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分子不要自卑也不要自我殖民化

——答果殼網爆料北大教授羅新談“我們不是黃種人”

我還是頭一次聽到“我們不是黃種人”這個說法,但這一點也不奇怪。所謂的人種學,真的是一種偽科學,經不起歷史的檢驗。

西方文明領先世界以後,他們就開始思考:為什麼世界上如此偉大的民族是我們?於是就從先哲的面貌著手尋找答案,因為西方有一個很古老的星相學的傳統,所以,他們就認為:優秀的智力,來自於優秀的人種。但是,隨著智力學的深入發展,西方人自己顛覆了人種與智力的聯繫。因為智力與人種沒有直接的關係,智力也不是遺傳的產物。智力學,是西方心理學基礎上獨立發展起來的新學科,目前,中國也進入了與西方同等水平的研究階段。

中國知識分子不要自卑也不要自我殖民化

中國人之所以沒有一項近代意義上的創造發明,這不是中國人的“人種”、智力不如西方人優秀,而是中國人的文化體系之中,沒有西方人的那種思維體系,西方文明的體系,是人類創造發明思維的一個密集思維體系。隨著中國對這個體系的學習和了解,中國人完全可以進入這個體系,並且也可以領先西方。因為智力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第一認知和第二認知是兼容的。智力是可以“插入”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智力個體和群體,他們不必有原始的智力初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直接可以並行“插入”當代的智力體系。例如,中國人並沒有高鐵技術的原創研發階段,但是,我們直接就進入了高鐵技術的當代新階段,並且在這個新階段,還可以發揮“後認知”的在創新,以至於後來居上,領先世界。例如,非洲許多國家,沒有英語的文化創造和發展階段,但他們直接就可以成為現代英語的使用者,並能夠運用這種語言,創造出優秀的文學作品和人文科學。

中國知識分子不要自卑也不要自我殖民化

但是,種族優越論還是有一定的深厚思想基礎的,不但普通民眾,就是偉大的科學家也是如此。例如沃森(遺傳基因雙螺旋的發現者之一)2007年拋出的“白種人”的智力基因優於黑人的“實驗報告”,一經公佈,就被世界輿論譁然了。因為,當代人直接一般地感受到了智力的學習性要大於先天性。沃森的實驗報告只能告誡他自己:萬萬不要把自己的“遺傳基因雙螺旋”的發現(與克里克合作)說成是父親的遺傳!因為,他父親的父親也不知道“遺傳基因雙螺旋”是什麼玩意兒呢。

但這並不是說,沃森的實驗報告有什麼問題,關鍵是他的實驗代表性和對於智力的解釋都不是具有充分證據的理論。智力確實存在族群差異,但這與智力基因沒有必然聯繫。

就個別的個體而言,差異也是是存在的,但是,差異不是以人種為轉移的,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白種人”的智力,都高於其他膚色的人,反之,也不是所有的中國人的智力,都高於其他國家的人。所以,人種和智力沒有必然的優劣關係。人種是一個複雜的漫長的人類發展過程。基因確實是智力的一部分,但不是智力的關鍵部分。

只有優秀的智力,沒有優秀的人種。發展智力是現代國家特別偉大的一項戰略決策,也是提升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百年大計。

就全球文化優勢而言,中國文化總體還不是全球文化的優勢,我們需要繼續加快學習世界先進文化的步驟,同時,不能在學習世界先進文化的進程中,拜倒在對某些國家文化的獨尊之中。中國知識分子要有高瞻遠矚的胸懷,我們到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等世界各國去學習,我們是向人類優秀文化學習,而不是向某一個國家學習。很多人留學歸來,最大的變化就是他們好像是美國人、日本人、英國人和德國人,口頭上言必美國、日本。這就是一種文化上的自我殖民心理。五四前後的中國留學生,是沒有這樣明顯的心理特徵的。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例如,美國日本他們的文化源於歐洲,反之,歐洲也從美國日本那裡借鑑了許多新文化。中國的造紙文化無償地普惠了世界,西方也有許多文化是無常普惠了世界的。相互普惠,人類就會和平繁榮。

中國知識分子不要自卑也不要自我殖民化

如果說傳統上的西方文化,主要是為經濟服務的文化,那麼。傳統上的中國文化,主要是為和平服務的文化。在現代文明發展極不平衡的近一二百年,先進的西方文化卻產生了殖民主義文化,掠奪和強權壓倒一切,是一種雙重心理結構的文化:一方面,在他們的國度有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方面在海外卻憑藉強大的經濟軍事和不平的的政治文化奴役其他民族。中國的和平文化就成了這種文化之下最脆弱的邊緣文化,中國人也被西方人看做是“低等民族”的“黃種人”。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的文化理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和平、繁榮、平等、共贏,成為世界潮流,殖民地思維終結,霸權主義思維市場收窄。中國文化普惠世界的價值地位凸顯。儘管如此,我們也沒有理由驕傲,努力成為世界新秩序的引擎,中國的和平文化才能真正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中國文化的世界地位提高了,世界就再也不會有所謂的“優等民族”論的市場了。事實上,一個民族的優秀,始終與他們對世界的貢獻是分不開的,但是,那也不是說這是由於這個民族的人種基因決定的,世界上只有優秀的智力,卻從來沒有優秀的人種。智力是後天的發展方向決定的。一些發展滯後的民族,同中國近代一樣,他們沒有西方式的這些文化基礎,但是,他們照樣可以進入現代文明,儘管這是需要一些必要的學習成本和必要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