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前期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邊疆安定,經濟繁榮,國力逐漸強盛起來。為了揚中華國威於海外,他派宦官鄭和七次遠渡重洋。大船隊浩浩蕩蕩,到達亞洲、非洲30多個國家,成為轟動一時、傳頌千古的航海史上的壯舉。在民間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是為了尋找下落不明的明惠帝朱允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按照封建社會世襲制的傳位方法,帝位應由嫡長子繼承。然而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早逝,所以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決定把帝位傳給皇長孫朱允炆。朱允炆即明惠帝,年號建文,歷史上也稱建文帝。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惠帝繼位後,他的幾位叔叔都很不滿意,不甘心受他管制,其中最為不滿、心懷異志的就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有勇有謀,在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過程中,他馳騁沙場,屢建功勳,被封為燕王,駐守在北平,屯兵十幾萬人。1399年秋天,朱棣從北平起兵,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即清除皇帝身邊的壞人),嚮明朝都城南京進發。經過四年戰爭,1402年,燕王兵馬打到南京城下,明惠帝出逃,下落不明。朱棣在一班文臣武將的簇擁下登上天子寶座,歷史上稱這次事變為“靖難之變”。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由於朱棣是從親侄兒手中奪取皇位的,有些大臣議論紛紛。有一次,他召見劉基的兒子劉璟,劉璟藉口有病不去拜見。明成祖一氣之下派人把他抓來,責問他為什麼抗旨不遵。劉璟說:“只有皇帝才能發佈聖旨,現在皇帝死了,誰還敢假傳聖旨?”明成祖大怒:“我不就是當今皇帝嗎?”劉璟說:“殿下雖然自稱皇帝,但百年之後終究也逃脫不了一個篡位的罪名!”這句話正觸犯了朱棣的疼處,於是下令殺了劉璟。劉璟死了,民間又傳說建文帝並沒有死,說他逃到海外,得到某國王的幫助,正在招兵買馬,興兵屯糧,準備有朝一日再打回來,恢復帝位。朱棣聽到這個消息,更是坐立不安,茶飯難進,派人去海外尋找建文帝的決心越來越強烈。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1405年春,明成祖召集文武百官,說明要使中國與海外各國建立友好的政治經濟聯繫的重要意義,決定派一支強大的船隊去東南亞、西亞和非洲各國,使海外各國充分認識中國的強大。明成祖聽到大臣們的議論,把朝中文武百官都想了一遍,仍無合適人選。突然,他想起一個人——鄭和。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群臣,大家異口同聲地認為鄭和確實是帶隊遠航的最佳人選。鄭和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遠航各國為什麼非他莫屬呢?鄭和本姓馬,名和,小名馬三寶,祖籍是雲南省普寧縣人。他的遠祖是西域(今新疆和中亞一帶)人。他們信仰伊斯蘭教,當時中國把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稱為“回回人”,阿拉伯半島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城和發祥地。鄭和的祖父和父親都曾駕船遠航到麥加朝聖,鄭和年少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操弄舟船,心裡也早有長大後遠航探險的心願。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明初,太祖朱元璋為統一天下,四處用兵。138丨年,(洪武十四年)大將傅友德、藍玉等人舉兵攻打雲南。平定邊境後,他們搶掠當地美貌的女子和聰明伶俐的男童,帶回京都,把女子貢獻給皇帝,把男童閹割後充當宦官,以討好聖上和各蕃王,年僅10歲的馬三寶就是被搶掠的男童之一。馬三寶後來被送到燕王府,成為朱棣家中的一個小宦官。馬三寶聰明好學,很快熟悉了府中的一切,深得燕王的信任和喜愛。馬三寶還抽空學習軍事、氣象、數學、醫學等方面的知識。在封建社會里,皇帝若是喜歡誰,可以賜給他一個新的姓氏。就在馬三寶當上內官監太監的前一天,明成祖親筆在黃緞子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鄭”字,賜姓給他,從此馬和就叫鄭和了。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鄭和七下西洋的主要任務是“揚國威於海外”。為了發展同海外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關係,就必須讓他們佩服中國的國力。而且當時的所謂“西洋”,是指今天文萊以西的南太平洋地區和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的廣大地區。沿途各國政局不穩,洋麵上海盜經常出沒,所以遠洋出海不帶兵馬是不行的。鄭和每到一處,都向各國國王送上明成祖的書信和禮物,公平真誠地進行商業貿易活動,與各國人民互通有無。中國的瓷器、絲綢等深受歡迎。至今在東南亞和阿拉伯半島、非洲東海岸各國還有中國的瓷器出土。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鄭和七下西洋,與各國友好交往,使他們逐漸認識了中國,並願意與中國結為友好關係。一些國王或派使者或親自率隊來中國訪問。在菲律賓南端,有一個以盛產珍珠而聞名於世的蘇祿國。蘇祿國的國王在蘇祿群島中勢力最強,地位最高,由於鄭和下西洋的影響,蘇祿國王知道中國不僅強大而且願與海外各國友好往來。於是1417年,他親率340多人的大型友好使團來北京訪問,並給明朝皇帝帶來了厚重的禮物。明成祖十分髙興,在北京城裡隆重地接待遠道而來的客人,讓他們遊覽了正在興建的北京城,蘇祿國王在北京心曠神怡,逗留了27天。不幸的是,歸途中,蘇祿國王因旅途勞累,急症發作,在山東德州病逝。如今山東德州還有蘇祿國王的陵墓。隨從國王來訪的王妃、王子及部分官員也從此世代留居在中國。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鄭和是世界上第一位七次遠航的航海家,從1405年到1433年,歷時28年,途中風險備嘗,也功勞卓著。1433年4月,由於多年風餐露宿,嘔心瀝血,終於積勞成疾,在第七次遠航的歸途中,鄭和病逝於印度半島西南部的古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