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这个最简单也最复杂的人生命题要怎么让孩子理解?

经常听到有人吐槽,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索取爱,不知道付出爱,只爱自己,不爱别人。诸如此类,暂且容我简单粗暴的总结为——不懂爱。

爱是什么?这恐怕是最简单也最复杂的命题了。

爱很简单,亲情友情爱情,处处有爱。

爱也很复杂。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明白。

爱是什么——这个最简单也最复杂的人生命题要怎么让孩子理解?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这样阐述爱:

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这种态度、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只爱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性依恋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义。


最近发生了一件小事。我上班要步行经过一所小学,早高峰时间,校门口有戴着红袖标的家长志愿者帮助维持交通秩序。一次,一辆车在我身边靠路边停下,一位志愿者连忙帮忙打开车门,从后座下来一个8、9岁的孩子。对于志愿者的帮助,这个孩子不仅没有说谢谢,甚至连正眼都没瞧一下那位帮他开车门的人。

爱是什么——这个最简单也最复杂的人生命题要怎么让孩子理解?

如此心安理得的得到别人的帮助却没有任何反馈,是孩子不懂爱吗?

其实,不懂如何去爱的并不只是孩子。

以上文这件小事为例,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开车门?志愿者出发点也许是认为举手之劳无足轻重,也许是想提高速度减少车流量。但是,如果生活中每一件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都在大人种种善意的出发点之下,被代劳了。那么,日久天长,孩子会不会觉得这些本该自己动手的事情,就应该是大人做的呢?

爱是什么——这个最简单也最复杂的人生命题要怎么让孩子理解?


前不久带女儿看了一部木偶剧,耳熟能详的童话《海的女儿》。剧情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美人鱼公主为了见到心仪的王子,与海巫婆达成协议——用自己甜美的嗓音,换来双腿上岸。结局,恐怕是安徒生童话中最悲情的了——王子没有认出当初救他的就是眼前的女孩,美人鱼最后也化作了海边的泡沫。

爱是什么——这个最简单也最复杂的人生命题要怎么让孩子理解?

作为妈妈再看这部剧,如今又有了不同的感受。

  • 美人鱼为了心爱的王子,心甘情愿做出牺牲,哪怕是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这是爱。

  • 美人鱼的奶奶和姐姐们对小美人鱼海伦的陪伴和关心——这是爱。

  • 王子把变成人后被海浪冲上岸边昏迷不醒的海伦救起——这是爱。

  • 甚至海巫婆对海伦甜美嗓音的觊觎,从某种角度说,也是爱,只是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占有之爱,是极其自私的爱。


再回到开头的那件小事。

志愿者帮孩子开门,他向孩子付出爱。孩子心安理得的索取爱、得到爱。而此时,如果孩子的家长能够提醒孩子要对别人的帮助说句谢谢,也就完美的完成了爱的流动。如果家长没有引导,孩子就这样冷漠下去,

爱也就在此戛然而止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把女儿叫过来问,这部剧给她最深的感觉是什么?她想了想回答:”美人鱼为了王子牺牲了自己“。

我又问”那你觉得爱是什么呢?“。女儿回答:”是帮助,比如美人鱼帮助了王子,王子后来又帮助了美人鱼“。

爱是什么——这个最简单也最复杂的人生命题要怎么让孩子理解?

感谢永乐票务,能让一部木偶剧,带给五岁半孩子这些爱的启发。

爱是什么——这个最简单也最复杂的人生命题要怎么让孩子理解?

木偶操作者的黑衣,将观众的关注点聚焦在木偶身上

最后想说的是,《海的女儿》这部木偶剧与我们之前看到的木偶剧不同,它没有设置用于遮挡木偶操作者的挡板,而采用了纱帘幕布,让观众既能看到舞台整体效果,又能隐约看到木偶操作者是如何操控小小木偶的。同时,还加入了木偶与真人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亦真亦幻,引人入胜,难怪孩子们看的那么入迷,以至于台上在演到海巫婆把能让美人鱼长出腿的药水递给美人鱼,小美人鱼就要喝下去之时,台下的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喊“别喝!”,让现场的家长们忍俊不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