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七)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七)

导语:

在鄂尔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它源于陕西西北定边县境内,流经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然后从巴图湾村东折流入陕北境内,与响水河汇合后向东南方向流入黄河的支流无定河。在地层松散的毛乌素沙漠上,冲刷出一条宽阔幽深的“U”字形河谷。这条河流就被称为萨拉乌苏河。

萨拉乌苏,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水。就是在这条河流一带,曾经是古老而灿烂的鄂尔多斯文明的发祥地。

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至少有45种以上,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化石之乡”。这些萨拉乌苏文化遗物和共存的动物群表明,萨拉乌苏河一带,曾经有很多的淡水湖,那里水草和森林茂盛,成群的动物活跃其间。生活在河湖两岸的“河套人”就是在这样水草丰茂的地方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为人类的历史的发展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土学者杨道尔吉长期致力于北方草原文化的研究及创作,他将通过系列文章来为我们释读关于萨拉乌苏河的科学研究史。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七)

作者/杨道尔吉

中国西北的沙漠边缘,萨拉乌苏河,一条弯弯曲曲的河谷。法国神甫德日进曾经在这条河谷的某一个离堆山台地上,以此为“世界祭台”,完成了他的万物礼赞“弥撒”。——如此又过去了十几年,日出日落,月耀北辰……一矜微笑,一缕花香,一啼鸟嘤,都会移入天涯海角的游子心中。

1933年年底,德日进回到周口店,继续履职中国地质研究所顾问,几位中外科学工作者精诚合作,在周口店的发掘和科考工作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周口店项目的另一位外籍专家、加拿大古人类学家,也是德日进最好的合作伙伴——步达生教授因心脏病住院了。1934年3月15日,步达生在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仍然在他心爱的实验室里辞逝了。德日进甚感悲伤,他在日记里写道:“我在他(步达生)的遗体前发誓,我将一刻不停地更努力地去完成我的使命。”

1934年4月,德日进、巴尔博和杨钟健南下,前往长江流域去探寻第四纪遗物。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将探寻考察工作进行到10月份。德日进回到了北京。

1935年3月,法国古生物学家步日耶(德日进的挚友兼师兄,裴文中日后的导师)来到北京,参观周口店北京猿人发掘地。在京逗留期间,德日进陪同步日耶前往颐和园,去看那里供列的佛像。他们静静地欣赏着佛像的微笑,德日进说:“我很喜欢这尊佛像,它在和我说话。”步日耶望着他的老友,会意地点头。——东方的精神风貌渐渐地融进了这位思想者的心灵,包括萨拉乌苏河在内,中国的一切一切,都在缓慢而深入地沁入德日进的灵性体系里。5月,德日进陪同步日耶乘坐欧亚列车回到了巴黎。

1935年9月,德日进又从法国马赛出发,前往印度孟买,然后又前往克什米尔,印度北部,印度中部……他和合作者们试图通过观察和研究喜马拉雅冰川,解读印度和中国南方的地质联系,进而深入探索人类演化的意义。12月22日,德日进和他的合作者们从印度加尔各答出发,穿越印度洋抵达新加坡,继而继续出发到达印尼中部的爪哇岛——荷兰古生物学家冯•克尼斯瓦尔德在爪哇岛又有新的发现(爪哇猿人头盖骨的系列发现)。德日进与那些科学家一起丰富了爪哇猿人的地质学阐释。在爪哇,德日进记录道:“我喜欢在热带的生活,茂盛的树丛,各种浓郁的芳香,还有那雨后从山洼里升起的云雾。”

1936年1月27日,德日进到达上海。2月11日,他不顾侵华日军的逼迫,毅然回到北京,回到他自己的实验室。此后他便继续以北京为中心进行他的科学考察和写作。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七)

-第1050期-

栏目:乌审文化

编辑 边步霞 主编 乌兰 审核 陈小龙

新闻·生活·公告·文化·旅游·文明·学习

乌审旗发布 乌审新媒体引领者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七)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七)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