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击败了日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朝鲜的民族英雄

从悠久的韩、日关系史或东亚历史上看,中、韩、日三国动员了整体国力进行的长期战争,可以说只有壬辰倭乱。近世将朝鲜半岛染成血海的壬辰倭乱,并不会单单作为某一历史事件而结束,它必将成为近世以后两国关系的出发点,由之显现新的对立。战争英雄的卓越表现与敌对国的认识结合起来得以传承,更在文学作品中获得了润色,代表性的例子正是壬辰倭乱中出现的朝鲜英雄——李舜臣将军。李舜臣将军通过无数的民间传说和《壬辰录》等作品被英雄化,代代流传。在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今天,李舜臣被尊崇为民族圣雄。解放后在汉城中心景福宫前面,朝鲜人民筑造了李舜臣将军的铜像。

李舜臣击败了日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朝鲜的民族英雄

李舜臣 铜像

李舜臣击败了日军,打击了丰臣秀吉的野心。那么曾为战争敌对国的日本,对李舜臣或龟船是怎样评价的呢?文学作品又是怎样描写李舜臣的呢?在幕府的统治下,壬辰倭乱完全没有机会显现其真面目,在这样的近世日本社会中,最为出名的朝鲜将军是谁呢?和朝鲜一样,会是李舜臣将军吗?在对现存壬辰倭乱时的命令书或书信等古文献的整理考察中,几乎找不到朝鲜人的名字,唯独对“牧司、木曾”这个人物涉及很多。另外如前所述,木曾从晋州牧使的角色转变为朝鲜猛将,又转变为针对日本的谋反人,这种形象在日本的各种作品中广泛登场。

如前所述,壬辰倭乱时期,晋州牧使威名远扬,在近世日本社会中广为流传,其形象被润色后出现在作品中。与之相比,对其他武将的认识是怎样的呢?当时日本的古文献和近世初期壬辰倭乱系列作品中,对沈惟敬李如松、石星、李宗城、陈璘等明朝人物有具体、明确记载,却很难找到朝鲜将帅的名字,只是在几个作品中零星出现过元均、金应瑞等真实姓名。

李舜臣击败了日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朝鲜的民族英雄

李舜臣 铜像

那么,与日军作战并给予决定性打击的李舜臣和龟船完全没有受到关注吗?据至今为止的调查结果显示,直到近世初期,都没找到明确的有关李舜臣和龟船的资料。例如与朝鲜水军交战的胁坂安治的武勋谈《胁坂记》和《岛津高丽军记》以及近世广为流传的小濑甫庵的《太阁记》等,竟完全没有关于李舜臣和龟船的描写。

只是在收录了很多朝鲜人名的堀杏庵的《朝鲜征伐记》和大关定祐的《朝鲜征伐记》中,李舜臣被称为“李统制”,相关记载述及他在歼灭岛津、小西的海战中,为了拯救明朝武将邓子龙而被小西行长杀害的记述。

《朝鲜征伐记》并没有集中描写朝鲜名将的牺牲,而是在描写明朝武将之死的敷衍式的说明中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这与历史事实有所不同。李舜臣和邓子龙在露梁海战中战死虽为事实,但实际战斗的敌方并非小西行长军,而是帮小西撤退的岛津义弘、立花宗茂、宗义智的联合海军。当时的明朝都督是陈璘,李舜臣战斗中曾解救过他和遭到包围的船只。最后独自血战,终被击倒而死。

李舜臣击败了日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朝鲜的民族英雄

忠武公李舜臣号驱逐舰

如同上述,日本几乎没有关于李舜臣的相关记录,就算略有涉及也并非重要的内容。卓越的水军及其司令官李舜臣的强大战斗能力。

日本武将以胜战和勇猛来品评战功,并未留下多少战败的具体记述。最终,人们在不知道李舜臣真名实姓的情况下,口头传颂着勇猛无敌的朝鲜水军司令官和特异的龟船构造。或许,由日本水军寥寥无几的、关于战败的记述中亦可描摹出朝鲜水军的战斗状态。可是,相关记述在近世初期的日本社会中,并未发生太大的影响力或广为流传。

李舜臣击败了日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朝鲜的民族英雄

李舜臣 铜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