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撩到候選人

手把手教你如何撩到候選人

  想要撩到候選人,首先要搞清需求的核心目的。

講個故事。在之前公司時,有次設計的leader來辦公室溝通招聘需求。

什麼要求能自如運用英語交流寫作做廣告,有海外經驗,工作三年以上,名校畢業...

腦仁都大了,末尾還要問一句,您覺得薪酬定多少好?我只想說,您請回吧,招不到。

當然我沒這麼說,因為我song...

然後我喝了口水壓壓驚,"和顏悅色"開始跟對方聊。

比如,您要求的能自如運用英語,有海外經驗,那豈不是比您的薪酬還高了,對方臉色就變了然後說其實只要能看懂英文廣告,喜歡歐美文化,能做出歐美風的廣告圖就可以了。

淡季招聘會陷入痛苦,提高效率第一步,就是讀懂需求方的核心目的,盲目按照招聘需求來是永遠找不到人的;

手把手教你如何撩到候選人

你有想過,為什麼刷抖音會上癮麼?

有這樣幾個點:

自動播放下一節,簡短敏捷,BGM洗腦...

這些由專業團隊不斷努力支出來的招,不斷攻破自控力,讓大家抖抖抖停不下來。

這些是否可用到招聘,讓候選人上癮呢?

當然可以!

你電話邀約要自動進入下一個刺激點,不斷勾起候選人的興趣。

我在應聘前文提到的公司時,感受到了很不好的體驗。通知我面試的妹子語氣很生硬的說,你的履歷符合我們的需求,約你時間來面試,是否方便。

這樣的電話讓我覺得直接掛掉算了,但是我對這家公司實在感興趣最終接受了邀約。

運用“自動進入下一節”方法,這通電話可以這樣打:

先詢問是否方便說話,然後介紹下自己(1節);

肯定對方的履歷後,強調對方跟自己的企業很切合或者很"有緣"(2節);

順勢介紹下自己的企業情況讓對方感受到是個好企業(3節);

再自然過渡到未來可能一起工作的同事和上司以及工作環境氛圍情況,穿插一些趣事(4節,在對方未應聘時即進入工作場景的想象中)。

注意:內容要與候選人有關,前一節是後一節的導引,無停頓轉換,讓候選人不斷被刺激到,很想知道下一條會怎樣,此時只要沒有極端惡劣情況,基本都會來面一下看看。

意外的處理要敏捷。

在面試那家公司時,因為面試官有意外狀況,我在會議室發呆了一個小時,心裡甚至後悔,大好的週末,我為嘛要在這裡,穿著不舒服的衣服,坐在不舒服的地方,發呆。

發生這種情況很正常,但是如何處理產生的結果就不同了。

 比如:

1.你可以拿企業資料、推送企業的文案給候選人,介紹下公司的產品,有樣品的話可以玩一下。這樣候選人會對公司有了自己都意外的興趣;

2.設計師類的崗位讓候選人露一手

你可以在這個時間讓候選人給自己畫個臺卡的設計、名片的設計,如果對方入職可以拿到自己設計的名片或者臺卡,閃離的概率就降到底了;

3.有些需要特殊知識的崗位可以讓對方玩個遊戲

某公司曾為招聘歷史文學類專業的候選人讓面試者玩群俠傳,該遊戲中涉及大量知識點,得分越高,說明其知識越豐富越紮實。

時間被有趣的事情充實起來會變短,而你給出的驚喜體驗會提高面試感受的峰值,讓這個災難性的狀況轉變為提高粘性的利器!

面試過程中,話題簡短轉換自然

每個話題提問時間嚴格按照"抖音時長",不超過15S,中間交流時注意觀察對方,一般回答最多5句話就該結束了,如果你沒有接話,對方就會不得不繼續說下去,或者不知該說什麼陷入尷尬的沉默。自然轉話題就會像前面提到的面試邀約一樣,不斷刺激候選人,讓面試時間顯得很“輕盈”。

企業文化會在候選人心中生成一段BGM;

加入那家公司後我發現這家公司的氛圍很"酷炫",技術狂類型的老闆,熱情有小資情調的妹子們,搞怪憐香惜玉的小哥哥們,(在我說這些時,你是否已經有了一些感受?)

在之後的招聘中,我就刻意給候選人簡單介紹下前臺妹子,和公司情況,面試中融入企業的趣事,老闆的奇葩事,和同事間的互動,以及企業給出的意外福利(這裡是製造爆點);效果就是不適合企業的候選人後續一直郵件和微信表達很喜歡公司期待以後有機會加入。

挖掘企業可愛的點推到候選人那裡,讓企業文化在候選人心中生成抹不去的BGM,撩出候選人的熱愛。

手把手教你如何撩到候選人

做一下網絡運營吧

1.引導面試完的人去公司招聘主頁下方評論

我是看到了網上對該公司評論才對其感興趣,而該條評論是負面的,內容是控訴面試體驗不好,但是實在很喜歡公司。"實在喜歡公司"這句撩起了我的好奇心。

2.在看準網這類網站中留一些信息

最好發動下其他部門也去寫點東西,引導下正面評論,負面的東西也弱弱的提一下,這些是候選人應聘前參考的主要途徑,用心運營產生的效果很厲害。

3.最後,去錄一段抖音吧

企業的抖音小視頻,比H5更容易傳播。而且等待面試時,給候選人分享抖音,比給企業宣傳資料效果要好。

而且,抖音段子已經融入生活,你懂抖音三萬女麼?你會說多少土味情話?在跟候選人聊時,只要對方不是過於固執死板,加一些段子都會起到催化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