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切經典前面都有“如是我聞”四個字?(宣化上人)

序品第一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妙法蓮華經》有二十八品,第一品是〈序品〉,敘述這部經的因緣。本來所有的經,第一品不叫〈序品〉,可是隻有這部經《法華經》特別有這〈序品〉。

A1 序分 A2 正宗分 A3 流通分 

A1 分二

B1 通序·通敘跡本二門·六種證信序 

B2 別序 B1 分三

C1 標信與聞 C2 時主及處 C3 眾成就

今C1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如是的法,才可以信;不如是的法,就不可以信;所以“如是”就是信成就。凡是佛所說的經典,都有六種成就: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眾成就。

我聞,是聞成就。這個“我”,是什麼我呢?有凡夫的假我、外道的神我;這個“我”也就是假我,不是真我。我聞,本來不是耳朵聞為什麼說我聞?因為“耳”只是身體的一部分,“我”是身體的總稱,所以阿難就說“我聞”。

為什麼一切經典前面都有“如是我聞”四個字?(宣化上人)

“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有很多種的意思:

(一)斷眾疑。阿難結集經藏的時候,初登法座,感佛相好──感現身體和佛的身體一樣;所以大眾就頓起三疑,起了三種疑惑。

第一種懷疑:這些菩薩、羅漢、比丘們,以為釋迦牟尼佛沒有入涅槃,又來講經說法了!以為是“佛重起來”,重新回來講。

第二種懷疑:又有的人懷疑,說一定是他方佛來到這地方來了。

第三種懷疑:大家說,現在阿難已經轉身成佛了,要不然他怎麼會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樣的相好光明,有如此的紫金光聚?

可是,當阿難登到法座上,一講“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來,三疑頓息,這三種懷疑統統都沒有了!這一切的羅漢、菩薩、聲聞、比丘,才知道了!如是,是指法之辭;阿難說:“如是之法,是我阿難親自聽見佛所說的,不是我自己來說的。”

(二)遵佛囑。遵,是遵從。佛入涅槃的時候,吩咐阿難,一切經典的前面,都應該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所以阿難就依照佛的命令,在結集經藏時,首先說“如是我聞”這四個字。

(三)息爭論。怎麼息爭論呢?因為阿難在佛的弟子中,是最年輕的;如果他不用佛的名義,不說“這部經典,我是聽佛說的”的話,那麼大家就爭了!你可以講,我也可以講,互相就爭論不已。阿難說這部經典是佛所說的,一切的大眾,無論是年紀老的、中等的,或是最年輕的,也都沒有話講了;為什麼?因為經典是佛說的,不是阿難自己作出來的!所以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來表示,息大家的爭論。

(四)異外道。外道經典的前面,都用“阿歐”兩個字;“阿”是“無”,“歐”就是“有”。為什麼用這兩個字?因為外道說一切的萬法不是“無”、就是“有”,不是“有”、就是“無”。佛所說的經典,用“如是我聞”為開始,和外道那種“有頭無尾、有尾無頭”,“不是無、就是有,不是有、就是無”不同。

為什麼一切經典前面都有“如是我聞”四個字?(宣化上人)

佛將入涅槃的時候,阿難以四事問佛,佛答覆阿難的問題。

第一,結集經藏,經的前面用“如是我聞”。

第二,佛入涅槃之後,比丘要依四念處而住;四念處,就是身、受、心、法。

(一)觀身不淨。觀察這個身體是不淨的。我們這個身體就洗得再幹淨,也有汗泥流出來,若不洗就出了一股臭味。所謂“九孔常流不淨”,你看!兩個眼睛,就有眼淚、眼屎,這是不乾淨的;兩個耳朵,就有耳屎,時間一久,你不掏耳朵,耳朵裡邊的耳屎就滿了;兩個鼻孔,就有鼻涕;口裡就有黏痰、唾沫。這都是不清淨的,你怎麼樣收拾它,它總有一些個骯髒的東西在裡邊。這七孔,再加上大小便利,是九孔;這叫九孔常流不淨,所以要觀身不淨。

多貪眾生要修不淨觀,修這種看身體不乾淨、不清淨的法;多貪,貪什麼?就是貪淫慾。貪淫慾的人,就要用一種方法來制止這個淫;怎麼制止?就是觀身不淨。再好的美貌男女,也都是不淨的;既然不淨,又有什麼可貪戀的?所以才說“多貪眾生不淨觀”。知道它不淨了,就不貪著;不會貪著,就沒有那麼大的淫慾心了!

