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到底是噩夢,還是天賜大禮?

本刊記者 梁靜怡/文

這些年,倫敦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Andrew Scott常被邀請去參加各種講座討論老齡化社會,然而讓他困惑的是,老齡化總被認為是一個負面詞彙,不利於社會與經濟發展。“我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把這看作一場悲劇呢,這可是意味著人們比以前更長壽了啊。”

在他看來,老齡化不僅僅意味著老人越來越多,而是人類的預期壽命在增長,活的時間越來越長。不只是生命的終結點在改變,而是會過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為此,他和同事Lynda Gratton寫了本書《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和工作》來探討,長壽真的是一種詛咒嗎?如果我們都將活到100歲,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要怎麼辦?

長壽“噩夢”?

追求長壽,似乎是人類的本能,而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這一切某種程度上正在變為現實。Andrew Scott統計,自工業革命以來,人的壽命大幅度增加,預期壽命每10年會增加兩三歲。1997年去世的雅娜·卡爾芒(Jeanne Calment)活了122年164天,是迄今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中國人的預期平均壽命,從1960年的52.57歲到2016年已經增長到了76.25歲,和世界增幅持平。這意味著,每一代人的平均壽命比父母輩的人多出6到9歲。

可是,這也開始讓人擔心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既害怕變老,更擔心老後破產。“養老服務,家庭擔不起、政府包不起、企業賠不起。”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接受媒體報道時這樣說道。日本廣播協會NHK拍攝了描述日本老人生活的紀錄片《老後破產》。

在倫敦商學院的的課程上,Andrew Scott問那些攻讀MBA的學生:“如果你們活到100歲,將大約10%的收入存起來,並希望退休後拿到最終薪金的一半,你們最早可以在多大的年齡退休?”在算出答案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因為答案是“80多歲”。幾乎所有人都得面對七八十歲才退休的真相,若不這樣做,生活質量急劇下降,想想何嘗不是一場噩夢?

“三段式”人生的崩潰

為了詳細解釋這個問題,Andrew Scott和Lynda Gratton在書中虛構了三個壽命長短不同的人物。他們分別代表三代人,傑克生於1945年,預期壽命是70歲。吉米生於1971年,預期壽命是85歲,簡出生於1998年,預期壽命是100歲。因為生活時代不同,他們也過上不同的人生。

傑克過的是傳統的三段式人生(教育、工作、退休),1965年完成大學教育,就業時遇上發達經濟體所謂的“黃金時代”,雖然後面也遇到全球化、經濟衰退的衝擊,但其職業生涯基本順利。他負責家裡的大部分開銷,他的妻子除了做幾份兼職就是在家照顧小孩。2015年,傑克去世。他的財務狀況非常好,AndrewScott解釋,傑克有三個養老金資助來源:國家養老金、企業養老金和私人儲蓄。考慮到工作年限和社會保障,只要傑克每年存下4%的收入,老後的生活基本有保障。

可到了吉米時期,那些養老金資助來源受到巨大挑戰。老年撫養比(退休年齡人數佔就業人數的百分比)在許多富裕國家翻了一倍。以日本為例,在1960年的時候老年撫養比為10%,即每10個勞動力要撫養1個養老金資助者。而這個數據,據預測,在2050年將達到70%,即每10個勞動力要撫養7個養老金資助者。這樣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日本。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的老年撫養比1960年是4%,到2017年,也已經上升到11%。

如果吉米打算工作到2036年,65歲時退休,若此時他無法獲得企業養老金,只能擁有10%的國家養老金資助,那每年只有節省下17.2%,才能使養老金達到最終薪金的一半水平。否則,就要延遲退休,三段式的人生對吉米來說已經緊繃。而可以活100歲的簡以此計算,每年只有節省下25%,或者延長工作時間到80歲,才能實現目標。

百年人生如果還按照三段式人生過,前20年學習,中間60年工作,最後20年退休,這麼長的時間保持健康和活力工作,可能嗎?

AndrewScott覺得幾乎不可能,為此他引入“多階段”人生的概念,指的是“一種更靈活、響應式的生活方式——享受多種職業生涯和休息以及過渡期的多階段人生。事實上,我們相信,這是讓長壽成為天賜大禮的唯一途徑。”在這100年中,你可以休息、調整、不斷學習、補充活力,工作放鬆學習間隔著,才能過好這一生。

“瞎折騰”,是有意義的

Andrew Scott有三個孩子,第二個孩子在21歲大學畢業時和他說,“我不準備去找工作,我要去旅行三年”。Andrew Scott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非常生氣。後來仔細一想,自己生氣的原因之一居然是因為嫉妒兒子,回想起自己二十一歲正在一家投資銀行工作,現在看來完全是浪費時間。可另一方面,他為孩子將來找工作發愁。他擔心兒子面試時,面試官問他,你為什麼之前不找工作,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可不得不承認,時代確實在變化了。Andrew Scott保留著父親十四歲的一張照片,穿著西裝,打著領帶,那時的父親就已經擁有一份工作,18歲,父親就結婚了,19歲擁有了自己的房子,20歲有了孩子。可這些事情,對Andrew Scott而言,都推遲到了20多歲後才發生。而到兒子這一代,20多歲“瞎折騰”,估計結婚生子又推遲了。當他嘗試用百歲人生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時,慢慢理解了自己的兒子。

Andrew Scott如今認為“瞎折騰”是有意義的。

……

以上為內容節選,閱讀全文請長按二維碼,獲得2018年第29期《Vista看天下》完整雜誌

长寿,到底是噩梦,还是天赐大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