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城市,只因有你!許昌女孩街頭暈倒,路人的反應是……

溫暖的城市,只因有你!許昌女孩街頭暈倒,路人的反應是……

溫暖的城市,只因有你!許昌女孩街頭暈倒,路人的反應是……

溫暖的城市,只因有你!許昌女孩街頭暈倒,路人的反應是……

“快找找她的手機,看能不能打通她家人的電話!”

“電話打不通,可能欠費了!她手上的智能手錶誰會用?”

“別亂動她!別圍著,通通風!”……


10月23日8時45分,記者行至市區七一路與察院西街交會處時,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名躺在慢車道花圃邊的市民,正商量如何救助。


溫暖的城市,只因有你!許昌女孩街頭暈倒,路人的反應是……


熱心市民照看患病女子,等待醫護人員


“過來勁兒了,過來勁兒了!”一名30多歲的女士掐著患者的虎口,另一名女士掐著患者的人中。看到患者不再抽搐,大家都長舒了一口氣。

患者是一名20多歲的女孩兒,當時吐出一攤黏液,直視上方,兩眼無神。

這時,不斷有市民圍攏過來,紛紛詢問情況。

“我看到她的時候,她正抽搐,這會兒好多了!”30多歲的女士說,“她沒有咬住舌頭,我已經撥打了120。”


然後,她從患者口袋裡摸出一部手機,查看通信錄,撥打其家人的電話:“好像欠費了……”“

誰會用智能手錶?誰會用智能手錶?”剛才掐人中的女士,給患者抻了抻皺起來的衣服,發現患者左手上戴著一個黃色的智能手錶。幾名市民上前試了試,均未打開。

“別圍著,通通風!讓她透透氣!”這時,一名圍觀的市民建議。

不一會兒,一輛120急救車開來,大家讓開一條路。3名醫護人員跳下車,立即查看患者的情況。

“問題不大,患者完全清醒需要半個小時左右。”量了量血壓、脈搏,查看了患者的症狀後,一名姓周的醫生扶著患者說,她的體徵已經相對平穩。


這時,一名路過的女士喊患者:“閨女,閨女!你認識我不?”患者沒有反應。“你要是認識她,趕緊給她的家人打電話吧!”圍觀的市民對這名女士說。

女士說:“我親戚住在西邊,和她家很近。我見過她。”說著,她開始撥打電話,讓她親戚找患者的家人。

大概5分鐘後,患者的狀態恢復了一些,有了神色。在醫護人員和周圍市民的幫助下,她坐上救護車,被拉到市中心醫院南區醫院。這時,圍觀的市民漸漸散去。

記者再三詢問,得知為患者掐虎口的女士叫孫海英,今年37歲。當日,她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在返回的路上看到患者發病,“第一時間”進行救助。

參與現場救助的另一名市民叫

劉保昌,今年54歲,在市文化街幼兒園做保安。掐患者人中的女士以及另外的熱心市民,早已悄悄走開。

此次參與救人的有送孩子的家長、幼兒園的保安,還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熱心市民。


記者從市中心醫院南區醫院周醫生處瞭解到,他們把患者接到醫院後,患者的家人趕到,將已經完全清醒的患者帶走。

醫生提醒:

癲癇患者平時不要熬夜,周圍人注意不要刺激患者。患者如果病情反覆發作,需要就醫、吃藥;平時發作,要讓其嘴裡咬一件物品,以防咬到舌頭。另外,注意不要讓患者嘴裡的白沫嗆到氣管;患者抽搐時,不要用力扭動,以防其骨折。

溫暖的城市,只因有你!許昌女孩街頭暈倒,路人的反應是……


許昌,從不缺少正能量和愛

路邊搭救、順手幫忙

暖心的事帶給我們

又一次的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