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聞遐邇的沂蒙山區古老的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藝術

每每提到沂蒙山,那首美麗動聽的《沂蒙山小調》彷彿就在耳邊響起: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哎!.......,

美麗的沂蒙山不光山美水美,那兒的老百姓好會一種古老的技藝——沂蒙民間彩印花布藝術。

名聞遐邇的沂蒙山區古老的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藝術

沂蒙民間彩印花布作為一種“生產者的藝術”產生於民眾,直接服務於民眾,處處顯示著樸實、率真、熱情、摯愛的人性意識,顯示著自然、灑脫、超逸、完整的美學追求,顯示著勤勞、聰慧、多思的生活態度。沂蒙地區當地風俗是,新娘上轎前在閨房裡上妝時,要用彩印包袱皮掛擋在門口,以圖吉利。新娘上完妝後,再用它包上新郎給新娘買的衣料、腰帶、紅裹腿布等放在嫁妝車裡抬送到婆家。這種彩印包袱就成為結婚的信物和紀念品,長期被新婚夫婦珍藏。彩印花布通常還用作床單、被面、門簾等,彩印包袱布的另外用途是人們用它收藏衣服物品,通常把四季穿用的衣服,棉被褥子等按照各種衣物的顏色、季節等分別包裹好,收納在箱子或者衣櫃裡。

名聞遐邇的沂蒙山區古老的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藝術

沂蒙地區的彩印花布大多是用來做包袱皮,或者是床單、門簾、娃娃肚兜等,一般採取鏤空紙板印刷的方法,主要經過打版、畫版、刻版、調色、染布五道工序。打版又稱打紙幫。一般用毛頭紙、水泥袋子等較有韌性的材料,現在多用繪圖紙。將紙裁好後在清水裡浸透,直到紙平整,然後取出橫搭到竹竿上涼到紙六至七分干時,取下貼到案子上撫平,不能有氣泡,否則刷漿糊時,紙板會起皺,製成的版不平整,染色時容易洇色。涼好紙後,開始“打糨子” (臨沂方言),也就是糨糊,又稱漿糊,即用白麵加涼水,在爐子上熬,熬製時要在水中放一點白礬,起到潤滑糨糊的作用。糨糊熬的不能太厚又不能太稀,似滴不滴為好,將熬好的漿糊刷到涼好的紙板上,然後上下對齊再覆蓋一層紙,每張版是三至四層紙粘合而成。大約三四天紙版乾透之後,在做好的紙版上繪製圖案,並進行鏤刻,刻完之後用滑石打磨掉紙版的毛刺。然後,在刻好圖案的紙版上反覆刷桐油,先刷一層生油,再刷三到四層熟油。刷生桐油時,要保證紙版全部浸油。待刷完生油的紙版完全涼幹後,才能刷熟桐油。刷熟桐油的目的是防止製成的紙版進水,每次刷熟油的間隙一般為三到四天。沂蒙民間彩印花布版的製作關鍵在於刻版。鏤刻的工具大多是自制的,一套完整的刻板工具約有不同形狀的幾十把刀具及錐子、尺子、砧木等輔助工具。常用的刀具大致有尺寸各不相同的筒刀、半圓刀(圓弧刀)、斜刃刀。藝人用自制刻刀以刀代筆進行鏤刻,鏤刻分點、線、面等不同手法。刻點用自制刀具筒刀,點在圖案中起到裝飾作用;線要刻得流暢、熟練,刻面時採用斷刀的刀法,用來表現大塊圖案。

名聞遐邇的沂蒙山區古老的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藝術

沂蒙民間彩印花布的色彩非常鮮豔,用極少的幾種純淨的顏色概括表現各種形象,形成裝飾性的色彩。因此,用色非常強烈和誇張。沂蒙民間彩印花布由大紅、二紅、洋紅、草綠、薑黃和紫色等多種顏色組合而成,漏印時每種顏色都需要一張單獨的版,所以每個彩印花布的圖案都有四到六張版。為了在雕刻過程中不至於混淆不同顏色的圖案,藝人在正式刻版以前畫出母版作為雕刻過程中的參照。對於尺寸較大的圖案,一般先是刻一個單元版,在印刷時,通過“接版”連成一個整體。沂蒙民間彩印花布講究色彩純正,對比鮮明,關鍵在於調色。現在多用礦物顏料,以紅、綠為主色調,常用的顏色是墨綠、草綠、大紅、洋紅。但單純的墨綠色太暗,所以藝人用的顏色多是根據自己的經驗配製的,例如草綠,它是由草綠加黃配製而成,在容器中加一小勺墨綠色,以開水沖泡,摻入一點黃色,邊加黃色邊在廢布上試驗, “綠不綠,黃不足”,直到廢布上的顏色綠中泛藍為佳。為了增強顏色的穩定性,在配色過程中,要加入一定量熬開的水膠。調好顏色後,按次序分別將紙版鋪在白布上,漏印不同的顏色,直到將圖案印完。染布的過程注意顏色的先後,一般的順序是:第一層綠,第二層洋紅,第三層黃綠,第四層大紅。第一、二層顏色的順序不能亂,因為綠色是整個圖案的輪廓,有定稿作用,先染綠色,再染其它顏色時對版較為容易。把洋紅作為第二層,因它幹得比較快,顏色不會洇,比較容易控制。掌握好這兩個染色,其它顏色的順序依照個人習慣印染。刷印

