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老字号:孙家的“济太昌”和“福太功”盐店

创建

说起盐来,就得从山东章丘枣园史家说起。人们不是这么说吗?“金旧军,银回村,铁打的刁家庄,还不如史家铁盐商。”章丘盐业,自清乾隆以来,其专卖权一直是操在枣园史家的。在封建社会,盐被视为国家经济命脉,只准官卖,不准民营,史家怎么会得天独厚呢?只因为乾隆年间史家有一寡妇告御状与老太后(乾隆生母)拜了干姊妹,被皇后嫔妃呼为“皇姨”。乾隆皇帝为使老太后欢喜,就大方地把章丘一县盐务做为见面礼送给了史寡妇,并且此权可世代相袭,因此史家被人称为“铁盐务”。

章丘老字号:孙家的“济太昌”和“福太功”盐店

“清朝的盐法因明制而沿续。蒙古、新疆多产盐地,内地长芦、奉天、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河东、陕甘十一区所产尤有裨国计。盐政向属户部山东司……行盐之法有七,曰官督商销、官运商销、官运官销、商运商销、商运民销、民运民销、官督民销。”(引自《二十六史大辞典·典章制度卷》第546页)。

枣园史家属于典型的运商。他们每年能从户部领到盐引,运销整个章丘,独此一家,别人无此特权。史寡妇死后,史家盐务分成4股,即史洙、史案、史彪、史盘。这4股在全县有46家盐店,自乾隆至民国26年,专营盐业达200年之久。史家初为运商,后来渐转为业商,即“将引出租,坐享其成”。孙厚之的父亲那时干盐店,就是租史家的盐引,从寿光县的羊家沟运盐在绣恵一带销售。当时史家持盐引人叫史成三,当是史彪的后人。

孙厚之的父亲怎么会认识史成三呢?说起来还有段故事。孙父自年轻时即在淄川盐店里干买卖,无意中结识了北洋军阀曹锟的弟弟曹瑞。曹瑞,字过亭,排行最小,后来干过天津市长,当时在淄川开布店,因经营不善赔了本,欠人白银300两。曹锟的弟弟能缺这点钱吗?只因曹锟当时正忙于在天津小站练兵,一时无暇顾及。曹瑞急得团团转,孙父听说了,当即慷慨解囊为其还了欠帐。曹瑞感激不尽,拉着孙父冲北磕头,拜了把子。以后曹瑞见了曹锟,谈及此事,曹锟也对孙父的侠义之举赞誉不已。曹瑞为报解囊救难之恩,就把孙父介绍给史成三,让史成三将盐引租给孙家,由孙父在绣惠运销食盐。就这样,孙厚之的父亲就从淄川回到章丘开创了“济太昌盐店”,时间当在光绪十几年。数年后,孙父去世,孙厚之结束了在济南的学业,回到家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改号“福太功”。


章丘老字号:孙家的“济太昌”和“福太功”盐店

经营

孙家的盐店坐落在城关南大街道西。房屋约有一百多间。怎么有这么多房屋?因为这里原是焦兵部的府邸。焦兵部名馨,字宁考;号蘅芷,章丘绣惠镇大高家庄人。明万历29年(1601)进士,官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曾因拒为魏忠贤造生祠而名闻海内。孙家盐店用的就是焦府的部分房屋,焦府的大门可容两辆黄河大汽车并排驶过,其富丽堂皇可见一斑。孙家的盐店上上下下足有300多人,其中包括帐房、伙计、冲盐的、巡盐的。冲盐的,就是领盐的。拿着史家盐引赶着大车去寿光羊角沟拉盐。一般大车拉2包,一包400斤;好牲口也就拉3大席包。巡盐的即护盐的,足有30多人,武器有德国造步枪、快枪。冲盐是一年春、秋两回,卖一夏、一冬。每次是有百十辆,来回行程近半个月。运回来就开始开秤往各处盐庄发盐。这儿好比总批发店,散落在各个村庄的盐庄卖的盐都是从他们店起货。总起来说孙家盐店负责的运销范围有南八庄、西八庄。比较出名的是“普相明栈”四大庄。即普集、相公庄、明水、枣园,其它的则有山头店、苇陀、漯河崖、担张铺。那时盐并不贵,铜元几分钱一斤。

“福太功”盐店资本雄厚,规模大,店员多,盐质好,买卖公道,又因经营有方,故而财源茂盛,生意兴隆。可惜,好景不长,他们店忽然天降大祸,打了一场倾家荡产、不明不白的官司。


倒闭

民国13年,也就是1925年,张子衡来到了章丘。张子衡,名肇铨,是章丘相公区寨子村人。1919年底,当上了山东财政厅厅长、山东银行行长,一时权势逼人,炙手可热。民国后,国民政府开始对过去混乱的盐业实行统一管理。借混乱之机,张子衡垄断了章丘盐业,把孙家的“福太功”盐店强行封闭,另设盐业总店。

孙家的盐店正在旺盛期如日中天时突然被夺去,谁也咽不下这口气。朋友、亲戚都劝他们和张子衡打官司,孙厚之因为考虑到父亲与曹锟曾有过交情,于是就不惜倾家荡产决心与张子衡理论讨个说法。可是曹锟已今非昔比了,对张子衡也无能为力奈何不得。张子衡又买通了史成三,孙家租不到盐引,自然干不成了。最终,家产殆尽,盐店倒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