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爲什麼發動太平洋戰爭,挑釁美國,嫌敵人還少嗎?

1941年,日本突襲了珍珠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可是日本為何要去挑釁美國呢?當時日本可以說是在整個東亞地區掀起了侵略戰爭,在戰爭過程中,還要惹一個大敵,這是不智嗎?其實日本不是傻子只是有點瘋狂。當時但凡有一條出路,它也不會去招惹美國的。

日本為什麼發動太平洋戰爭,挑釁美國,嫌敵人還少嗎?

日本偷襲珍珠港

本來美國和英國只是想犧牲掉中國的部分領土,比如讓國民黨承認滿洲國,滿足日本的一些野心,讓局勢恢復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前的態勢。但是美英也不可能坐視中國垮掉,所以才有英鎊貸款,桐油換美援和利用滇越鐵路和滇緬公路援蔣。但是這個時候,日本軍部做大,利用日本政治軍事架構中統帥權獨立的先天缺陷一再自行其事,而日本政府卻也無可奈何,一次次被軍部倒閣。所以說當時日本政府就是一部空轉的機器。

日本在軍部,特別是在陸軍的綁架下,日本和德國,意大利結成了軸心國軍事同盟。這已經表明,日本已經不滿足於滿蒙利益而是和德意一道去挑戰美英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苦心建立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以美國從此由對日綏靖政策轉而強力支持蔣介石抗戰。1940趁法國在歐洲戰敗之際,在華南的日本陸軍不請示中央而擅自強行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北部後,這次事件是昭和陸軍三大下克上事件之一。此事徹底地激怒了美國。美國不僅凍結日本在美財產,廢除日美通商條約,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同時在日美談判中提出了赫爾四原則。面對美國的日趨強硬,近衛事到臨頭而膽怯退縮,內閣總辭。但是之前比誰都橫的東條組閣上臺後,也膽虛。沒按照之前的開戰期限(1941年11月)開打。而是又派出了特使來棲三郎,再一次繼續日美談判。可是美國的赫爾四原則一出來,日本被徹底逼到懸崖邊上:日本如接受,那就得事實上退出軸心國,從包括東北在內的所有中國領土撤軍。如出現這種情況下,日本等於認輸,四年侵華戰爭白打,自日俄戰爭以來在滿蒙和中國取得的所有侵略成果和利益全部喪失。要是這樣,日本陸軍首先就得造反,估計亂子比二二六還得嚴重。要麼日本在美國的封鎖下同在美國武裝和支援下的中國繼續消耗下去,把日本最後一點資源也耗掉殆盡。

日本為什麼發動太平洋戰爭,挑釁美國,嫌敵人還少嗎?

日本侵華

日本正是在這種困境下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其實它就是做夢也沒真打算能徹底打敗美國。它的如意算盤是佔領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和保衛日本本土至關重要的西南太平洋諸島。趁著美國被打懵還沒醒過神來的時間,確立起它所謂的自給自足的絕對國防圈。在對美作戰中立於不敗之地,讓美國奈何他不得,和它簽訂城下之盟,認可日本的地位。所以說,當時局勢發展已經不以日本的意志為轉移了。截止到1940年,日本可以說已經把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也沒能解決中國事變,反倒把它原本準備北進對付蘇聯或者南下對英美作戰的寶貴資源消耗了大半。日本對國民政府反腐誘降不成,最後陸軍打算。

到1940年11月,不管和談是否成功。都要從中國部分撤軍,收縮防線。確保內蒙和華北防共重點,把住寧滬杭三角洲,和廣州灣及海南島就知足了。但是1940年德國西線攻勢得手,橫掃西歐。這些戰果給本來已經癟茄子的日本,特別是陸軍打了雞血一般。又開始做徹底解決中國事變的春秋大夢了。進佔印支,戳了美國的肺管子,踩了紅線。終於把大老美惹毛了。就算日本不去打美國,在封鎖下的日本和得到美英援助的中國作戰也毫無勝利的希望。本來按照石原莞爾的計劃,日本佔領滿洲後,見好就收,消化勝利果實,充實國力,協調對華關係,以放棄在關內的侵略利益為交換,換取國民政府承認滿洲國,進而緩和對英美關係,全力對蘇備戰。那麼也許日本還有出路。但是貪心不足蛇吞象,日本野心惡性膨脹,對中國步步緊逼,沒完沒了:冀察非武裝化,進而華北五省自治,終於逼得中國不在對日妥協。國共合作全民抗戰。日本深陷大陸戰場,惡化了對英美關係,最後為解決中國戰爭僵局而發動太平洋戰爭,終於萬劫不復。

日本為什麼發動太平洋戰爭,挑釁美國,嫌敵人還少嗎?

太平洋戰爭

另外在戰爭一開始,日本以為3個月就可以搞定中國,陷入中國泥潭後,資源被消耗,美國宣佈對日本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實行禁運,日本大本營評估石油也就能撐2年了。當時日本航空兵和聯合艦隊在中國戰場已經作用不大了,已經攻入中國內陸戰線太長,所以大本營決策,因為國際市場已經買不到石油了,所以只能通過戰爭手段去奪取石油,所以冒險用海軍發動偷襲珍珠港,秒殺美國海軍,然後回頭攻陷東南亞,拿到戰略物資石油,橡膠,銅,等等資源再說,山本五十六本來就是賭徒,當時日本被禁運石油其實就已經沒辦法了,只能孤注一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