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擊敗了日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朝鮮的民族英雄

從悠久的韓、日關係史或東亞歷史上看,中、韓、日三國動員了整體國力進行的長期戰爭,可以說只有壬辰倭亂。近世將朝鮮半島染成血海的壬辰倭亂,並不會單單作為某一歷史事件而結束,它必將成為近世以後兩國關係的出發點,由之顯現新的對立。戰爭英雄的卓越表現與敵對國的認識結合起來得以傳承,更在文學作品中獲得了潤色,代表性的例子正是壬辰倭亂中出現的朝鮮英雄——李舜臣將軍。李舜臣將軍通過無數的民間傳說和《壬辰錄》等作品被英雄化,代代流傳。在經歷了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今天,李舜臣被尊崇為民族聖雄。解放後在漢城中心景福宮前面,朝鮮人民築造了李舜臣將軍的銅像。

李舜臣擊敗了日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朝鮮的民族英雄

李舜臣 銅像

李舜臣擊敗了日軍,打擊了豐臣秀吉的野心。那麼曾為戰爭敵對國的日本,對李舜臣或龜船是怎樣評價的呢?文學作品又是怎樣描寫李舜臣的呢?在幕府的統治下,壬辰倭亂完全沒有機會顯現其真面目,在這樣的近世日本社會中,最為出名的朝鮮將軍是誰呢?和朝鮮一樣,會是李舜臣將軍嗎?在對現存壬辰倭亂時的命令書或書信等古文獻的整理考察中,幾乎找不到朝鮮人的名字,唯獨對“牧司、木曾”這個人物涉及很多。另外如前所述,木曾從晉州牧使的角色轉變為朝鮮猛將,又轉變為針對日本的謀反人,這種形象在日本的各種作品中廣泛登場。

如前所述,壬辰倭亂時期,晉州牧使威名遠揚,在近世日本社會中廣為流傳,其形象被潤色後出現在作品中。與之相比,對其他武將的認識是怎樣的呢?當時日本的古文獻和近世初期壬辰倭亂系列作品中,對沈惟敬李如松、石星、李宗城、陳璘等明朝人物有具體、明確記載,卻很難找到朝鮮將帥的名字,只是在幾個作品中零星出現過元均、金應瑞等真實姓名。

李舜臣擊敗了日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朝鮮的民族英雄

李舜臣 銅像

那麼,與日軍作戰並給予決定性打擊的李舜臣和龜船完全沒有受到關注嗎?據至今為止的調查結果顯示,直到近世初期,都沒找到明確的有關李舜臣和龜船的資料。例如與朝鮮水軍交戰的脅坂安治的武勳談《脅坂記》和《島津高麗軍記》以及近世廣為流傳的小瀨甫庵的《太閣記》等,竟完全沒有關於李舜臣和龜船的描寫。

只是在收錄了很多朝鮮人名的堀杏庵的《朝鮮征伐記》和大關定祐的《朝鮮征伐記》中,李舜臣被稱為“李統制”,相關記載述及他在殲滅島津、小西的海戰中,為了拯救明朝武將鄧子龍而被小西行長殺害的記述。

《朝鮮征伐記》並沒有集中描寫朝鮮名將的犧牲,而是在描寫明朝武將之死的敷衍式的說明中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這與歷史事實有所不同。李舜臣和鄧子龍在露梁海戰中戰死雖為事實,但實際戰鬥的敵方並非小西行長軍,而是幫小西撤退的島津義弘、立花宗茂、宗義智的聯合海軍。當時的明朝都督是陳璘,李舜臣戰鬥中曾解救過他和遭到包圍的船隻。最後獨自血戰,終被擊倒而死。

李舜臣擊敗了日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朝鮮的民族英雄

忠武公李舜臣號驅逐艦

如同上述,日本幾乎沒有關於李舜臣的相關記錄,就算略有涉及也並非重要的內容。卓越的水軍及其司令官李舜臣的強大戰鬥能力。

日本武將以勝戰和勇猛來品評戰功,並未留下多少戰敗的具體記述。最終,人們在不知道李舜臣真名實姓的情況下,口頭傳頌著勇猛無敵的朝鮮水軍司令官和特異的龜船構造。或許,由日本水軍寥寥無幾的、關於戰敗的記述中亦可描摹出朝鮮水軍的戰鬥狀態。可是,相關記述在近世初期的日本社會中,並未發生太大的影響力或廣為流傳。

李舜臣擊敗了日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朝鮮的民族英雄

李舜臣 銅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