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信等人爲何主動交出權利,真相到底是不是史書中寫的那樣?

石守信等人為何主動交出權利,真相到底是不是史書中寫的那樣?

在我國曆史教科書,歷史讀物等等眾多歷史書籍上關於宋朝開國初期政治都有這樣一段描述: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

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喝酒,酒興正濃時,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他嘆了一口氣,口吐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裡一直念及你們的功德。但是啊,做皇帝太難了,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石守信等人驚駭地忙問其故,宋太祖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為何主動交出權利,真相到底是不是史書中寫的那樣?

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這話中有話,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顯德年間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宋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如果想要富貴,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石守信等人為何主動交出權利,真相到底是不是史書中寫的那樣?

”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這個故事就被後世稱為杯酒釋兵權,也引出了黃袍加身的故事。被後世津津樂道。

可是事實的真像真是這樣的嗎,這樣來說宋之開國將領雖不如漢、明之結局慘烈,但也明顯屬於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細考之下這故事出自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建隆二年。平時人們只知道傳頌正文的記載,殊不知李燾在這條下面是有註釋的,註釋原文是:“此事最大,而正史、實錄皆略之,甚可惜也,今追書”。

石守信等人為何主動交出權利,真相到底是不是史書中寫的那樣?

從這已經看出在宋史正文,及宋宋實錄中都沒有關於杯酒釋兵權的記載。繼續看李燾的註釋:“文辭則多取涑水記聞,稍增益以丁謂談錄。太祖與趙普之意,但不欲守信等典禁軍耳,豈不令守信等各居方鎮邪?太祖云為天子不若為節度使樂,是欲守信等出為節度使也。”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連李燾自己也是懷疑杯酒釋兵權的真實性的。

我們都知道唐末五代方鎮跋扈,自霸一方。到宋初太祖正加上中央集權,削奪地方權勢,又怎會讓石守信等出鎮地方呢。 杯酒釋兵權一事多半並不像現在歷史讀物中記載的那樣。但是禁軍將領被奪權是必然的,而宋一枝獨秀,沒有發生流血衝突,可見宋太祖的手腕,其中更摻雜著宋初的獨特形勢。

石守信等人為何主動交出權利,真相到底是不是史書中寫的那樣?

一個王朝建立於亂世以後,必然要求秩序的重建,剝奪軍功貴勳的權利是必然的,從漢以來就是如此。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從宋初奪取武將權利便可見端倪,五代十國之後,一個極度文治的王朝正在形成,一個光輝燦爛的文化正在冉冉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