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102個教育人物考點全在這!你認識幾個?

教師資格考試102個教育人物考點全在這!你認識幾個?


【教資人物考點關鍵詞全彙總】

今天我們彙總教師資格證考試中教育學心理學常考人物及其著作或觀點,廢話不多說,收藏備忘,考前多看就完事兒了。

中國萌芽時期

1.孔子

1、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2、教育作用,社會功能和個體功能

3、教育目標: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

4、教育過程:學思行相結合。

5、教育內容:詩、書、禮、易、樂、春秋;偏重社會人事,文事,輕視科技與生產勞動。

6、教學原則與方法:啟發誘導,因材施教,溫故知新,學思行結合。微博@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

2.孟子

1、性善論

2、內發論(個體身心發展的誘因)。

3、個人本位論(教育目的)。

4、思孟學派教育過程: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5、教育目的:明人倫 微博@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

3. 荀子

1、性惡論

2、外鑠論(個體身心發展的誘因)。

3、社會本位論(教育目的)。

4、教育目標:基本層次:賢能之士;理想層次:聖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

5、學習過程:聞見思行

6、強調尊師;聞——見——知——行

7、教育的作用:化性起偽

4.墨子,墨翟 兼愛非攻

1、教育作用:人性素絲說

2、教育內容:政治道德教育、科技教育、文史教育、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實用技術。突破了儒家六藝的範疇。

3、論‘強力而行’,重視道德行為的鍛鍊,刻苦磨練精神。

4、知識的來源:親知、聞知、說知(依靠類推與明故的方法來獲得知識)。

5. 道家 “絕學、愚民”

1、遵循自然,一切任其自然發展。

2、教育目的:培養上士,隱君子。

3、教學原則:“用反”“虛靜”,等充滿辯證法的原則。

6. 《學記》中的教育思想

1、學記是我國也是世界第一本教育學專著,成文於戰國時期。

2、教育的功能,社會功能&個體功能

3、教育制度和學校管理

4、教學相長、尊師重道、藏息相輔、豫時孫摩、啟發誘導、長善救失、學不躐等

西方萌芽時期的教育思想

1.蘇格拉底

1、問答法,雄辯著名

2、知識即美德

3、產婆術(精神助產術)蘇格拉底諷刺、定義、助產術

2. 柏拉圖 《理想國》

1、提出教育培養“哲學王”

2、教育與政治有密切的聯繫

3、內發論(個體身心發展的誘因)。

3.亞里士多德 《政治學》

1、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對兒童進行和諧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思想淵源。

2、百科全書式人物

4. 昆體良《雄辯術原理》 “古羅馬教學法大師“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第一本教育學論著。

2、班級授課制思想的萌芽。

17世紀以後,實驗科學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的歸納法為教育學奠定了方法論基礎。這一時期主要的著作: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洛克《教育漫話》

盧梭《愛彌兒》

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

福祿貝爾《認的教育》

斯賓塞《教育論》

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

教育學學科建立

1.誇美紐斯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最優越的職業。

1、捷克教育家,受人文主義影響。

2、1632《大教學論》是教育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近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3、教育目的:永生、現世

4、泛智教育,提出普及初等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

5、教育適應自然原則

6、論述班級授課制

7、教學原則: 直觀性、系統性、量力性、鞏固性和自覺性。

8、高度評價教師職業,強調教師作用。

9、百科全書式的課程教育家。(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類)

2. 盧梭 法國 《愛彌兒》

1、性善論

2、教育的任務“歸於自然“,倡導自然主義教育。

3、教育目標:培養與公民、國民對立的自然人。

4、教育目的:個體本位論,培養忠誠的愛國者。

5、學生觀:兒童中心論 微博@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

6、把兒童成長分為 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

3.康德 18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理性主義。 《康德論教育》

1、“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對象“

2、教育目的:自由

3、教育萬能論。

最早在大學開設教育學講座的學者之一,特普拉第一位教育學教授。

4.裴斯泰洛齊 《林哈德與葛篤德》

1、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學化。

2、要素教育論

3、小學各科教學法奠基人。

4、個人本位論。

5、形式教育論。

個人本位論的其他代表人物:孟子、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馬利坦、赫欽斯、奈勒、馬斯洛和薩特。

5.洛克 《教育漫話》

1、“白板說“ ‘人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教育之故。”教育萬能論”

2、紳士教育論

3、形式教育論

(篇幅限制,點擊底部“瞭解更多”查看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