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化研究|漢服(華服)復興還有漫長的路需要走

安文化研究|漢服(華服)復興還有漫長的路需要走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任何民族的建築、文字、語言、舞蹈等等都充滿魅力,無不如此。

服裝就更是如此,漢服就曾是漢族的民族服飾。

其實,漢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服飾之一,是漢族人穿著的服裝和配飾體系,也被稱為“漢衣冠”、“華服”。

遺憾的是,漢服的發展和傳承受到歷史的影響,在流行上也受到時間的侷限,僅從黃帝時期發展到明末清初之際。

安文化研究|漢服(華服)復興還有漫長的路需要走

據《左傳》記載:“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美輪美奐的華夏衣冠文化,使中國有“衣冠上國”的稱謂。

大體上,各朝代都極為重視衣冠文化,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所以歷朝均有“輿服志”以要求帝王及官員的服飾禮儀。

約五千年前,嫘祖發明飼蠶和絲紡,讓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

安文化研究|漢服(華服)復興還有漫長的路需要走

古人崇尚天人合一,這種思想延伸到社會各個領域。

《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

《易經》中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蓋取諸乾坤”,是說漢服的形制(上衣下裳)是仿照天地而設定的,所以是神聖無比的。

“深衣制”是漢服的主要形制,“被體深邃”,故稱深衣。大體有三種:

一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非常實用;

二是“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有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也就是上衣是顏色端正而且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交錯,這種方式好比“天玄地黃”,常為帝王百官正式的禮服;

第三為“襦裙”制(襦即短衣),一般是百姓常服;漢服以“交領”,“右衽”為主要特點,無口、繫帶,寬衣大袖,線條柔美流動,飄逸靈動,典雅莊重。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安文化研究|漢服(華服)復興還有漫長的路需要走

清軍入關後,發佈“剃髮易服”的政令,引起了全國性的憤怒,清王朝為此進行了血腥的鎮壓與屠殺,最終使漢服逐漸消亡。

如今流行的唐裝、旗袍,長衫馬褂都是滿族服飾或是其改良服飾。

今日的漢族人逐漸忘記了祖先曾經擁有的華美衣裳,成了世界上少有的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種族。

進入二十一世紀,民間自發的興起了“復興漢服運動”,越來越多的漢族人再次穿起了漢服。

安文化研究|漢服(華服)復興還有漫長的路需要走

從以上的歷史資料分析,漢服就是華服,如今文化研究與服飾的變化與改良,民族屬性的本質上是沒有改變。

中國由漢族民族的傳承,當今的時代變遷與進步,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服飾也是中國文化的傳承,可以稱為“華服”,華服是由漢服的進化發展而形成。

(歡迎閱讀與分享,歡迎轉發與留言,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運營人員。)

運營人員|徐金羽 XQYQ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