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農民拿著欠條到政府「討債」,專家一看愣了,敢問先祖是?

山西一農民拿著欠條到政府“討債”,專家一看愣了,敢問先祖是?

我們常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但是借東西嘛,總要承擔一定風險的,比如消失,耍賴,跑路等等,那麼怎麼規避一些這樣的風險呢?於是就有人想到了“欠條”這一舉動。於是就有了,“借錢,可以,打個欠條先。”這樣的說法。

欠條的結構一般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標題,正文和落款。這落款部分呢,不僅需要雙方簽字還得按下手印才算了了。

山西一農民拿著欠條到政府“討債”,專家一看愣了,敢問先祖是?


據說,在戰爭年代,因為軍隊貧窮,參軍的人又大多出身窮苦,糧食的供給就成了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紅軍們只好在民間打下了欠條,戰爭結束後,政府也並沒有忘記這些“欠條”,開始了大規模的還債活動,政府還債老百姓,這可是讓百姓心中吃了顆定心丸。

山西一農民拿著欠條到政府“討債”,專家一看愣了,敢問先祖是?


中國領土廣闊,新中國剛剛成立很多設施還不到位,一些地處偏遠的百姓對此事還並不知情,所以更別提什麼找政府還債了,就這麼一晃眼就到了上世紀80年代,距離“還債事件”已經過去不少年頭,一位山西老農卻拿著殘舊的欠條出現了!

山西一農民拿著欠條到政府“討債”,專家一看愣了,敢問先祖是?


老農拿著欠條找到政府,欠條的紙張都有些發黃,政府人員趕忙接待了他,一看欠條,立即引發了高度重視,領導專家們相繼而來,專家一看這債主就愣了,經過一番鑑定,確認這欠條是真的,立馬詢問起老人的先祖是誰。

山西一農民拿著欠條到政府“討債”,專家一看愣了,敢問先祖是?


老農回憶起當年的事,竟沒有絲毫遲鈍,想必是對那件事情記憶很深。那還是在40年代,八路軍確實過得異常艱難,打仗需要大量糧草,而他們沒錢買,只能去到富裕一點的人家借錢借糧,而這家便是老農的家,八路軍留下一張欠條便道謝離開了,這張欠條便一直在老農的家裡收藏著,一晃眼數年過去,曾經富裕的家庭也漸漸落魄了,無奈之下,老人才拿出這張欠條,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了政府,沒想到政府立馬兌現了當初的欠條,最後,經過核算,給了老人8萬元,此舉不僅解了老人燃眉之急,更是暖了無數人民群眾的心!

在這偌大的山西可不止這一位“債主”,更甚者在河南、山東等地都相繼出現了政府兌現欠條的事情,政府尊誠守信,是國家之福,更是百姓之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