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財報爽,佈局必須廣。
文 | 萬德乾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核心導讀:1、阿里第二財季財報有什麼特別的亮點?2、阿里業務發展的長期佈局有什麼特點?3、阿里財報表現與宏觀經濟有什麼關係?趕在進口(上海)博覽會和雙11之前,阿里發佈了今年第二財季(2018年7-9月)的財報。這是一張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外界所能看到業績數據相對最可觀的一張互聯網大公司財報。
- 1 -
當下經濟的罕見亮點財報
今年第二財季,阿里巴巴收入851.48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核心電商收入724.75億元,同比增長56%。顯示阿里目前業務現金流來源,依然主要發生在天貓、淘寶兩大在線交易平臺。以及少部分來自阿里雲的業績貢獻,雲計算收入56.67億元,同比增長90%。
阿里集團收入已連續7個季度保持超過50%的高速增長。這個增幅數據還超過FAANG(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與谷歌)在內的全球互聯網同行,同樣對比FAANG陣營,阿里也是2018年前三季度,唯一在業績增速上每季超過了50%的全球互聯網大公司。
與此對比,阿里新零售上下游業務中涉及餓了麼+口碑、菜鳥網絡、阿里文娛和國際化業務,目前還處在長期投入的前期階段,表現在當季財報上的盈利水平有一定的影響。按照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武衛的解讀:“核心電商業務的盈利及現金流增長依然表現強勁,讓我們能夠對戰略領域和技術持續進行投資。”
用戶增長方面,阿里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作為阿里經濟體兩大主體力量,雙方在用戶數的增長方面,依然保持正向增長態勢。其中,阿里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消費者突破6億,佔據中國總人口的45%。移動月度活躍用戶達6.66億,較上季度淨增3200萬;螞蟻金服的國內年度活躍用戶超過7億,主要來自今年螞蟻金服在“碼商”商戶和小程序用戶上的成功拓展。
如果單純從當季財報數據來看,阿里今年第二財季整體數據,確實表現獨一無二的亮眼。不過,看懂阿里的財報,需要深入到至少三個層面,去看到深層次的阿里這家公司:細分業務線的佈局和彼此協同;數字化進程向國內消費增量的長期深潛;國際化業務帶來遠期的巨大增量。
最終,阿里要發展成一個不受短期宏觀經濟波動,並掌控各個產業價值鏈上游的全球互聯網領導級平臺公司。
就像即將到來的中國首屆(上海)進口博覽會,和第十年的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對於阿里今年第四季度(第三財季)的長期佈局和短期業績提升,都是一次巨大的利好條件。
- 2 -
阿里的三個佈局
阿里的佈局,非常的阿里。
第一,各大細分業務線的佈局和彼此協同效應,阿里已經初步開花結果。
我們重點看幾個表現突出的業務線。阿里雲,真是一個優秀的業務和業績單位。作為阿里中臺的主要單位,原本在整個阿里業務線佈局中,起到後端支援的功能定位。這方面,阿里雲本身的表現也非常優秀。阿里雲計算服務,也是中國躋身全球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服務的佼佼者之一。
不僅如此,阿里雲目前也是阿里現金流單位之一。第二財季為阿里集團貢獻主要收入的單位,出了淘寶、天貓之外,阿里雲是緊隨其後的。今年第一第二財季,阿里雲已為阿里集團貢獻了100億以上收入。
阿里雲自身也在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物聯網等前沿科技方面,走在了中國互聯網智能科技的底層技術研發上,走在了最前列。僅在第二財季,阿里雲就推出了600多種新產品和功能,並且已經向智能芯片領域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並已經制定計劃在明年亮相。
阿里通過投資入股的形式,在高鑫零售(大潤發)和居然之家的數字化升級改造工程,除了已知對阿里數字經濟體的補充,以及由此向整個實體消費領域的深入介入外;淘寶、天貓、盒馬等業務線,都在和實體零售形成深層次的協同關係。
天貓作為落地品牌商數字化的主陣地,目前已經幫助約1200個品牌的20萬以上線下門店,升級了數字化的“智慧門店”。
已經在全國676個城市,服務了1.67億年活躍消費者,以及350萬註冊商戶的餓了麼和口碑,同時又是阿里在本地即時生活和同城速遞方面的底層支援單位。充當著阿里經濟體中的多元化商業場景和豐富的數據資產。
