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三殺”,京東“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漸入佳境

財報背後,京東生態已現聚合效應。

如今提起京東,首先蹦出來的詞兒除了3C、家電,提得更多的還有京東物流、京東超市等,這是第一印象的變化,可想而知,由此帶來的第一印象效應是京東成為人氣聚力場,其實這背後是一整套系統的、動態的實力沉澱。

可以看到的是京東的成長和蛻變。

5月8日晚間,京東集團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從數字上來看,其當季淨利潤達到15億元,再次刷新歷史單季盈利峰值;2018年第一季度,淨收入達到1001億元,同比增長33.1%,高於市場預期,在服務淨收入上同比大幅增長60%。

在財報發佈的旺季,京東的這份財報依然是吸睛之作,你且看它“殺”氣還頗重,待筆者一一道來。

財報三殺

一殺:連續八季度盈利

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京東在GAAP及Non-GAAP雙重計算準則上均實現盈利,截止目前其已實現連續八個季度盈利。

關於京東的盈利問題長期以來備受爭議,而劉強東為此曾經表示皇帝不急太監急。在競爭激烈的網絡零售行業,京東前有阿里這樣的猛虎,後面有拼多多、雲集等這樣社交新勢力追兵,根據京東的財報數據顯示,其在商城業務上始終能夠保持2%左右的利潤率以及30%以上的增速,增長持續強勁。

在盈利面上,一個電商平臺的交易額、營收、用戶數、現金流等盤面指標是核心關鍵點,不妨看一下京東在這一季度的幾大數據指標。

財報“三殺”,京東“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漸入佳境

在此季度,京東GMV依然保持超過30%的增長,在電商看到天花板的能夠保持持續的增長,京東在整體的運營態勢保持得還不錯,同樣其在淨收入的指標顯示也相較平穩,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京東毛利率保持穩定,由此可見,其整體經營利好。

財報“三殺”,京東“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漸入佳境

在電商看到天花板的今天,京東的交易額、營收、用戶數等整體表現用“穩健”二字形容再恰當不過。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京東的現金流指標,現金流是零售的生命線,即使在京東揹負鉅虧的時期,其現金流指標表現良好,2018年第一季度京東的現金流高達88億元,同比增長36%,表明京東的整個經營態勢趨利。

二殺:服務業務強勢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財報中京東第三方服務業務方面的增長強勢,根據京東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京東服務收入86.2億元,增幅達60%。

從第三方服務業務的強勢崛起起碼可以側面反應兩個問題:一是京東POP平臺將成為未來其財報的一個持續增長點;二是,第三方業務崛起證明京東在開放賦能上開始秀肌肉,尤其是在物流和流量這兩個核心點上的能量。

自從京東開創“自營+平臺”的模式以來,第三方平臺和自營板塊業務的結構也不斷地調整變化。儘管目前還沒達到1:1的結構,也出現了一些自營和第三方平臺之間的品質差距等問題,但是,從目前的判斷來看,這塊的趨勢只增不減。

三殺:物流成為中流砥柱

“未來五年,來自第三方的物流服務將要超過自營的部分。”劉強東在財報分析電話會議上如是說。成也蕭何敗蕭何,在京東物流上最能體現。

當年劉強東力排眾議,走上了自建物流的道路,也因此戴上“虧損”王的帽子。時隔XX年,在這份財報中看到的是京東物流已經成為京東集團另個營收增長業務,並且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根據京東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東在全國運營515個大型倉庫,總面積1090萬平方米。在過去的第一季度裡,京東物流以不斷刷新行業服務標準,通過拓展“極速達”服務,不僅包含中小件商品2小時送達服務,同時消費者也可以享受大件商品3小時收貨的服務,截至3月底,這一服務已經覆蓋了全國50多個核心城市以及約1000個區縣;此外,京東物流還攜手中鐵快運推出“高鐵京尊達”,為京東用戶提供專屬定製化服務,由高鐵運輸銜接京東快速同城網絡的高品質快運產品,為奢侈品提供最後一公里高端快遞服務。

對於用戶而言,物流是購物體驗中最直接的一環,用戶幾乎被線上零售服務寵壞了,兩小時極速達、當日達、次日達等都是人們所熟悉物流速度,而作為中國電商物流的另外一極,京東物流已經在速度上梳理了一個行業的標杆。

都體現著京東在整個物流佈局上的宏大規劃。作為京東“零售基礎設施服務”最核心,京東完整、高效的物流網絡也為京東聚集了眾多的商業合作伙伴。

由此可見,對於一家著眼於長遠發展的企業來看,必須要將短期的利潤轉化為長期的投資,無論是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研發人才的儲備,京東在這些項目上的投入都毫不放鬆,以確保具備持續競爭力。

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

用小米體來問一問:京東是誰,京東為什麼而奮鬥。

京東從3C家電起步,2003年試水電商,2007年劉強東力排眾議從3C轉為全品類發展,並於2008年自建物流,在自營模式的基礎上,2014年京東POP平臺開放,此外,還有京東金融、京東到家等業務。

一位互聯網創業者告訴地歌網,當互聯網企業發展到一定的狀態之時,往往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殊途同歸。在電商維度上,平臺做出規模後,必然會發力物流、金融等等,唯一的區別就是路徑和節奏的選擇而以。

京東之所以能夠崛起,不只是因為京東找準了高客單價、覆蓋率廣的3C家電品類,要知道相較於當年蘇寧、國美的體量,京東可以說只是塊小舢板。京東生存的的邏輯在於一直抓住零售“品質、服務、效率”的稻草不放。立足這點,京東選擇了不同於阿里的“自營+聯盟”的模式,把握產品的品質,選擇了自建物流,紮紮實實地推進上下游的供應鏈順暢流轉。

在去年,劉強東定調京東:未來的成為中國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

在在消費者和創造價值的基礎上,京東將向全社會提供“零售即服務”的解決方案。一方面,深耕零售,在這個過程中夯實和拉動零售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建立開放生態系能力,開放賦能。

隨著京東在商品、供應鏈、金融、物流、營銷體系等方面力量的搭建,基礎設施提供的能力已經成為中國電商發展的另一個標準在輸出。

從這次財報看京東,核心電商業務發展穩健,賦能方面的力量增長,其作為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定位已漸入佳境。

正如劉強東在《山姆·沃爾頓基自傳》序言中所描述,走進山姆的世界也神廟的山門,跨過山門,那是一片以提高效率,降低中間環節的費用,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世界,在這個目標實現上,京東未來將會繼續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

未來十二年,對京東而言是技術、技術、技術。

我們也看到京東在技術上的投入大幅增長。根據歷年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京東用於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從2016年的45億元,大幅增加到67億元,增速為49.4%,其中僅在2017年四季度用於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就達到21億元,同比增加了74.5%;進入到2018年一季度,京東用於技術研發上的投入持續提升到2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了87.2%,這些成本支出為京東換來了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等領域的大批國際頂尖技術人才。

財報“三殺”,京東“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漸入佳境

此外,京東在物流基礎設施上還將會不斷低投入。劉強東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也表示今年成立一個物流地產基金,通過使用第三方的資金這種方式,帶來更多的物流倉儲建設。

雖然這次京東財報在數據上不顯山不露水,但京東生態已經出現聚合的效應,未來,在京東無界零售等方面的戰略級動作落地,其迸發出的活力不容小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