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大爷在悬崖上凿水渠,腰间只有一根麻绳,几次差点送命


过去,在贵州遵义的大山深处,有个出了名的穷村——草王坝村,它穷的原因是缺水。全村900多号人用水只靠一口水井。若要到山下水源地挑水,往返要花4个多小时。

因为缺水,当地只能种耐旱的洋芋、红薯和苞谷,只有过年才能喝上米汤。一桶水往往要重复使用三遍,先淘米洗菜,再洗脸洗脚,最后喂猪喂牛。

1959年,村支书黄大发决定修渠引水,但由于不懂技术,也没有修渠的条件,水渠凿完后修修补补十几年,水还是没流进草王坝。

1989年,黄大发自费到水利站学习水利技术,争取工程立项,那年他54岁。

1991年,政府为支持草王坝修水渠,划拨6万元资金和38万斤包谷,但还缺了1万多元。为筹经费,黄大发立下“军令状”——愿用命换水渠。

想要把水引进草王坝,须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这一场与天抗争的硬仗。1992年,黄大发和200多名村民带着干粮,背着钢钎、二锤,再次踏上修渠之路。

擦耳岩有一处300多米高的崖壁,专业施工人员都不敢过去,而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腰上,从山顶悬挂到绝壁处,用锤子一点点凿,几次差点送命。右手中指也在修渠时,被石头砸断。

3年后,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生命渠”终于竣工。人们以黄大发名字将水渠命名为“大发渠”。

前后36年,渠水终于流进草王坝,黄大发和村民们都泪流满面。如今,大发渠已滋养这方水土20多年,村民富裕了,还出了20多名大学生。

2018年,83岁的黄大发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