害了投資方和消費者的利益,處於監理企業或監理企業的監理師依據自己所處的監理地位,依靠手中的監督管理權力,採取強取豪奪的手段,公然進行監理權的權力尋租行為。公然進行監理管理權力的尋租行為,近年在工程監理行業也時有發生,這是一種極端的腐敗行為,嚴眾敗壞了行業風氣和企業形象。所謂“潛規則”,實際就是大家有目共睹,心照不宣的一種或多種為現實所不容的旨在一定範圍內流行的灰色交易行為。這種交易行為既是違規的,又是存在的。

監理行業“潛規則”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建設監理行業執法環境惡劣造成的。由於目前我國建設監理企業無序、過度發展,建設監理市場求大於供,監理單位效益下降等原因的出現,導至了建設監理領域各種“潛規則”的滋生和法展,加上我國建築市場的違規行為一直屢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建設監理領域各種“潛規則”的形成和出現。據統計,近年來,施工企業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因“潛規則”造成的經營成本上升的勢頭越來越猛,東南沿海地區施工企業因監理行業潛規則存在每年要額外支出費用,已由2002年前的千分之零點六七上升到目前的千分之一點七五,西部地區已由2002年前的千分之零點四七上升到目前的千分之一點二七,極大的加重了施工企業的經濟負擔。

淺談工程監理行業中的潛規則 需從根源開始杜絕 該舉報則舉報

由於建設監理行業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潛規則”從而極大損害了監理公司企業的形象,使數量龐大的建設監理隊伍在社會上出現了“遠看象警察,近看象保安”的說法。因而,行業動員,從源頭抓起,採取有效措施,從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入手,加大自律力度,是厄制建設監理行業各種不正之風的有效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