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直呼老师名字,被打流血!尊师重道固然重要,那互相尊重呢?

前几天有个新闻,某学校班主任因为误听学生直呼自己的名字,而将学生打到流血,听闻消息,网上一片骂声,“尊师重道”固然重要,那互相尊重呢?一起跟小鹿看看身为人师的他是怎么说的——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见到老师都是毕恭毕敬的叫“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等等,当时有位姓郑的副校长,我们毕恭毕敬的叫他“郑副校长”,工作后遇到一位姓伏的副校长,我们则顺水推舟的叫他“副校长”。

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是九十年代初,那时的学生也是亲切的称呼“姓+老师”,如张老师、王老师等。无论面对老师或同学之间,都是“姓+老师”的称呼,如遇到同姓的老师,如果是当面,就用眼光来区分叫的是哪位老师,如果是背后,就“**科*老师”称谓(语文张老师,英语张老师等)。后来,称谓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比如教数学的干脆称为“数学老师”,教生物的称为“生物老师”,教动物称为“动物老师”等等,即使面对老师时,也简称为“老师”两个字;到后来称谓发展为“姓名+老师”,如李琼老师,王芳老师等。再后来就是直呼其名了,如李琼,王芳等,对班主任则是清一色的叫“老板”。由此我想,学生该不该对老师直呼其名呢?


学生直呼老师名字,被打流血!尊师重道固然重要,那互相尊重呢?


中华民族一直尊师重教,儒家有“天地君亲师”的例子,就是说教师仅次了父母。应该说比较尊重教师了。那么教师的名字应不应该直呼哪?古人讲究避讳,例如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对朋友要称其的字,而不能叫其名。自五四后,革新除垢,废除了一些繁文缛节。新中国后,尤其是居民户籍制度建立之后,都只能有一个法定名字。这些都是为更准确地区分确定姓名。书刊报纸媒体等等媒介都直呼其名,例如毛泽东同志,小平同志,这样做的好处多多,能准确地区分每个人。


学生直呼老师名字,被打流血!尊师重道固然重要,那互相尊重呢?


其实姓名就是一个符号,叫一下,不丢人。如果丢人的话,何必起那个名字。对于这个,我们党有个很好的先例,战友之间名字加同志,而不论官职。小平同志更不用说,他南巡时,很多标语就是“小平同志怎么怎么”。当然教师不同,职业是神圣的。那就再说说教师,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鲁迅先生就说过,直接喊我的名字就好了。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些伟人贤者对于这些繁俗很不消一顾,大家也没有因此不尊敬他们!反倒是我们现在的某些教师牛了,不准人家直呼其名。

封建社会避讳名字,体现的是尊卑,地位,阶层。新社会移风易俗,废除了那些封建习俗。我们天天在讲民主,平等。那就说说民主平等的发源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吧!在那些万恶的极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国家,儿子能直呼父母的名字,甚至儿子和父亲一个名字。对于国家元首也不例外,记得一个短片中,一个小朋友给布什提问,直接说布什先生。纵观国内外很多元首,伟人并没有因地位不如他的人直呼其名而不高兴,相反他们还赢得了平易近人的美誉!


学生直呼老师名字,被打流血!尊师重道固然重要,那互相尊重呢?


对于学生直呼老师名字,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动机。有的学生是出于调皮,本身并无恶意,这就如同我们小时候在背后叫长辈的名字,大多只是觉得好玩、有趣而已;而有的学生可能是由于一种习惯性称呼,譬如在“老师”前加上老师的名字。对于这两种情况,我觉得并无大碍,反而觉得亲切。如老师觉得不妥,给学生一个提醒对方即可改正。至于那些存有恶意,把叫老师名字当作发泄的学生,在事后,其实一般给予警告,或者稍微严重一点的,训其一顿即可,实在用不着把事态升级到动手打人的地步。


学生直呼老师名字,被打流血!尊师重道固然重要,那互相尊重呢?


在我看来,学生称呼老师的名字,不一定就是不尊重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精神,一个老师遇到这类问题如何处理,也能反映一个老师是否具有宽容、博大的胸怀。一些学校和老师成天在喊素质教育,其实关于学生叫老师名字这个现象就是素质教育实验的课题。

毋庸置疑,师道尊严是应当维护的。但显然,师道尊严并不是建立在对老师名字的“维稳”上,更不是通过对学生的体罚就可获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道尊严,来自教师的学识和行为,有的学生之所以把老师的名字当作发泄的渠道,更多的原因在于老师在师德或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这怨不得学生。

师生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不能绝对化,世上也不存在绝对的平等,师生之间的平等主要是指人格的平等,是依法享有各自应享有的权利,并互不侵犯,是从内心深处对对方的尊重。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交往,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