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釋迦牟尼就是這麼接地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如是我聞釋迦牟尼就是這麼接地氣


今天我們從《金剛經》的第一會,第三十二分的第一分說起啊,「法會因由分第一」。

第一會呢就是這個題目《金剛經》啊,講佛說《金剛經》這個法會啊,這個為什麼因,就是因由,就是為什麼講《金剛經》的這個理由,所以這個是第一,就這樣開始的。


如是我聞釋迦牟尼就是這麼接地氣


好我們從原文再慢慢過,慢慢講啊,第一是「如是我聞」,任何的經典啊,第一句話都是如是我聞,這四個字,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說,佛所說的經都是佛的弟子阿難聽佛親口所講的,也就是說這個經不是假的是真的,是我(阿難)親自聽到佛說的,我把它記下來的,這就是說大家看不明白,其實就是這麼個意思。

如是我聞,如是我聞,如是如是,是真的,就是我聽到佛說的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釋迦牟尼就是這麼接地氣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這就是告訴我們,佛說法的地址,這個詳細地址在哪裡呢,就是在舍衛國,這麼一個地方啊,好比我們在湖北一樣,在湖北哪裡?在武漢,在黃石,在黃梅,就是這個佛當時說《金剛經》是在舍衛國。

舍衛國的什麼地方呢,就是祇樹給孤獨園,祇就是祇園,就是一個花園叫祇園。為什麼叫祇樹給孤獨園呢?這個典故就是這個祇園是(祇陀)太子的一個花園,這個給孤獨長者呢想把這塊地啊,佈施給佛陀,那太子就說可以啊,你不是很富有嗎,那你把黃金鋪地啊,鋪了多少我就送你多少吧,就是這麼一個典故啊,所以說這個樹是祇樹,是花園的樹,那就是太子的樹,那這個園呢,是孤獨長者,給孤獨長者,佈施給供養給佛陀的,所以叫祇樹給孤獨園。

樹是太子的,祇園,這個園叫祇園,所以叫祇樹給孤獨園

,就這麼個意思,我們看的很奇怪,這樣一解釋應該就比較簡單了,就是在這個給孤獨長者把太子的祇園供養給佛陀吧,就是在這麼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園子裡。

這個環境非常好啊,所以當時聽眾有大比丘和這個聽眾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當時聽眾就非常多,有一千多人啊,就是個大的演講一樣。


如是我聞釋迦牟尼就是這麼接地氣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段話就是介紹了當時的在這個園子裡面講經的一個狀況,就當時的世尊是指的佛陀,世尊就是為世人所尊敬,尊重,所以也叫世尊,所以也叫佛,也叫如來,這只是這個世尊指的是釋迦牟尼啊,釋迦牟尼。

「世尊食時」,就是到了佛陀和比丘們吃飯的點啊,就是到了吃飯的時候了,所以說世尊食時,佛自己帶頭穿袍搭衣,把海清穿上,就是他們是披衣,我們是穿海青,搭祖衣,穿袈裟,佛就是披衣,偏袒右肩,這樣像這個現在南傳佛教這樣,所以說「著衣持缽」,就把吃飯的缽拿上,穿上衣,很正式的就來到了,就到了這個舍衛城裡面去了。

去幹什麼呢,去乞食啊。所以我們都是有廚房啊,有食堂啊,佛在世的時候是沒有這一切的啊,很簡單生活,他們吃飯就是到大街上,大家給什麼就吃什麼叫乞食,叫乞討,就是這個叫乞食,所以比丘也叫乞士。


如是我聞釋迦牟尼就是這麼接地氣


我們這個乞還另外一層意思呢,上乞佛法,下化眾生啊,肩負著是有,所以說吃飯也是修行,要念著為什麼吃飯啊,是為了上求佛道,成就自己,下化眾生,要普度眾生,所以說要吃飯,印度人就要乞食。

佛當年不像我們,有廚房啊,有齋堂啊,有食堂啊還有小寮啊,當年佛很簡單,到了吃飯的時間就出去了,就化齋,所以於其城中來到了這個舍衛城中,「次第乞已」,它就是依次排開,一個一個的到這個城中乞食,吃完之後呢就是「還至本處」,就回到這個祇園了,就是「飯食訖」,飯也吃完了,「收衣缽」,衣缽也收起來了,衣袍啊,缽具啊都收拾好了,「洗足已」,就洗了個腳在水邊,「敷座而坐」,每個人都席地而坐,就端坐起來,這就是法會因由分第一,這第一分就是說了這麼一件事,我這樣講大家應該是能夠聽的懂的吧,應該是,好,阿彌陀佛。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