其他包括還在長期投入中的菜鳥網絡、螞蟻金服,早就是協同在阿里多條業務線中的基礎設施資產。
可以說,阿里幾乎每一條業務線,放出去都是一個獨立的業務單位;它們彼此之間,又有著多層交叉融合的協同關係,阿里的業務線不存在完全獨立存在的部分。而這些業務線,很多都是常年在全行業中佔據著領先者或領導者地位的明星級產品。
第二,數字化進程向國內消費增量的長期深潛,將為阿里向國內消費存量市場,做深入徹底的價值挖掘,打下幾十年的良好基石。
整個國內消費市場,經過電商近20年的衝擊改變,基本保持著“15+85%”的份額關係。其中,線下存量的85%,在全民數字化(智能手機保有量)和移動互聯網的衝擊下,導致原本就存在的巨大分散化與低效化問題,開始密集爆發。
阿里提倡的數字經濟時代,傳統商業的數字化進程,就是要將整個社會的商品流通和服務供給,與線上端的數字化陣地,線下端的交易交付場景,以及時刻同步整個社會變遷之間,完全協同打通。讓一個人的所有需求,都在精準和高效的數字化手段下,與商業的供給水平形成絕對效率化和精準化的匹配。
一旦阿里取得數字化在整個商業世界的深潛佈局,阿里在整個經濟體系的底層賦能和前臺交易上,將不再是簡單的消費流量入口,而是整個消費經濟的價值鏈和流通鏈的主導者。
短期的經濟波動與全球經濟協作分工導致的外部環境變化,也就不那麼容易對阿里產生直接即時的影響。
第三,國際化業務帶來遠期的巨大增量,將解脫對人口紅利和人口瓶頸的過度依賴。
當阿里越來越觸達中國社會消費的深層次領域,以數字化手段作為驅動全社會消費與供給升級的引擎時,阿里也會意識到,中國已經20年未增長破億的總人口基數,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時間總和,一定有一個看得見的上限擺在那裡。
國際化,是阿里自身技術設施和網絡經濟體協同能力,達到高度成熟之後,必要要走出的一步。
全球佈局,基礎先行。過去的兩年,阿里的菜鳥網絡和螞蟻金服的支付寶,已經在東南亞、東歐、歐盟、北美、澳洲、中東、非洲一帶以翻數倍的速度,加緊在當地落地生根。
這就像廣袤的中國大地,縱然是偏遠至極的山區邊疆,也能看到中國郵政和中國工商銀行的身影一樣。只要金融和物流先行落地了,阿里在海外的業務,就有了起碼的腳踏實地(菜鳥)和空中連接(手機支付是商業數字化實現門檻最低的手段)。
阿里目前在英文站、以及速賣通、Lazada、Daraz三大海外購物平臺,固然讓海外消費者充分享受“足不出戶、購遍全球”的體驗。但是,阿里的全球化業務,遠遠不止於此。就像阿里的eWTP計劃,首先通過eHub的數字化貿易平臺,在馬來西亞成功試點的那樣。阿里將國內整套數字商業體系,在海外國家做整體的適配複製,也不是不可能的。
- 3 -
10年阿里的“同與不同”
時間是一分一秒前進的,飯是一口一口吃飽的。阿里在當下,還是要和所有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渡過當下全球不確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借用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話,來總結阿里與合作伙伴共渡全球“難關”的策略,就是“阿里巴巴將堅決兌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使命,絕不一味追求自己的高增長和高收入,全力幫助中小企業和商家擴大銷售增加利潤,扶助他們度過全球經濟震盪期。”
這話翻譯過來,就是阿里要減少對商家和合作夥伴的運營費用支出。阿里不以賺錢為唯一目的,商家也能減少成本,增加銷售和利潤。
阿里自己也下調了2019年財年的收入目標,調整為3750億元至3830億元區間。相對原先的收入指引,調整了4%-6%的空間。上一次阿里也通過下調營收和利潤指標,還是在10年前的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時期。
剛好10年,一個輪迴。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上一個10年,阿里正好處在前期電商業務基礎設施佈局初告完善,亟待長達5-8年的電商爆發紅利期的前夜。也是在那個時候,阿里已經在醞釀建構此後發揮巨大作用的幾個重要基礎設施佈局:大數據、雲計算。以及誰都未能預料到的移動互聯網爆發,且被阿里抓到了這輪機遇。
今天的阿里與10年前的阿里,遭遇的環境和自身切近當下整體經濟環境的深度,有相同也有不同。總體來看,今天的阿里,比10年前更容易從容的應對任何外部環境,並幫助合作伙伴一起,應對外部環境的波動震盪。
至少,很快到來的第十個雙11,阿里就要和天貓平臺上的18萬品牌,全國各大城市的20萬家新零售門店,廣大中小商戶特別是來自二三線城市的餐飲、新零售小店一起,藉助共享天貓雙11的巨大流量、先進技術和產品,為今年做一次漂亮的業績收尾。
閱讀更多 零售老闆內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