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籍小說家不認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

《歧路燈》: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教育小說

□餘子愚/文

李綠園的長篇小說《歧路燈》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教育小說,問世之後卻未能引起關注,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中州書畫社(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歧路燈》,才引起巨大轟動。鮮為人知的是,李綠園祖籍新安縣,《歧路燈》全書在新安縣完稿,與洛陽有許多關聯。

洛陽籍小說家不認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

《歧路燈》(上、中、下),中州書畫社出版

1.作者李綠園,祖籍新安縣

民國洛陽清義堂石印本《歧路燈》序文稱:“《歧路燈》一書,新安李綠園先生作也。”即點明瞭李綠園的籍貫。李綠園的祖父李玉琳、父親李甲都生於新安縣,家族以孝行知名。

李綠園的祖父李玉琳是個窮秀才,家住新安縣北冶鎮馬行溝村。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豫西鬧饑荒,老百姓紛紛背井離鄉。為了生存,李玉琳兄弟帶著母親一起加入了逃荒的隊伍。

適逢洛陽舉行歲試,李玉琳讓弟弟玉玠先帶著母親前往南陽,自己留鄉參加考試。考試一結束,李玉琳就急忙揣著僅剩的70枚銅錢,星夜南下尋母,步行200多公里仍無母親的音信。一天傍晚,李玉琳走到南陽方城梅林鋪,身無分文,尋親無果,情急之下,坐在道旁嚎啕大哭,突然見到弟弟玉玠倉皇前來,不禁喜出望外。由此,李玉琳的孝行聞名遐邇,時稱“尋母孝子李”。

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臘月初一,李綠園出生在寶豐縣魚山腳下的宋寨村(今屬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他的出生讓李玉琳喜出望外,一家人顛沛流離,這時總算安頓下來了,而且有了新的希望。

李綠園滿月時,家人將其抱到當地的一所寺院,由冷公和尚賜名“妙海”,他的學名李海觀(字孔堂,號綠園)或許由此而來。

李綠園幼年就讀於魚山義學,由祖父啟蒙。李綠園晚年寫詩回憶自己的讀書生活:“抱書此地童齡慣,坐數青山藉草茵。”

2. 歷時30年,寫成勸善書

李綠園中舉後一直科考不順,參加三次會試均未考中。這或許是促使壯志未酬的李綠園產生寫小說念頭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要寫作?這是李綠園也是許多作家遇到的首要問題。答案往往相同——因為有話要說。李綠園也不例外,人到中年的他,對世態人情有了較深的認識,因此開始寄情寓志於筆墨。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李綠園的父親去世,他守制在家閒居。正如《歧路燈》小說開篇第一回“念先澤千里伸孝思,慮後裔一掌寓慈情”所寫,懷念祖先,思慮後裔,李綠園想通過寫作給後世子孫留下一筆“財富”。於是,他開始動筆創作《歧路燈》。

此前,李綠園曾在北京設館教學三年,他的才學得到學生的欽佩和尊重。在考中進士的學生們舉薦下,李綠園被朝廷選任江浙漕運之職。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50歲的李綠園開始了他“舟車海內”的仕途遊歷生活。這時,《歧路燈》前80回已成稿。

在此後的20餘年間,李綠園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運河兩岸。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李綠園辭官返家。兩年後,他前往祖籍新安縣北冶鎮馬行溝村擔任教書先生,“課教子侄”。說明當時的馬行溝村,還有他的族人生活。

洛陽籍小說家不認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

在教書之餘,李綠園開始續寫《歧路燈》,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歧路燈》完稿,共108回,歷時30年寫成。

同時,李綠園還將平時對子侄的教育訓話整理成《家訓諄言》,共81條。由思想基調看,全部條目無不與《歧路燈》寫作旨趣一致。當時他的學生轉錄《歧路燈》抄本,即將《家訓諄言》附於卷首,用以對讀。李綠園在《家訓諄言》中不僅給後代指出了何謂歧路,更指出了不可走歧路的道理。

李綠園晚年在《歧路燈》完稿後所寫的自序中,表明對當時所謂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並不認可,因此要寫一部男女老少都喜歡閱讀的《歧路燈》,以“發人之善心”。

3. 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教育小說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李綠園去世,享年84歲,留下仍未刊印的《歧路燈》手稿。

幸運的是,《歧路燈》問世後,雖然以手抄本的形式傳閱,但是引起了現當代作家、學者們的濃厚興趣。20世紀20年代,著名詩人、小說家徐玉諾對《歧路燈》進行了調查,還對李綠園的身世進行了研究。

孟津人欒星,從1963年開始編校《歧路燈》,至1972年結束,歷時10年。編著有《〈歧路燈〉舊聞鈔》《李綠園詩文輯佚》《李綠園傳》等。

1980年12月,《歧路燈》(上、中、下冊)由中州書畫社(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姚雪垠在《歧路燈》序文中稱其為“埋沒了200多年的優秀作品”,終於廣為人知。

清義堂石印本序文稱“(李綠園)先生以無數閱歷、無限感慨,尋出‘用心讀書,親近正人’八字架堂立柱,將篇首八十一條家訓或反或正悉數納入,闡持身涉世之大道……”

“用心讀書,親近正人”可謂八字箴言,語出該書第十二回,譚孝移(譚紹聞之父)的臨終遺言“用心讀書,親近正人”8個字,成為《歧路燈》一書的主旨,堪稱封建時代教育子弟的指路明燈,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李綠園借譚孝移之口指出八字箴言的重要性——“守住這八個字,縱不能光宗耀祖,也不至覆家敗門;縱不能興家立業,也不至棄田蕩產。”李綠園認為八字箴言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立業之基。

《歧路燈》被論者譽為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教育小說,“填補了我國古代小說教育題材的空白”,它通過描寫譚紹聞墮落和自新的全過程,藉此勸誡世人:“教子要嚴,延師要正,交友要慎”。

然而,古往今來,教人學壞的書籍總是大行其道,而《歧路燈》因“勸善”而“不合”讀者口味。這或許是李綠園生前沒有料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