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各校“学困生”的背后,为何大半都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

小编每天和祖国的花朵——一群调皮但不失可爱的孩子一块儿度过。感觉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看着这群花朵,在平安的、充满喜怒哀乐的茁壮成长,内心甚感欣慰。但是,我一直有个话题,想和广大家长同仁做个交流,即:纵观全国各中小学校的各个年级的“学困生”背后的家庭,几乎清一色都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的家庭。

纵观各校“学困生”的背后,为何大半都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

学困生在刷存在感!

各位家长同仁,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成绩是高是低,希望你的孩子不在“学困生”的范畴。但是,现在还是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学困生”背后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问题的真实性,各位家长可以随便到各校或是孩子班上问询或通过自己的方便渠道调查,肯定属实。)

纵观各校“学困生”的背后,为何大半都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

实在没事干,就炫富!

结合我的工作经验,以及和“学困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对其原因,我总结如下:

第一,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因为学生家庭条件相比同班其他同学好,(不管是因为是官宦家庭还是土豪家庭。)他的生活起居,吃穿用度全部能达到他的要求。他没有要刻苦学习的理由。因为中国的老观念是:父母艰苦创业所得,都是留给孩子的。孩子这一辈儿子,什么也不干,只“做吃”也不会“山空”。他又何苦要辛苦学习来为难自己了!孩子会觉得没努力学习的必要。

纵观各校“学困生”的背后,为何大半都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

被家长惯的一无是处公子哥!

第二,家长自身的的教育理念落后。中国的家长只知道自己去努力挣钱,不知道给孩子做一个爱学习的好榜样。而且,受中国传统理念的影响,总会耳濡目染的,给孩子一个观念——我们家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你(孩子)好好享受生活吧!

家长会告诉孩子,你现在,不比从前我们家长小时候的年代,缺衣少食。所以,给孩子一个可以坐享其成的理念。家长的努力和辛苦,就是为了孩子的不辛苦。家长们还经常会说一句话:我们小时候受罪了,现在可不让你(孩子)再受罪了!

纵观各校“学困生”的背后,为何大半都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

挡得了一时,能挡得了一世吗?

各位家长同仁,这些话熟悉吗?这些理念自己存在吗?这是中国特色溺爱!

香港首富李嘉诚,能说没钱吗?但他教育两个儿子的理念是怎样的呢?零花钱少之又少,上下学自己挤公交,大学毕业自己到外边儿创业等等!

醒醒吧!中国式溺爱!会毁了孩子上进的一生!各位家长同仁,你现在有能力管护好孩子,当你老的时候,你让你的孩子何以为生?当你老的时候,你的孩子生了孩子,他何以为人父母?可以撑起他的家庭!

今天,又看到这样一个悲剧。以此文儿和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