(二)觀受是苦。受,是領受。你所領受的一切境界,是善的境界?惡的境界?你有所領受,就搖動你的心;心搖動,這就是苦。這“苦”說起來很多,有苦苦、壞苦、行苦這三苦;又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再加上生、老、病、死苦,共有八苦。這苦苦、壞苦和行苦,就包括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在這三界中,就有這三種的苦。

無論你所有的接受、領受,一切的境界都是苦的。你若能知道它是苦,就不會有一種享受的這種感覺;沒有貪求快樂的這種感覺,這就是沒有苦。

(三)觀心無常。人的心,是後念生,前念就滅;前念滅了,後念就生。好像大海里的水波浪,一念一念的,生生不已;可是每一念都是無常的,每一念都是虛妄的。

(四)觀法無我。法,有“色法、心法”。在《百法明門論》上說:

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

二十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成百法。

為什麼一切經典前面都有“如是我聞”四個字?(宣化上人)

“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加二十四個“不相應法”,再加六個“無為法”,湊起來是百法。雖有這麼多的法,可是無“我”;於“我”和“我所”是沒有的。在《金剛經》上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就是真正法,都不要執著有法。如果執著有法,就變成法執;你修到極點了,人空、法也空。

我們人沒有明白佛法之前,就有我執;一切都是屬於我的,一切都是我所有的,就有所執著。有所執著,就有所掛礙;有掛礙,就有顛倒;有顛倒,就有夢想。在沒有明白佛法時,就有一個我執;明白佛法之後,又變成法執,執著有“法”。所以佛說四念處,要觀一切法都無我;“我”既然沒有了,又什麼地方有“法”呢?

觀身不淨,受、心、法,亦皆不淨;所受的也是不淨,心也不淨,法也不淨。觀受是苦,你看“受”,知道是苦了,那麼身、心、法,也都變成苦的。觀心無常,這身、法、受,也都是無常的。觀法無我,這身、受和心,也都是無我的。所以雖然說四念處是身、受、心、法,可是它們都有連帶關係。在佛入涅槃之後,每一位比丘都應該依四念處而住,時刻都不應該舍離,這是佛所吩咐的。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這樣囑咐一切的弟子,所以有很多的比丘都修這四念處法。

第三,佛入涅槃之後,要以戒為師。所有一切的比丘、比丘尼,必須要依照戒律去修行。若不依照戒律去修行,佛法就會滅亡;依照戒律修行,佛法就住世。有一人依照戒律來修行佛法,佛教就有一分的光明;有十人依照戒律去修行,佛教裡就會放十分的光明。若有百人、千人、萬人,人人都依照戒律去修行,不犯佛所說的戒律;這個時候,無量無邊的光明,就會把這世界的黑暗都給照化、消滅了。所以持戒,依戒修行,是最重要的。

第四,對惡性比丘,默而擯之。惡性比丘,你沒有法子和他講道理,只可以不和他講、不和他辯論;讓他自己生懺悔心,就會也要守規矩。所以這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阿難以四事問佛,佛答覆阿難這四個問題。所以一切的經典前面,都有“如是我聞”四個字。如是,是指法之詞,就是說這個法,所以這是一種信成就,你信它,就如是;不信它,就不如是。又者,“不變名如,隨緣曰是”,這個“如”就是不變,隨一切的緣這就叫“是”。雖然隨緣而不變,不變而又隨緣,這也就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所以這就叫“如是”。又者,這個“如是”是印可之意,就是你若做對了,你和佛的心是一樣的,就叫如是;你若和佛的心不同,就叫不如是。

為什麼一切經典前面都有“如是我聞”四個字?(宣化上人)

如是我聞,阿難說:“如是之法,是我阿難親耳聽見佛所說的;不是我自己的杜撰,不是我自己編造出來的,是我從佛那兒聽來的。”阿難比佛小了很多歲,佛十九出家,三十歲成佛;佛成佛的那一天,就是阿難出世的時候。阿難在他二十歲,才出家給佛當侍者,在二十歲以前,佛所說的經典,他也沒有聽過;那麼他怎麼又會在結集經藏的時候,去結集經典呢?

阿難是佛的堂弟,二十歲的時候才出家,在以前佛所說的經典,他也沒有聽過;可是由於阿難發願請佛重說,所以佛在秘密之中,把以前所說過的經典,都給阿難再重說一遍。阿難對佛所說的經典,是從始至終,他都“一聞永記”,一歷耳根,永遠存在他心裡。所謂“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佛的法,就好像大海水似的,流到阿難的心裡頭去。

又者,阿難是大權示現;權,是權巧方便。因為阿難在過去,一切佛所說的經藏,都是由他來結集的;所以他就是沒有聽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但是他開悟了之後,對於過去所有佛所說的法藏,都可以回憶起來。每一尊佛所說的法,都是一樣的;現在在釋迦牟尼佛的法會下,他把以前所受的經教,也都可以回憶得起來,就是阿難沒有聽過以前所說的佛經,他也能完全記得。

為什麼一切經典前面都有“如是我聞”四個字?(宣化上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