其它顏色品種花布,一般用大紅、桃紅、翠綠、紫、草綠等色,也有增加黃、桔紅、藍、水綠、黑等色。刷印時,先用紫色(有的用黑色)刷印由小圓孔或短線組成圖案輪廓的主版,然後再依次由淺至深刷印黃、桃紅、大紅、草綠、翠綠等色。有的包袱紋樣全用各種大小色塊組成沒有輪廓線版,這些色彩根據形象分成大小不等的點線和塊面,有聚有散,較為均勻地分佈在畫面各處,不相重疊,不浸化,保持了色彩的純度。同時又相互呼應,使整個色彩既對比強烈又均衡協調。色塊之間常空出白底或留出白線,使畫面透氣,又使對比色之間起到調和的作用,只有在需要取得暈染的效果時,才兩色接疊。如印花瓣,是先印瓣尖部分的桃紅,不幹時再接印瓣根部分的大紅,使大紅與桃紅在接疊處互相滲化,使花朵滋潤生動,並富有立體感。有的花布在印花之前,先染上一種底色,使紛呈的各種色彩有了統一的基調。以上諸效果都使沂蒙民間彩印花布色彩達到對比中的諧和,使人感覺豔而不俗。由於長期實踐,民間藝人很懂得各種染料的性質,摸索了一套使用色彩的辦法和規律。如用品色染料頭紅、二紅、深綠、老紫、杏黃、翠藍等要用熱水泡開,二紅(即桃紅精)要用酒化開再用熱水泡。他們在極少幾種染料中能相互配搭,增加各種間色。如用桃紅加黃即成大紅,品綠加黃成草綠,黃加少量桃紅成老黃色……在有底色的布上印淡色,如印桃紅或黃時還要加石灰膏(當白色用),以增加淡色的明度,使顏色在底色中跳出來。如果主要花紋是桃紅、翠綠、紫等冷色時,就印上杏黃底色,用暖色襯托冷色。有時增強或減弱一些色彩,以造成不同的調子。這些豐富多變的配色手法,使民間彩印花布色彩新鮮、厚重、熱烈,富有裝飾性,從而形成強烈的地方特色和獨有的藝術風格。

名聞遐邇的沂蒙山區古老的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藝術

名聞遐邇的沂蒙山區古老的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藝術

名聞遐邇的沂蒙山區古老的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藝術

沂蒙民間彩印花布所採用的題材大多是鳥獸蟲魚、花卉果蔬和戲劇人物,經常見到的有獅子滾繡球、鳳穿牡丹、龍鳳呈祥、喜鵲登梅、鯉魚跳龍門、金魚鬧蓮、連年有餘、瓜瓞綿綿、耄耋富貴、蝶戀花、蛾子撲菊、榴開百子、富貴三多、四喜滿堂、事事如意、四季平安、麒麟送子、牛郎織女等。這些寓意吉祥的圖案,適合民間喜慶場合使用,反映了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熱望。沂蒙民間彩印花布的圖案構成,大體可分為折枝散花、團花、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和單獨紋樣。衣料花布多采用四方連續的小花圖案,被面則採用四方連續的大花圖案;帳簷、褥面採用一個紋樣並排刷印,構成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圖案,但周圍要加印花邊;枕頂、小包袱、桌圍、門簾則採用單獨適合紋樣。大包袱的圖案有的是幾個紋樣拼印在一起,有的用一個單獨紋樣或並排刷印,或四方旋轉刷印,或上下對印,或正反對印等不同方法將紋樣填滿包袱面,構成不同效果的圖案。花心和花邊的漏版都分開刻制,刷印時比較靈活,可根據布的面積擴大或縮小。沂蒙民間彩印花布很像沂蒙民間木版年畫,色彩對比強烈,但效果比印在紙上的年畫更加沉著厚重和熱烈豔麗,具有歡樂喜慶的氣氛,表現出沂蒙人民純樸、強悍和爽朗的性格。2007 年筆者蒐集的兩件彩印花布圖案,一件“連年有餘”花布上,荷花和葉梗襯托活鮮的鯉魚,形成飽滿的構圖,上下能夠連接,排印出來,形成一條精美的二方連續圖案;另一件是印成帳簷的“魚戲蓮”,圖案正中生長著一叢生氣勃勃的蓮花,間以水草和紅蓼,兩隻鳥,一隻飛翔而來,一隻落在蓮蓬上正在啄食蓮子,兩條魚一左一右在水中游動,生動地描繪出荷塘裡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些圖案反映了人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願望,反映了人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是人類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名聞遐邇的沂蒙山區古老的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