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以下儿童不建议吃感冒药

儿童每年约有6~8次感冒,成人则有2~4次。普通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虽然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但可对工作和上学造成很大影响。

BMJ发表的一项研究经过检索Cochrane数据库,发现许多针对普通感冒的非处方(OTC)治疗可以缓解鼻塞症状,如充血、流鼻涕和打喷嚏,但这些治疗的有效性证据有限,且质量低,缺乏明确的指导。

6岁以下儿童不建议吃感冒药

文章指出,普通感冒是自限性的,症状通常在7到10天内就可以解除,应向患者解释,治疗普通感冒,没有“灵丹妙药”。

对于成人的流鼻涕症状,单药或联合产品中的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是最佳选择,但效果很也不是很大,不良事件通常也不严重。

不能长时间使用鼻减充血剂

建议患者使用鼻减充血剂最多3至7天,长期使用会导致慢性鼻塞。

减充血剂包括麻黄素(即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羟甲唑啉、四氢唑啉等。病毒侵入粘膜尤其是鼻粘膜,可使血管扩张并引起肿胀。

减充血剂可收缩鼻内血管,减轻充血症状,但当药效逐渐减弱时,鼻内的小血管又可扩张引起充血和堵塞,会导致反跳性鼻充血的恶性循环,以致于要持续使用鼻喷雾剂。

儿童的证据更少

1、对于儿童普通感冒治疗的证据更为有限。不建议在6岁以下儿童中使用减充血剂或含有抗组胺药的配方,并建议6至12岁之间慎用。

2、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治疗可以缓解鼻部症状,还可以引起诸如嗜睡或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

3、儿童使用减充血剂可发生例如抽搐、心率过快和死亡。

4、其他常用的非处方药和家庭治疗,如加湿空气、桉树油或紫锥花,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5、可以给予盐水鼻腔冲洗以缓解鼻部症状。

6、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均无法有效减轻症状,还有不良事件,不能用于普通感冒。

7、抗生素不适用于普通感冒等病毒感染。抗生素并未减少化脓性鼻炎或明确的鼻炎的持续时间,且不良事件增加。

英国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中心曾发文指出,感冒药给儿童健康带来的危害超过了其宣称的正面作用,并提醒医生和家长要警惕15种危险成分。这些危险成分包括:

(1)减充血剂:伪麻黄碱、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羟甲唑啉、塞洛唑啉。

(2)抗组胺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曲普利啶、抗敏安。

(3)镇咳祛痰药:右美沙芬、福尔可定、愈创甘油醚和吐根剂等。

欧美已禁止6岁以下儿童使用感冒药

自2007年起,欧美国家已禁止6岁及以下幼儿使用儿童类感冒药,包括止咳、化痰、鼻塞和流鼻涕等常见感冒药成分。中国的儿童感冒中成药、糖浆等多含有这些西药成分,复合制剂安全隐患更大。

美国FDA指出,感冒药经常含有一种以上作用成分,如抗组胺药、减充血药、镇咳药、祛痰药,千万不要给儿童使用超过一种以上含有抗组胺成分(流鼻涕、抗过敏等)的药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